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分卷阅读268
    扩大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甚至是放弃了水稻种植;就算有人想这样做,各个大队的大队长也不一定能够调动各个小队按照计划行事。

    减产三成左右,按照正常今年的上交的公粮有一定的减免。

    不过就算有减免,对交公粮这事,九大队的队员们谈起这事,这心里也不怎么好受。

    交公粮是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但今年水稻根本种不了,自然就没得交。

    这样一来为了交足公粮,就得拿小麦和玉米填补水稻的空缺。

    而小麦因春旱今年的总产量还比去年低三成。交完公粮,再除去队里留的备用粮,留给队员们分配的口粮,这红薯的占比比以往都要大。

    这就意味着,明年顿顿都是红薯的日子不会少,想到这所有人胃部都有些抽抽。

    不过事情已定,队员们也就想想,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开了。

    九月下了那么一场大暴雨之后,天气就恢复了正常的状态。秋雨连绵了一段日子后,旱情也不见了踪影。

    如此,地里的农活也就不能耽误,小春作物的栽种也的准备起来。

    而在这个时候,一则招工的消息也从公社传来,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朱静等人又再次活跃起来。

    三月份那次工农兵大学生的招收,整个公社的队员们和知青都特别关注,不过名额确定好后,这事就逐渐退出了热门话题。

    之后因为干旱的原因,在四月的一次招工,况叶都没怎么关注。

    虽然队里的朱静、姜雨两人也参加了竞选,但两人依然是没被选上。

    没能选上,两人也更加的沉寂。

    不过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她们还是迅速的恢复精力,准备再战。

    因为不参与竞争,况叶只是偶尔抽点精力关注下,更多的是忙自己的事。

    十二月快到了,今年公社准备和之前一样,再次集中培训各个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

    这次况叶依然要去担任授课老师,在这之前他得准备好教案。

    其实关于制药相关的知识,他已经给培训的赤脚医生他们上了三次,加起来的时间差不多有八个月。

    八个月,教授的东西已经足够现阶段的赤脚医生用了,再多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关注。

    不过卫生院在管理和考核公社的赤脚医生期间,也整理归纳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得解决才行。

    而培训的这三个月,正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之一。

    况叶这次给培训的赤脚医生上课,课程内容和之前的很不一样,但确实和其有点关系。

    这次他主要教授的课程是,药材的栽培种植技术。

    这门课,其实可以找公社的农业技术员上的,因为他们才是专业农业技术人员。

    但公社的农业技术员一是抽不开身;二是要教学这门课的话,也得再特意学习相关的知识。

    毕竟丰水公社这边,没有专门种植药材的生产大队,配备的农业技术员没有专攻这方面的知识。

    要任职这门课的老师,也得查查资料才行。

    最终这门课还是况叶顶上了。

    当然他能顶上,也是因为有相关的经验。

    他屋子旁的小菜园种植了不少药材,这是从六七年的时候就开始种植的,到现在已经有六年左右。

    这期间这些药材,长得还不错,每年能补充他不少药材的缺口。

    这事是摆在明面上的,除了九大队的队员,公社的乔书记、徐医生他们也知道。

    因此这门课,他来教也是可以的。

    徐医生还专门问过他小菜园栽种的药材品类,正好适合教授培训的赤脚医生们。

    赤脚医生的管理和考核一直是卫生院在做,他们遇到的问题自然是清楚的。

    只其中就有关于一些药材短缺的问题。

    随着各个生产大队都配备了赤脚医生,其大队上的一些药材也被采摘了不少。

    常见的药材,倒是没有短缺的,但一些不常见的药材,却难免供不应求。

    而通过医疗站向上级采购,却也是有些困难。

    这个时候,自己在栽种就是一个解决办法。

    不过药材的种植和种庄稼又有些不一样,没有相关的知识,赤脚医生们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于是培训班这边,就决定开设药材的栽培技术的课程。

    为了准备这门课,况叶翻出了他前些年买的一本书。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1963年出版的。这是本省出版的,里面很多的药用植物,安琼县当地都能进行栽培。这其中也有不少,正是目前赤脚医生们短缺的药材。

    他准备根据此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备课。

    就在他备好课,时间来到十二月,培训班再次开课,关于这次招工的事也有了结果。

    第185章

    这次招工, 九大队只有知青宿舍的朱静和姜雨参与了竞争。

    至于知青宿舍剩下的几人,周光旭因为有长辈在此,几次招工就没有参与过;王月兰和罗佳是七零年下乡的,目前还没有资格参加。

    况叶和陈繁仪就更不用说。

    目前九大队的知青加起来也就他们七人, 今年队里也没有新知青。

    年初三月的时候, 丰水公社也来了一批知青, 总共十四人, 都分配到其他的生产大队。

    而这次两人中的姜雨被选上, 获得了一个招工名额。

    同时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丰水公社的其他九个知青,这一次招工丰水公社总共有十个名额。

    十个名额看起来不少, 和第一次招工的两个名额相比,甚至是它的五倍,但竞争同样不小,因为谁都不想落选。

    被选上的姜雨自然是高兴万分。

    不过和她一起竞争的朱静的心情就不那么好受了。

    好在姜雨和朱静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这几年关系处的还不错, 两人也没有因此事闹出什么矛盾。

    况叶得知姜雨被选上,去恭喜的同时,也稍稍打听了一下这次招工的具体信息。

    十个招工名额,相对于丰水公社符合招收条件的知青来说,的确有些少。

    但这十个名额其实不算小, 要知道当初许诚他们那一批被招工走的知青,还是因为铁路修建以及相关的产业需求的人多,也才二十个名额。

    况叶虽然这次公社有招工名额, 但具体是招什么样的工,以及是哪个单位招工, 都不是很清楚。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一个将要投产的钢铁大厂在招人。

    而这个钢厂其实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项目。据说当初其实在六五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建厂, 其名下的二分厂在当年年底就投产了。

    但剩下的几个分厂,却因从六六年开始的动荡,施工建设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