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分卷阅读275
    了一批陶罐、陶瓶。

    “蒋叔,最近怎么样”这些年他在蒋叔这订货已经相当的熟练,不一会儿就确定好订单,况叶见蒋叔这边没啥事,也没有立即告辞而是寒暄了起来。

    “还是那样,现在的赶集的时候人不多。”蒋叔笑着说道,同时也指了指眼前的集市。

    现在的集市,因为政策的限制,很多老乡已经不来摆摊了,当然来买东西的人也少了很多。

    比起况叶当初刚下乡的那会儿,集市萧条了许多。

    “现在买卖东西的老乡少了,但赶集日场镇上的人还是不少,蒋叔你们村的生意应该影响不大。”

    蒋叔在场镇上支的这个摊子,是属于他所在的生产大队集体作坊,相关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土陶的制品,是日常用品,丰水公社的市场一直变化也不大。

    “这个说不准,这后面说不定我们的摊子也一样。”蒋叔摇了摇头,他这段时间听到了一个消息。

    要是这个消息属实,那么他们村的土陶生产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是”见蒋叔明显知道啥的模样,况叶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我们这的赶集日,基本上是三天一场,丰水、圆坝、三汇这几个临近的公社,赶集日也基本上是错开的,小况你是知道的。这样的话,我们队的土陶,在三个场镇轮着卖,基本上不会断趟。

    但我听说了一个消息,说后面要固定时间赶集,而且时间三天一场要间隔更长,之后三个场镇赶集日都一样,这样一来这日子”

    蒋叔倒没瞒着,反而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赶集日要调整”听完,况叶有些惊讶。

    如果真如蒋叔所说,他们村的土陶生产和售卖的确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不过更多还是对集市的影响。原本就已经萧条不少的集市,这之后怕是会更加的萧条。

    “这消息是在传,听说已经有地方是这样的固定赶集日。不过我们这什么时候改,倒是没什么消息。”

    “那等消息确定吧。”这事还不确定,担忧再多也是白费心思。

    之后土陶的摊子有客人来,况叶就没在这逗留,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

    缴完税款,购买了些日用品和食物,他就回了九大队。

    进入六月之后,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炎热,接下来的七月、八月则是更上一层楼。

    这三个月的时间,关于蒋叔说的赶集日要改的事,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不过其他的事却是不少。

    况叶每次去场镇,都能从报纸上看到有些报道,其中三则报道比较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三则报道,分别是省城在六、七、八这三个月召开的三次会议。

    三场会议,是三个组织团体的会议,它们分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

    会议的任命了三个组织团体的领导人,也就意味这因为十年动荡而停摆的三个组织团体,再次恢复工作。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现在的局势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就在这炎热的八月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则消息也让况叶再次感受到了局势的变化。

    八月下旬,党的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召开。

    对于会议的内容,生活在农村的况叶没有更多的渠道得知,但一言半语也是听到一耳朵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有新的发展和改变。

    不过他也只能抽出一点点精力去关注这次会议,更多的还是消耗在九大队的田地中。

    八月底也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玉米、水稻已经成熟,他和队员们和天抢时,力求今年的秋粮能顺利的归仓。

    忙活九月下旬,秋收的工作才基本上收尾。

    在队员们喜迎丰收的同时,况叶也听到一个不错的消息。

    十大的会议后,一批在动荡中备受迫害打击的的老干部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其中就有他熟悉的一人,那就是后世推动改革开放的领导人。

    他的复起,也代表这局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这样的认知,况叶心情着实好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也许是乐极生悲,十月的一项政策宣布,让他的心情不怎么好。

    之前和蒋叔聊天的内容,在十月终于成了真,赶集日的改动通知已经下来了。

    从十月开始,观市规定,场镇的赶集日由三天一场变为七天一场,每个星期日就是赶集日。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场镇,都是星期日赶集。

    至于有这一政策的原因。一是之前的赶集日,农民甚至可以赶个圆集,也就是每天都可以到不同的场镇赶集,这样一来会影响农村的生产。

    二是,动荡时期,反资本的主义认为集市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限制赶集对其相关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是正确的政治方向。

    赶集日的变动,不仅况叶心里不好受,九大队的队员们也都议论纷纷。

    本来就因为动荡的原因,赶集的限制增多,现在这一政策的宣布更是雪上加霜。

    第190章

    赶集日的调整, 无论队员们议论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也逐渐接受的了这个事实。

    而每个月基本上趁着赶集给卫生院送药的况叶,倒也没受多大的影响, 还是每个月二号去送货。

    只不过遇不遇得上赶集, 就得看情况了。

    要是不是赶集日, 他想买肉的话就有些困难, 场镇上的肉摊一般在赶集日都是有肉卖的, 闲日的话就要靠运气了。

    十月一过时间,时间进入初冬十一月。

    二号这天, 况叶骑着车去给卫生院送药。

    这天不是赶集日,场镇上显得相当的冷清,不过在靠近卫生院的时候,人变得多了起来。

    尽管赶集日进行了调整,但看病的老乡的病情却是等不得的。

    虽然各个生产大队有赤脚医生, 来卫生院看病的老乡已经减少不少,但一些病症赤脚医生们也处理不了,只能让老乡来卫生院这边。

    进入初冬,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有些大,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老乡, 很容易旧疾复发,因此卫生院的人不算少。

    况叶有自行车,来场镇方便了许多, 抵达时才八点左右,但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在卫生院屋子里排队等候。

    好在这个时候, 蒋卫生员他们的还没有忙起来,他趁此赶紧把药品交接清楚。

    之后卫生院这边也忙起来, 他就没多打扰,公社办公处那边还得去一趟呢。

    不久后找到夏办事员,把账目交给他之后,况叶也没离开,而是在办公室等着后续。

    如今账目相对简单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