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两天,方德华就躲在酒店里进行疯狂码字,终于赶出三万字的剧本。
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后,方德华将剧本递给朱牡说“朱总,这部电影我建议请麦加做导演。”
小鬼当家
朱牡一看剧本名字,还以为是喜剧鬼片,于是说“等我看完再说”
心中疑惑“找麦加拍鬼片”
等看完之后,他早就被逗得不亦乐乎“哈哈,德华,这剧本好。没想到你还有喜剧天赋选麦加我没意见,这事交给我来办。”
儿童喜剧,这年头非常少见。
若是拍得好,票房肯定大爆。因为儿童票一出就是全家几个人的票。
君不见开心鬼这种青春校园喜剧就大爆了。
“你对演员有什么建议”
“没有。这些交给导演即可。”
不过,他心中认为两个蠢贼可以请大傻和傻标出演。
五一劳动节这天,港港青年报正式发刊。
一大早,一份份报纸就被紧张有序的送往各报刊点,期待与读者能够在上班之前来一段美妙的奇遇。
方兴松对这份报纸给予非常大的希望,参考了明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栏目,还宣布在第一周进行半价优惠活动。
钟楚荭一大早就让弟弟出去买份报纸,看看这部方德华口中的经典之作到底写得怎么样。
她此前听方德华介绍大概的剧情,也没觉得这故事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等报纸拿到手,红姑迫不及待翻到副刊,直接飘邈之旅。
只见标题下面写着“五白最新力作,经典不容错过”一行字。
她一看到版面就知道这一期的连载内容很多。
方兴松为了吸引读者,首期就放了足足一万字的内容。
通过量大管饱的方式,也为了更好的展示的内容,两管齐下吸引并留住用户。
开头的恶俗情节并没有让钟楚荭满意,一直到因为花媚娘的捣乱导致李强传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这才引起她的兴趣。
看完之后,她感觉虽然都是仙侠,但风格却又与诛仙不同,情节上少了一份细腻,多了几分洒脱大气。
两者的共同点,之中的世界让人非常向往。
七仔也第一时间从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一边骂
“作者这是脑子有病啊白手起家创下千万家业的大佬,竟然被好友和女友背叛,这是看电影看太多了”
“不过这李强也够果断,直接干掉这对奸夫淫妇。”
“还有,这引路人不是五年前就出现了么难道他一直眼睁睁的看着主角被人欺负”
“扑街啊,竟然能穿越星空,直接来到了火星”
“这花媚娘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然,以这种捣乱的程度,换个路人就要被咔嚓了”
旁边的阿伯听着他口吐芬芳,抽了一口卷烟说“七仔,你认为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哪一种更能让人感激。”
“当然是雪中送炭了怪不得引路人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阿伯见他放下报纸“七仔,这次怎么看那么久有那么好看吗”
七仔将报纸递过去说“这首期就连载了估计一万字的内容,看得真爽希望以后每天都能这样就好了”
一万字
阿伯慢悠悠摊开报纸,正式进入修真世界之中。
许久,他才收起报纸。
七仔笑着说“阿伯,你这速度不行。老人家要悠着点。”
“后生仔,做事不要太快,要享受过程”
同一时间,许多“五白”的书迷纷纷在上班途中多买了一份港港青年报。
诛仙和龙蛇演义连载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少读者已经成为“五白”的书迷。
此次方兴松在前期宣传中带上一系的广告语,如什么“媲美诛仙的经典之作”、“自创修真流派,开创修真体系”、“不一样的修仙世界”等,吊足了他们的胃口。
诛仙连载太慢,龙蛇演义明眼可见即将完结。
大家都快陷入书荒之中
飘邈之旅的出现,让他们看到追书的曙光。
首期一万字更是让他们大呼过瘾,这神秘、恢弘的修真世界正在向他们徐徐展开。
随后几日的报纸,更是围绕李强的遭遇和修炼展开。
主角李强的离奇经历,与传说中的仙侠元素、道家文化隐隐相符,更让读者们好奇,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
作者是否亲身经历
诛仙这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但满足了他们对于仙侠世界的憧憬。
龙蛇演义中所描述的国术与各大组织,让不少读者深信在现实世界之中就存在。
飘邈之旅似乎半真半假,书中的设定让他们觉得非常神奇,给他们打开一个与诛仙不一样的东方修仙世界。
首期一万字之后,后续几期恢复到每日三千的水准,这是唯一让书迷们感到不满的地方。
不少人纷纷打电话到报社,要求报纸恢复每天一万字的连载需求
劳动节当天,几份港港青年报就已经摆在星岛日报、明报的编辑室之中,全都是编辑们想看看这“五白”的新作品能否保持此前一贯的水准。
等郭育民看完第一期,就已在心中判断这部能大火
他再次佩服方德华的想象力,真不知道这个作家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材料构造的,一部一种风格。
可惜,这部佳作在别人的报纸上连载。
明报这边的总编看完之后也发出同样的感慨。
他认为港港青年报凭借这部,就能够站位脚跟。不说上限有多高,但至少托住了下限
随后几天收集上来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
两家报社还看到了另一个特色栏目,内地专家作品专栏。
方兴松来不及与作家们联系,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直接打电话给相关的杂志社,采用了转载的模式,再联系作家寄出稿费
明报以为这是学他们的做法,只不过刊登的都是内地的后起之秀,青年作家。
星岛日报倒是认为这种专栏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毕竟两地的情况不太一样。
港港青年报总编室。
方兴松正在查阅市场部同事做的一周总结,浑身散发着自信和坚定。
首刊发行量破三万,一周稳定五万,相信很快就能突破至八万。
这个成绩说明港港青年报已经在港港的报业之中站稳脚跟置,不久之后或许能跻身于一线报纸。
看完之后,他心中甚是得意“连载的招数真是屡试不爽。自此之后,我方家也将成为一个文化界的家族了”
同时感慨“华仔真是一个天才,三部长篇,背景情节各不相同,但又出乎意料的精彩”
另外,他也在港港的文化圈听到一些风声,对报纸连载内地的优秀作品表示赞同。
这种更具人文性的作品赢得许多文化人的欣赏,也让他们认识更多内地作家和作品。
从港港回来之后,方德华带着飘邈之旅来到绿城晚报。
“李老师,港港青年报将于五月一号正式开始连载。这部,你们若是真的打算连载,可以稍微延后一些日子。”
李力郑重接过书稿自信的说“放心,过段时间你就能看到它发布了”
看着李力信誓旦旦的样子,方德华也没点破。
五月七日,绿城晚报正式刊登飘邈之旅。
方德华提前得到甘相文的通知,下班之后特意去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作为纪念。
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国内的报纸上连载
虽然第一期的字数没有港港青年报那么多,但也有六千千多字。
李力劝方德华改开头,但是一直不成功,所以将两期字数合为一期发出,用来掩盖这第一章的“不足”。
在正式刊登之前,绿城晚报已经提前几天做了预热宣传。
发布之后,报社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报纸的销售速度明显快于平常,部分地区甚至已要求加送。
李力对此非常满意,并申请加印
据第二天统计,发行量提高约莫5个点。
当天晚上,他就从外出收集市场情况的同事口中了解到,无论是报刊亭老板,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对这部飘邈之旅非常满意。
他们对绿城晚报连载这样的感到惊奇,也非常喜欢的内容。
第二天,他们编辑室就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表扬他们勇于创新,为广大的读者谋求不同维度的福利。
这些情况,让李力心中充满得意。
只是,这种得意并不能维持多久。
早上不到十一点,就有文化界的人打来电话,质问他为何在报纸上连载如此低俗的
“贵报是否与作者狼狈为奸共同向人民群众传播这些传统的文化糟粕”
“贵报有何居心竟然当众宣传如此恶劣的复仇行为与拜金主义你还是绿城人民的晚报吗”
这种电话一连接到好几个,不仅有绿城当地的,也有隔壁县市的人,大部分都自诩为文化名流。
或是有个作家的名头,或是有个文化界的差事。
有些人不仅向报社投诉,还向其上级部门投诉
一时间,民间反馈一片欣欣向荣,与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