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历史直播]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 53.宋高宗 康王赵构
    宋徽宗与宋钦宗被废, 金人带着钱和人回到自己的地盘,但大宋这么大块地方也管不过来,就扶植了一些汉人的傀儡政权。一个是张邦昌被强行立为“伪楚”皇帝, 这位曾是大宋宰相,力主议和,当年和康王一起去金营做人质,大约在敌人那混了个眼熟吧,后期还政高宗死去。

    另一傀儡政权伪齐的皇帝刘豫则是北宋叛臣, 杀将献城, 看各地有佳禾祥瑞, 觉得机会来了,主动贿赂金人册封他, 于建炎四年僭号称帝。伪齐对金人的态度很殷切,帮着搜寻大宋皇室, 助金入侵宋国领土,与新建立的南宋朝廷相抗。时间长了金人怕他得势壮大自身,夺权废黜。

    早在靖康金国肆意搜刮时,大宋除徽钦父子外“七陵八帝”葬身的北宋皇陵就被折腾过一遍, 刘豫上位之后就寻思, 我都当上皇帝了, 那我祖先也进太庙躺一躺吧, 又在河南、汴京两地设置了一个专业部门,淘沙官。两京的坟冢都被刨了, 帝陵自然难逃厄运, 被发掘殆尽。

    多年后南宋事初定,张焘自西京朝陵还,帝陵荆棘丛生, 诸陵皆遭发,宋高宗问他帝陵如何,张焘只说了一句“万世不可忘此贼。”

    此言一出,大宋帝王皆暴怒“贼人安敢夺我社稷,毁我宗庙”

    刘豫是个什么人物,叛臣罢了,金国的一条狗,居然也敢将祖辈供奉在大宋的太庙,真把自己当个东西;居然敢助纣为虐,毁坏帝陵,当真是万世不可忘此贼

    但那宋高宗,祖宗们心中莫名燃起希望来,北宋没了还有南宋,赵氏男儿总不会一直软弱。虽然天幕之前说过是一连三个昏君,但前面两个已经烂成这样了,第三个总该学到教训,还能差到哪去,总不能将本该到手的国土又还回去了罢

    最多也就是偏安求稳,只要是个有心的,能发展国力,再创社稷,提拔些武将打回去,他便当得起一个“高”字。

    唯有赵煦对此没有任何想头,赵佶跪在面前软得像坨泥巴,只会躲避与求饶,若有子嗣,与其父也差不了多少。

    哲宗已没有力气再发火,瘫坐在椅上看天幕中荒草丛生的宫室与曝尸在外的白骨。有何可疑惑没有兵的国境被人欺辱,骨头软的天子被夺皇位,金人扶植的一介傀儡都能在大宋地界上任意妄为,这样的事根本不意外。

    他懒得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端王,抬手唤人将他押下去,待天幕结束后带文武百官一道观刑,万幸此世赵佶还未有子

    帝王思索片刻,又忆及天幕再三说过这个弟弟的书画与字,教人端墨给赵佶日日抄写“靖康”,到死为止。抄下的笔墨皆被赐给朝中素来主和的臣子们,让他们将端王字迹悬挂堂前日日看着看他们的“永结两国之好”与不够硬的骨头会换来什么。

    徽宗大权在握多年位面的赵佶耗费许久终将皇位甩给太子,正想溜走,却被赵姓宗室与近臣们结结实实捆了起来。

    天子如此,手下人的德行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在蜜糖与享乐中失去了正常的羞耻心,并不在乎耻辱,也不在乎百姓的哭声,哪怕知道国难当头,第一反应也是跑,不和皇帝一同被俘便是,但坟冢陵墓这样的存在却重要。

    帝陵皆被发,其他人的又待如何在座之人年纪也不小了,没人能保证靖康时自己不是一把黄土,祖坟又没法迁走,如今听旁人要动两京的坟冢,终于有种火烧自身之感。

    一时间宫外百姓的呼声也听得见了,皇帝与太子的荒唐也看得见了,众人逮住二帝,聚在一起商量再迎哪位登基。

    但百姓呼声越来越近,水一样漫过宫墙,淹没的不仅仅是首恶,而是所有污泥。

    在我们讲述徽钦时,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皇子康王,未来的宋高宗赵构。在金人要皇子与重臣做人质时,哥哥指派他,他是“慷慨请行”,还和哭哭啼啼的张邦昌说这是我们男儿该做的,别这样。

    到了金国人那边表现也不错,有些宋人笔记中这一时期的康王那真是怎么看怎么不像他爹亲生的,完颜家人都诧异,莫不是假的亲王吧,退货,给我换个正品来。

    乍一看很勇敢,和父兄完全不一样,大家都以为康王殿下是歹竹出好笋了,结果史书往后一翻,看赵构登基后的操作,主战派臣子大概想翻白眼: 这才几年,在你们老赵家上三次当了,真是当当不一样,每次都是新的崩溃。

    咋说呢,如果将赵顼比为一个黑白均匀的太极八卦图,那哲宗大约遗传了全部的白,而赵佶就是令人绝望的一片漆黑。又因为当爹的基因已经这样了,他的儿子们就只能维持这这一个色调,让每个读到此段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骂出口这一个家傻呗。

    臣子们如何崩溃另说,听到康王前后对比,刚安了一点心的赵家祖宗们才是真的崩溃了。这小子刚开始看上去明明不错啊,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他们大宋在哲宗去世后真就暗无天日了是吗

    一向好脾气的赵祯都受不了,他虽不情愿,终究接受了并无亲子的命运,这时只拎着养子的领口“待你有了赵顼,千万记得告诉他生完赵煦就行”

    刚成婚的赵曙沉痛点头。

    历代从深宫厮杀出来的皇帝却没觉得康王前期的表现有多为人称道,听上去热血,细究便能看出心思。

    彼时的宋还未接连大败,金国虽瞧得出天子软弱,但还在试探阶段,出使之人虽危险,到底性命无虞。

    赵构都被兄长指名道姓要他去了,岂能轻易脱身,不如主动请缨卖个好,两方体面。此处的慷慨请行,不就是做个样子图归来之日么。

    天幕既说二帝与宗室一同被俘走,但康王还能安然度日,再立南宋,说明他从这次出使中获得的东西不少。李隆基嗤笑,比如说,兵权。

    此次出使后,赵构一回家就升任太傅,又连着当了几地节度使与州牧。后面两路金军围攻,老哥钦宗更是拜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命其勤王救驾。

    赵构拿到兵就没有后续了,对宗泽的建议置若罔闻,拥兵自保,作壁上观,直至城破。

    父兄和宗室其他人都被带走了,赵构成了皇室仅剩的独苗。在整个继承人专题中,好像只有大宋这里是越传越奇葩的,其他朝代还能说是政治斗争,赵构这个继承人位置来得就很直白: 等我爹我哥和其他人全没了,皇位当然就是我的。

    他带着他的军队在应天府重建宋廷,任用李纲,看上去夙夜忧勤要和金人决一死战,实际上和前面两个一样,收拾东西就打算跑路。

    天幕上的场景不断变换,李纲被弹劾独断专行,主和派虽说在赵构刚登基时被罚过,但也是安抚民心做样子,并未真正离开朝堂。

    李纲在这样的排挤与打压下请辞,愤慨的太学生抗议,被赵构杀害,无人阻拦后天子也学着父亲要巡幸江宁,持续给金人递交请和书。

    宗泽扣押金使,被朝廷勒令释放;亲渡黄河商定攻防事宜,赵构却在给完颜家去信,愿意效仿靖康事,与金以黄河为界共存;高宗欲逃,宗泽力战,使金兵不敢犯开封;斯人声震敌国,金人曰宗爷爷,朝中却讽笑其上疏。

    将军救下犯法的秉义郎岳飞,允他戴罪立功,某些东西传承下去,但朝堂昏昏,再明亮的火星都被扑灭。

    宗泽前后大约上了二十几道折子请赵构回来,没人听,非常忧愤,积郁成疾。在毒疮病重后,长吟杜甫为蜀相诸葛武侯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史写其死亡,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过河,过河,过河。不在意之人权当笑话听,把赤心当玩意儿一样扔了,但总有人听进去,再渡那一条看似有边界,实则无穷尽的河。

    气氛凝滞一瞬,很快消弭。“蜀相”与“诸葛”拼凑起来,指向实在明显,蜀国君臣正为后世叹息,听至此处窥见孔明未来,但刘备与诸葛亮谁都不在意,有些事从来都是知道无果也要去做。

    千古兴亡不过弹指一瞬,诸葛亮放下书,世间又有多少人做的不是“过河”的悠悠长梦。纵然艰难纵然困苦,有什么刀山是不可闯过的世说万死不辞,这也不过是第一遭。

    手中枯笔应声而断,杜甫看着纸上墨迹淋漓的三个“渡河”愣怔。

    纵有黑暗,纵有避祸的天子与蒙蔽圣听的臣子,尚有无数热血浇筑成的丹心。黄河水滔滔,卷去蜀相的不甘,又有新的血泪随时空浩荡奔来。

    两朝开济老臣心他看着空中画面里将死的老臣,王朝风雨不歇,他的病榻前有新的将军,岳姓小将有和老将一样明亮的眼睛。

    但相传的不止薪火,世间同样能流传的另一种情感是痛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