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分卷阅读152
    材或者其它作物的育种,专门的地块,比较方便。

    三是,以防万一。如果有新的计划和想法,他不至于把其他地方的药材、作物给拔掉。

    这场倒春寒连续下了两天的雨,况叶他们也就连续两天没有上工。

    因为预防得当,在这场大降温中,四人也没有出现感冒的症状,在雨停的第三天就正常的开始上工。

    一场雨水,让田地里的突然得到了充分的湿润,田间的作物因显得精神奕奕。

    九大队的队员们,都因为这场算是适时的雨高兴不少。

    但雨后一个月,队员们再次挂上了愁容。

    自从那场连续两天的降雨之后,气温又逐步的升高,让大家的衣物再次减少。

    这样的温度,大家并不觉得异常,毕竟三月的天,再来一两场倒春寒是非常正常的,到时候气温必然会降低。

    正如队员们所料,气温升到高点的时候,一场倒春寒如期而至。

    但和之前的倒春寒不一样,降温的时候伴随的雨水却少得可怜。

    一场雨也就淅淅沥沥的飘了几颗,时间也非常的短,其余的时候就是刮风而已。

    整个三月有两次比较明显的降温,但伴随期间的雨水却比往年要少许多。

    在其余时间也只零星的下了几场小雨,但就连地面都没能打湿。

    一个月的雨水如此之少,地里的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生长自然是受到了影响。

    面对这样的天气,队员们自然是高兴不起来的。

    如果四月再是这样的天气,哪怕有从大河中提水灌溉田地,小麦、油菜等作物也就能堪堪能保住成活,产量是必然会受到影响的。

    九大队这边可以引水的安溪河,经过一个少雨的冬季,如今的水位并不算高。

    而且安溪河流经的生产大队也不少,今年三月降雨少的情况,也不止是九大队这边。

    况叶每个月要去丰水送货一次,期间也听到不少消息。

    今年整个县城三月份的雨水都不足,而且不仅仅是县城,观市、甚至周边的其它几个地级市都一样,三月的降水都偏少。

    这个时候大家都想保住地里的粮食,提水灌溉这件事关乎到每个县、每个公社、每个生产大队的利益。

    期间关于提水站启动灌溉的事,扯皮的事不少。

    就在队员们一脸愁容的时候,老天爷却并没有因此转变态度。

    四月过了一半,降雨依然不足,地里的小麦都有些萎蔫儿,原本该饱满的麦穗也发育不足。

    除了小麦,油菜也稀稀拉拉的伫立在田间,上面的种荚也显得干瘪。

    其他的诸如胡豆、豌豆这样的杂粮就更不用说,情况也不是很好。

    如今这样的景象,还是队员们尽力挽救的结果。

    因为降水不足,提水站灌溉了两次,但更多的时候,是靠着队员辛苦的从九大队的小河渠中取水灌溉。

    小麦、油菜因为关乎口粮和食用油,被时刻的关注着。

    那些野草、杂木,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

    原本在这个季节,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时节,但路边的野菜杂草却不如往年那么有活力。

    春季常见的野菜,今年也是小小的一团,因为缺水的原因,队员们挖野菜添菜的机会都少了。

    当然草药的生长也受到了影响,况叶这边的制药都受到了些影响。

    之前队员们采摘的草药,交给大队上换取公分。大队上的草药库存,一部分交换给况叶制药,一部分还可以拿到收购站去卖钱。

    但现在,况叶交换来制药的草药,库存都有些不足,让他不得不去徐家药铺采购。

    至于之前刘康民惦记的樱桃,前不久况叶四人倒是吃到一些。

    不过这樱桃能够成功收获,还是靠的他们不时的浇水灌溉。

    连续两个月的雨水稀少,为保证地里农作物的生长,如今九大队的小河渠已经只有一股细流了。

    冬季储水的堰塘、水田的水位也非常的低。

    今年堰塘中的鱼,大队上都提前卖了,养鱼的时间比往年要短,鱼没有往年大,这收入自然也少了几分。

    “我们今年再多种点红薯吧。”这天傍晚下工,四人在厨房中忙活的时候,况叶开口道。

    今年的春旱,地里的小麦必然减产,那么年底的口粮分配必然也会减少。

    之前的分到的口粮就不够,他们就如今每餐的主食就比以往少。

    原本况叶四人就决定多种些红薯了,但这两个月的情况,让况叶感觉很不好,心中担心后面的情况会更严重,所以提议再增加些。

    他们四人的自留地,就是屋子旁边的这块小菜地,和屋后的一小块约一分地的坡地。

    加起来总共面积约有近两百平米,大部分中红薯的话,能收获不少。

    而且况叶准备让大家换个品种,就是他空间中的蜜薯。

    当初去县城参加药工考试时,他给农业局办公室送去了好几袋蜜薯。

    之后的事情他就一直没有再管。

    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两年,前不久他终于听到了蜜薯的消息。

    据说农业局得到这蜜薯后,发现它的甜度和口感不错后,就进行了试种。

    当初况叶给的几袋红薯,差不多能做六亩的红薯种,农业局的工作人员种植了五亩。

    因为种植的时间相对要晚些,当年也就只有五亩。

    但到收获的时候,红薯的亩产却惊到了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每亩的产量竟然达到了五千多斤

    要知道这个时候红薯的产量虽然是众多粮食作物中产量最高的,但一般也就一千多斤,种的好话产量能到两千多斤。

    足足三倍的产量,让蜜薯备受重视。

    它的来源自然是又被盘查了一遍。

    不过当初农业局这边就没找到人,后面协同其他部门同样没找到人。

    蜜薯的来源存疑,让想推广的人有顾虑,但亩产五千多斤的诱惑就在面前,如今这个时代谁能抵抗得住这个诱惑。

    第二年农业局的人把五亩地的收获,基本上都做了红薯种,而且种植的时间分了两波,扩大了种植面积。

    最终的收获的时候,虽然受到水灾的影响,产量有所降低,但平均亩产依然保持在了三千斤以上,最高的依然有五千多斤。

    两年的种植,蜜薯的危险性没有看到,但优势却是显而易见。

    于是在今年,县城就准备在一些公社试点种植,况叶也听到了这方面的风声。

    去丰水场镇的时候,他还专门去场镇的种子站看了一眼,确认就是他当初给出去的蜜薯。

    如果他们四人的自留地拿出四分之三种植这些蜜薯,那么也约有一百五十多平米,到时候也能收获就比一般的红薯高不少。

    “今年这天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