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分卷阅读263
    另外的三人都要比这多。

    而今年的口粮中,红薯的占比不小, 按照51换算下来,这分量就更是不轻。

    五人实际要搬运的粮食总重量,大约有三千多斤。

    所以趁着还有些空闲时间,况叶准备去搭把手。

    走到二小队的仓库位置,他很快就找到周光旭几人, 此时他们已经把小麦、玉米等粮食运送回了知青宿舍,现在正在窑窖旁边运红薯。

    有况叶的帮忙,跑了两趟就几人的红薯就被全部运回知青宿舍。

    关于窖藏红薯,周光旭他们经过前两年的讨教,如今也有了经验, 土窖也早早的准备好了。

    等到他们把红薯窖藏好,况叶看了一下时间,也才十一点出头。

    周光旭几人为答谢他的帮忙, 以及平时的照顾,极力留他在知青宿舍吃了顿午饭。

    等到午饭结束后, 况叶几人闲聊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下午他还得去公社上课。

    领完口粮后十天左右, 就是农历腊月。

    况叶忙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今年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也在活动。

    这段时间,他好几次都在九大队看到了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

    这些知青,他大致都有些印象。之前招工的时候,姜雨他们那一批下乡的知青,因为当初的那场会议,他基本上都认了个脸熟。

    来九大队找姜雨、朱静的知青,据他了解都是两人同乡。

    除了九大队,这段时间场镇上也经常见到知青的身影。

    冬季农闲比较好请假,加上知青们要回家探亲,各个生产大队就更是放宽了不少。

    来场镇的知青,都是在为回家探亲做准备,有联系同行者的,有为提前购买车票做准备的,也有购买探亲要带的物品的。

    随着时间越发的接近年关,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们也陆续的动身,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两人,也在小年后的第二天和结伴同行的知青往县城而去。

    丰水公社的知青,今年回家探亲的不少,随着他们的离开,除夕也越发的接近。

    不过因为春节不放假的原因,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也过得差不多。

    除夕一过,大年初一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上课。

    过年的气氛,仅仅在几天时间就消散的一干二净。

    就在有些冷清的气氛中,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都热闹起来。

    从这个月开始,全省的多所院校一百多个专业恢复招生

    招生的对象,包括工作2年以上的工人、农民、服役2年以上的军人包括退伍军人、以及下乡2年以上的知青。

    况叶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十年动荡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工农兵学员,常被称呼为工农兵大学生。

    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广播中播出、甚至电视台播放,也让它很快传到各处。

    丰水公社了解这则消息,大多是通过报纸和广播。

    况叶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招生的其它信息。

    这其中有招生的几个原则,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以及不进行文化考试。

    这则消息,不仅仅吸引了知青们,也吸引着公社的其它人。

    招生的对象包括农民,这对队员们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六六年动荡开始之初,高等学院都陆续停课,甚至院校内的很多老师也被迫下乡,让大学的招生一度停滞。

    如今全省的多所院校恢复招生,甚至都不需要文化考试,有想法的队员们都想去拼一拼。

    工农兵大学生,其实从七零年国家就有了试点的院校,稍一打听大家就明白这一身份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和十年动荡前的大学生一样,一经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能直接被分配到岗成为“干部”。

    这个时代在农村,哪怕是读过书,甚至高中毕业,不费些心思都能难脱离农村。

    户口的限制,加上资源的不对等,农村户口的人脱离农村的机会,完全不能和城市户口的人相比。

    工农兵大学生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符合报名条件的队员们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时间报名的知青、队员不少。

    等到二月底,探亲假结束回来的知青回来,得知这一消息,也都抓紧机会报名。

    但招收的原则,除了自愿报名,还有后面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公社这边有多少名额,群众愿不愿推荐,大队长、公社领导愿不愿意批准。至于最后的学校复审,只要前面的流程走完,大致是不会被打回来的。

    而这次整个丰水公社只有一个招收的名额,竞争者却不少。

    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除了接近百名知青,还有近百名队员。这比起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竞争还要激烈。

    况叶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预想到了这个场景。

    他对现在的生活也还算满意,就没有想着去争取这个名额,所以这场激烈的竞争者他是一个局外人。

    近两百人争取这个名额,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但这期间竞争人为此走动他倒是看了不少。

    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也报名了,不过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两人陪跑了一程,名额两人根本没有沾上边。

    名额确定下来后的当天,消息就在丰水公社传遍,况叶也第一时间从参与竞争的姜雨、朱静两人那得知了情况。

    这天他外出采药,正好遇上从公社归来的两人,就聊了聊。

    “唉,工农兵大学生那个名额确定下来了。”姜雨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谁”他没有报名,这段时间就没怎么关注此事。

    三月份已经是初春,队里的也开始忙活起来,今年的天气又有些异常,他忙着制药、上工也没有什么精力关注此事。

    “二大队的一个叫熊斌的队员。”姜雨其实知道这个名额,她和朱静应该没什么希望,但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

    “熊斌是他啊。”被选上的人,况叶倒是认识。

    二大队就在场镇旁边,姓熊的队员他更是认识不少。

    卫生院的熊医生出自二大队,之前经营黑市的熊哥也是这个生产大队的。再加上去培训班上课,他带着学员野采,场镇附近都大致走了一遍。

    这期间认识了不少附近的队员,这熊斌就是其中一员。

    说起来这熊斌,在公社还是有小小的知名度的。

    他年龄不算多大,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初中毕业的文凭。这样看的话,在这次近两百名竞争者中也不算多突出。

    但熊斌的动手能力极强,在丰水公社都小有名气。一些机械的修理他能很快的上手,甚至还有很多的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