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自求功名的阶段过来的,很清楚他们的想法。
除却真正爱书之人,多是为了求取功名而读的,旁的书放在他们眼前只怕和没有一样。
掌柜乃是皇帝手下的人,也知皇帝将此事交予柳安,便依言命活计去单打一块儿四书五经的牌子。
外面的百姓都围在书斋门口看热闹,挤挤攘攘的却也不肯离去。他们大多连斗大的字也不认得,心中却很是仰慕读书人,这书斋又是皇帝办的,他们寻思着离书近些也能沾点儿龙气文气。
“嘿,你别说,这么几大车的书,也不知道要卖到啥子时候。”
他身旁另一人翻了个白眼,嘲道“那可是圣人经手的东西,我瞧见上面还盖着印呢。卖不出去恐怕一上书架子就要被抢光了。”
“咱们泥腿子就别想了,走走走喝酒去。”
“这你可就不地道了,我可知道你家都起大房子,你媳妇儿都在外头打听私塾了。”
“诶,这不是在外头赚了点儿钱吗。她在那国公府的贾琏的作坊里干了快半年,回来就非得送狗剩上私塾。上啥私塾啊,要我说攒点钱再买地娶媳妇才是正事。”
两人勾肩搭背走了,柳安远远看了一眼并未说什么。掌柜的年纪略大,不曾听见他们的话,也未曾注意到。
外面围着看热闹的几个婆子见柳安出来,便有胆子大的上前攀谈道“柳大人,这书斋可是不日便要开业了”
柳安回过神,笑道“待印刷坊将第二批书送来便可开业。婶子也爱看书不成”
那婶子将双手在衣摆处擦擦,连连摆手道“我一个粗人可不会看那些。”说着面上带出些许骄傲,“我拿不成器的儿子已有了童生的功名,我替他问两句。”
周围的婆子媳妇们都欣羡的看过去,嘴上不免也酸了两句。那婶子的神色却越发得意,嘴上却谦虚道“当着柳大人这样的才俊面前,我儿子就成了地上的泥了。”
柳安顺势道“婶子这话折煞了,我不过荫生辈而已,反倒羡慕令郎能考取功名。劳烦婶子转告令郎,若是闲来无事,这大来书斋是极欢迎读书人过来看书的。”
那婶子知晓这书斋是圣人所办,倒也不怀疑,眼前一亮道“只要是读书人都能进去架上的所有书都能看”
掌柜的笑着接话道“不光是读书人,凡是在前面登基籍贯姓名住址、仪容整洁者均可入内。只是入斋后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擅自在书籍上涂划、不得擅自将书籍带出。”
说着朝皇城的方向拱手,“此乃皇恩浩荡,念天下藏书众多,顾诸多学子无以观之,特立此大来书斋。”
柳安也朝着皇城的方向一拜,百姓虽不解其中深意,却也知晓照猫画虎,连忙跟着行礼。周围看热闹的学子们却一下兴奋起来,忙上前问道“敢问柳大人,果真如此”
柳安爽朗一笑,扬声道“自然如此。过两日书斋开张,你们过来瞧便知晓了。”
在场的学子心中虽然激动,却也有些怀疑。既说是藏书,自然是藏在豪门世家中,寻常读书人便是见也不得见的。
况且这书斋又是圣人亲自办的,有些脑子灵活的已然猜到一鳞半爪,眼睛闪了闪悄然离开。
柳安见此掩住嘴角的笑意,见衙役们将书摆得差不多便带着人回宫。
赵钰见书斋的事有柳安盯着便放下心,只一心将今日的折子批复,尚不知晓柳安在宫外帮他扬名的事。近来原没有大事,赵钰心情也颇为放松,不想忽然就见着南安郡王上奏的折子。
南安郡王不知是早有异心还是因着北静郡王的事心中怀恨,虽说不曾断了请安折子,却也从未说过其他杂事。今日却忽然上折子请求让家眷回京探亲,特意提及为独女寻门亲事。
赵钰有些疑心,却又觉得自己摆明了要处置勋贵,总不能南安郡王还想着要将女儿送入宫中。
不对,赵钰心中一凛。
北静郡王尚且没有正妃。可北静郡王膝下却已然有子,甚至还封了一位侧妃,难不成南安郡王舍得他女儿嫁过去
赵钰沉思片刻便在折子上批下准字,左右兵来将挡,想回京便回京吧。男女婚嫁乃人生大事,赵钰总不至于拦着郡主回京成婚。
探子倒是说北静郡王如今安分得很,正巧用此事试探一二。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又是阴间的一天qaq
第94章
“陛下, 前去探查葭州的龙威卫回来了。”喜秋接过送来的密折后进殿呈递,将折子放在赵钰手边。
赵钰的神色微动,拿起密折阅览。这折子比寻常的厚多了,瞧着便令赵钰心觉不妙。
“嘶, ”赵钰只看了第一页便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会这样”
葭州土地,仅六分之一归属百姓, 六分之二归属官府, 余者二分之一则尽归当地豪强。
赵钰为了方便, 特命龙威卫上折子时要先将此次调查事件的总结写在最醒目的第一句,而后再将各项凭据或调查时的情况一一列出。
这是个好习惯, 却让猛然看见的赵钰险些心悸,头脑都木了一瞬。
大乾的国库不丰众所周知,赵钰原还在奇怪本朝的人丁、田亩并不少,交上来的赋税自账目来看也并无差错, 为何年年的总数这般稀少。
国库收不进钱便意味着发生灾祸时国库无法抽调出钱财赈灾, 更别说本就依靠朝廷拨款的各种修路、修桥,到最严重时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拿不出来。
百姓无田可种自然无法上交赋税, 而掌握着绝大多数土地的勋贵权贵家中却又可免税, 自然也用不着交税。若真到了这种程度,只怕离天下大乱也不远了。
赵钰想着忽然出了一身冷汗, 再看向密折时已然变了神情。
二十多年前的葭州,依照官府的记载百姓手中的土地约占十分之六, 官府所占十分之三, 剩余的当地望族所占十分之一。
毕竟葭州穷苦, 纵然百姓都留恋故土, 可但凡略有家财的都要离开葭州, 以至于葭州本地的望族并不多。可一场持续三年的大旱让原本就徘徊在危险边缘的葭州百姓疯了一般的卖地卖人,正巧让苦苦支撑的当地望族大肆购入土地。
那是已然是大旱的第三年,百姓的存粮耗尽,官府赈灾的粮食也被吃完。当时的葭州知州原要阻止,却被百姓堵在衙门门前围了个水泄不通,险些造成暴动,为了安抚百姓才大开方便之门。他倒也知晓其中的厉害,将衙门预留出赈灾的钱用于购买土地,好歹减少了一些损失。
可葭州穷苦,衙门自然也富不到哪里去,只买了一些就被出价更高的望族给比下去。百姓们拿着地契登门,望族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