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我在红楼搞基建 > 分卷阅读236
    钰不咸不淡的看了他一眼,问道“江利,今年工部派去江南、沿河沿岸的视察水利堤坝的人都选好了吗”

    江利不敢执拗,虽说很想顶一句“他们都负伤在家去不了”,但想到当日大朝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打板子的屈辱,还是将这些话藏在肚子里。

    况且这些日子工部上下走到哪儿都被冷落,他走在衙门里都觉得下面人在嘀咕他。江利从来没有这么渴望立功,好让别人看看自己的能耐,也好让陛下重新重用自己。

    因此,赵钰一给台阶下,江利就迫不及待道“陛下,都已经安置好去江南各地的人了。河道清淤的事下面人已经报上来了,就等明日拟好折子呈上。”

    赵钰道“既如此也不要浪费时间,今年建州那样大的雪灾,一旦全都化成水,下游少不得要成灾。河道清淤的事也要提早进行,太晚了就来不及了。”

    江利忙道“是,陛下,臣晓得。”

    赵钰看向他道“不如再派人专门视察,若地方上人手不够的也要想法子帮扶一把,河道清淤是个大工程。地方上有困难的,报给朕知晓。”

    “臣领命。”

    当初他们在建州雪灾时已经讨论过一次水灾的事,也给地方上尤其是建州所经河流的下游城镇发过公文。但就怕他们不当回事,到时候百姓们又要受苦。

    江利领命后也放下自己心里的别扭,悄悄松了口气。至于女学的事,自己还要找个时机单独给陛下谢罪。

    当初自己被打了板子回府后,夫人问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自己都不敢吭声,姑娘心疼的又是给自己熬粥又是给自己做点心。他再想想自己当初默认工匠绘图时动的手脚,悔得肠子都青了。

    结果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这事还是传到夫人耳中,夫人恨不得一根绳子勒死他。现在他在朝堂上是在陛下面前不得脸,在府里是在夫人儿女面前不得脸,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作者有话说

    晚安宝贝儿们

    第153章

    在场者并不清楚工部尚书家里的事, 只是近日工部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极为微妙。见陛下似乎打算放过工部,他们也松了口气。

    大家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陛下不肯原谅工部上下他们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赵钰抿了口茶水, 笑道“说来也巧, 皇庄上说要试验,就发现不止番薯, 爪哇薯在民间也有种植。只是远在福建广东等地, 轻易传不过来。”

    苏益正式升任户部尚书, 整个人说话也有底气许多。他出身江南,身上的书卷气比之旁人更浓郁些, 说话也是慢条斯理。

    “陛下,尽管如此朝廷的试验也是不能停。就怕种下后有个万一,届时百姓们吃不上粮闹饥荒,朝廷的罪过就大了。”

    赵钰道“朕自然知晓。只是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咱们能完全控制住的事了, 百姓们听说有这样高产的粮食都极为兴奋, 便是说了也未必肯听。左右这爪哇薯和番薯确实能吃,官府下令百姓种植不允许超过所有田亩的半数也就罢了。”

    百姓们对粮食的执念太强, 要是不许百姓们种也不现实。索性定下限制, 也好给他们留下保命的余地。况且百姓们也不傻,头一年也都是种上一亩半分试探一二, 在朝廷下定论前百姓们也不会大肆种植。

    况且朝廷承认的是以谷、稻抵税,那些番薯种个一亩也尽够百姓们吃了。

    苏益原先也管过农事, 闻言也知这是个办法, 便应道“臣稍后吩咐下去。”

    去年因为陛下拿出来的肥料方子和水车图, 百姓们大获丰收。有这样的基础在百姓们也不会昏了头全种番邦植株, 只要将利害与下面各里长村长说清楚, 百姓们自有抉择。

    他们又谈了些杂事,赵钰见时辰不早了便放他们回去先用午膳。待人走后,刘康连忙着人将今日的午膳送上,柳安笑着将一块儿糖醋里脊夹过去。

    赵钰忙道“怎么还给我夹菜,快自己吃吧。也辛苦你一直陪着我们,不然你还能坐一旁歇歇。”

    柳安摇摇头,有些无奈道“发生这样的大事,我便是去内务府做自己的事也没心情,倒不如听听各位大人的意思。”

    他们二人单独用膳时从不说食不言的规矩,都是有什么话就说什么。况且三王生出异心恐怕是早就有的事,他也怕三王钻空子。

    想了想,柳安道“建威将军在西北防戎狄,等西平郡王回来后也可请他照看一二。但还有一处是几乎空白的,就怕那些西洋人看出来。”

    赵钰明白他的意思,垂眸道“这也是没办法的,昭毅将军已经南下。可组建海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组建,况且我们连海船都还没着落。”

    感谢系统给的肥皂方子,自己手底下的匠人们再加入精油、羊奶一类东西制成香皂。那些肥皂虽不如香皂贵重,是隆记作坊里价格低廉的东西,却也靠着薄利多销挣来许多钱,甚至比起香皂来也不差什么。

    自己如今拨给造船厂的钱,其中大头都是前些日子贾琏才送过来的去年的肥皂钱,足足有几十万两。而玻璃这些日子也正式开始预订,有大来书斋做现成的样板,京中凡是略有余财的都挥着银票往玻璃作坊去。

    这些日子大来书斋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原有的琉璃窗就不说,那可是代表皇帝对书斋的重视。前几日又换了更为剔透洁净的玻璃窗,就连皇宫里都还没有装上。

    原以为这是才炼出来的无色琉璃,谁知上前一问才知晓是西洋玻璃,十两银子一块儿。这价格对百姓而言虽高,但这样的好东西可谓价值连城,便是百两也不为过。

    赵钰也因此大赚一笔,又因为先给书斋装上,在读书人心中更是数一数二的仁君。

    毕竟放眼天下,谁都知道最好的东西在皇宫。可就因为玻璃窗透光好,陛下就先给书斋装上,以此慰劳学子。

    还未踏入官场的读书人心中均有些傲气,多年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辅佐君主建功立业。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君王宠信,如今还未踏入官场就感受到来自君主的关怀,他们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赵钰想了想,说道“造船厂的事不适合交给昭毅将军,还是要另寻他人,我记得今年有个同进士,貌似就是出身江南造船大户吴家,也是皇商专门给朝廷供船的。”

    柳安明白赵钰的意思,有些迟疑道“那先命龙威卫彻查吴家”

    赵钰颔首应下,笑道“先让他们接着,若连吴家都管不好,恐怕让旁人去就更不好了。不过现在吏部和户部各空了一个侍郎的缺,造船厂的事交给户部督办,吏部就看谁能先将葭州大小官员的政绩考核、调派方案拿出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