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分卷阅读82
    得那位好像叫齐鸣海,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和简修文两人一起回来的。

    听到齐鸣海的名字,饭桌上的气氛凝滞了一下,不过这气氛很快就消散开。

    简修文和刘康民,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齐鸣海前段时间被单位接收,也就没跟着一起回来。”对于齐鸣海的事,简修文和刘康民都听说了。

    两人也想回城,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听到齐鸣海回城的事,心中也相当的复杂,羡慕中带着点不甘。

    但他们也知道这不容易,这段时间也调整好了心情。

    只不过心中难免有点惆怅,不过如今倒是能平静的说出这件事。

    “啊那是件好事。”听闻此事,况叶先是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他知道知青下乡,还得持续到七十年代后期,倒是觉得能提前回城也倒是一件幸事。

    几年之后的知青下乡人数会骤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状况并不好,直到七一年后,政策规定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知青们才看到些回城的希望。

    而高考恢复更是掀起了更大的希望。

    自从成为知青,况叶就努力回想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信息,甚至翻阅了历史课本,才回想起这么点有关的记载。

    而这个世界具体的走向,和他原本的时空是否一致,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好。

    不过怎么说,齐鸣海能在这个时候回去,都算是幸事。

    “嗯,是好事。不过下一批知青应该不久后就要到了。”刘康民聊起另外的一件事。

    “我们回来的时候,城里已经开始知青报名了,新的知青应该和我和康民的下乡时间差不多。”简修文想起他们还在家的时候,就有不少街坊邻居来和他们打听下乡的事。

    新一批的知青即将下乡,有些担心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想从他们这打听一下农村的生活。

    这样也算是为之后做些准备。

    “新的知青,也不知道九大队这边会不会有”况叶听到这个小消息,就开口说了一句。

    他和简修文两人的下乡时间不太一样,是去年初秋的时节。

    其实一般知青下乡,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六三年下半年的时候,有领导层在各高校进行了宣讲,为了响应号召,在秋季又有了一批新的下乡知青。

    其实如今下乡的人不算多,九大队这边今年不一定会有新的知青。

    “这个就只有问大队长了,如果有新知青的话,大队长这边会提前收到通知。”刘康民回了一句。

    去年况叶抵达九大队之前,大队长陈庆国这边就收到了通知,他和简修文才能提前准备好屋子和床铺这些。

    当然他们也只是帮忙,像木架床这些都是队里的。

    “嗯,到时候如果有新知青的话,不知道我们这够不够住。”想到新知青,况叶还不由的思考了一下他们这里的住房问题。

    其实他和简修文、刘康民三人,目前住的这座房屋,对于三人来说还是比较宽敞的。

    队里其他的人家,住所不一定有他们宽裕,当然他们这座破旧程度也算是队上数一数二的。

    如果再来两人的话,倒还能腾出目前吃饭的屋子,和堂屋后边小一点的房间。超过两个人的话,就有些安排不开。

    如果队上不另做安排,他们势必要有人和人同住一间屋子。

    这对况叶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他每天晚上进入空间,都是因为他如今是一个人住一间房屋。

    想到之后知青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这必然是他要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应该行吧,这附近还有生产大队没有知青了,说不定到时候要去这些大队。”刘康民对此到没多少担心。

    “也是,不过我们还是把饭桌移到堂屋吧,之后这间屋子要住人的话,也好提前习惯一下。”况叶在这里生活了近半年,对附近生产队有无知青的情况也是清楚的,刘康民这个说法也对。

    不过他还是给了一个提议。

    其实在队里好多队员家吃饭都是在堂屋的,有部分不在堂屋的,和况叶他们的情况一样,都是这间屋子靠近厨房,图个方便而已。

    “这个行,我们明天把桌子搬到堂屋去。”简修文也赞同这个提议,之后这里要住人,他们总得习惯在堂屋吃饭。

    晚饭就在这闲谈中结束,况叶三人收拾整理了一番,也就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简修文两人,一路舟车劳顿,也想早点休息,而况叶他空间中还有不少事等着去做。

    翌日清晨,三人和往常一样早起,早饭之后结伴去往仓库那边领工具上工。

    第56章

    就在况叶和简修文等人忙着队里的春耕时, 三月下旬刚开始的时候,邮递员给况叶带来了况家的回信和包裹。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他除夕之前寄过去的信件也终于有了回信。

    况叶是在田间地头收到的邮递员投递的信件和包裹,他第一时间并没有拆开。

    而是下工之后, 回到住处才准备打开。

    回到住处后先和简修文他们把身上整理干净, 况叶把信件拿到自己的房中拆开。

    况家这次的回信, 除了基本的问候, 对于他上次寄回去的包裹, 有些叮嘱。

    况家人收到这份大包裹,高兴是有的, 但更多的是担心。

    将近二十斤的包裹,寄到况家人手中的时候,他们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打开后更是吓一跳,花生、风干鸡、红糖、干辣椒、干菜,其中除了干菜和辣椒哪一样不是难得的东西。

    红糖之前况叶也寄过, 解释是观市这边的特产,但两次都都有,显然不是正规渠道能买到的。

    毕竟买这东西一般是要票的。

    其中的花生更是大头,足足有十斤左右,别说是这个时代和老乡们换的, 这东西各家都稀罕着呢,还真没多少人愿意换出去。

    风干鸡就更不用说了。

    唯二的干辣椒和干菜,努力攒攒倒是能够解释, 但其他的来源肯定不是明处。

    况家人当然无法想到况叶有个随身空间,这些东西大部分都产自他的空间。

    唯一能想到的来处, 就是黑市。

    况家人自然是知道黑市的存在的,三年困难时期, 谁家不往黑市里去淘换些东西。

    但生活平顺之后,对于这个地点基本上是敬而远之。

    主要是这一旦被抓到,不脱层皮基本脱不了身,严重点甚至直接送去劳改。

    而况叶这些东西显然是从黑市中来的,以况家人对原身的了解,在黑市倒卖赚钱的事,原身肯定是干不出来的。

    这些东西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