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永安 > 分卷阅读7
    仪一手带大,养到八岁,破开命格。

    那一年,皇城中的长兄太子殿下亲来药师谷。

    一则接回胞妹,二则请苏昔谷主出山,教授国策。

    彼时,苏昔谷主已经下不了榻,更遑论千里进京,只说由大弟子苏眉代她下山。

    苏眉习得一手好医术,的确得苏昔谷主亲传。然于国策上,分明温孤仪更胜一筹。

    于是,萧无忧力荐温孤仪。私心亦舍不得和他分开。

    她自睁眼识人,头一个认识的是温孤仪。

    这七年,也只有温孤仪。

    苏昔谷主原是不同意的,言温孤仪道心不稳,不宜入红尘。

    然架不住萧无忧百般要求,最后无奈颔首,只道,“愿阿仪永修道心,不违先祖遗训盟约,不为凡尘利益惑心,不让殿下生恨言悔。”

    如此,温孤仪入长安,为皇子之师。

    按辈分论,萧无忧变成了太子师叔,天家兄妹差了辈,便有些荒唐。

    小公主道,自个本就学业未成,尚需学习。

    于是,手足还是手足,只是昔年师兄妹作了师徒。

    那年向温孤仪行弟子礼,一声“师父”出口,萧无忧多的是幼年相伴的亲情之谊,未曾想到后来会生出男女之爱。

    师徒名分既成,教授的又是天家子弟,温孤仪便当真摆出一副为师模样,尽心教导辅弼,和公主保持距离。

    大抵是这重距离的拉开,又或者是为公主选婿的事排上日程,情窦初开的姑娘懵懂中发现自己的心意。

    观画卷千幅,设花宴几回,萧无忧眼前都是他的影子。

    幼年离家少年回,帝后未曾养之,对幺女多有歉疚。故而公主回宫后,便是无上荣宠,被养得肆意鲜活。

    不要便拒,想要就争。

    往东宫去的日子愈发频繁,问道的时辰愈发延长。

    太子敲她脑袋,“可要皇兄给你辟个院子住下省的你日日两头跑”

    三哥凑上打趣,“这篇赋前个师父不是给你指点过了吗还问”

    六哥摇着扇子,“围点打援之法,师父说了下月教授,你是没事干了”

    大皇姐扯过她广袖,“是你约得和我去沁园泡汤泉,什么时辰了,还得我来侯你”

    温孤仪甚少回她的话。

    多来回应其他人,“殿下所言甚是,今日课毕,臣先告退了。”

    如今细想,那两年看到了自己的心意,看到了他的躲避,情障迷眼,便没有看到他旁的心思。

    他从不愿授官职、布衣之身入皇城,到接官印入东宫,到立府开堂养门客,再到东宫议事堂的位置从第六位坐到太子左侧第一位。

    朝堂之上官袍从青绿到朱色到绯红想必在她去往漠北的七年里,又换了色泽。

    当是紫袍加身,玉带金鱼符。

    分明是爱极了权势。

    若是一朝娶她,人臣之顶的内阁如何还进的去

    萧无忧思绪绵延,脑海中响起一些声音,有人告诉她眼下是贞德三年

    贞德三年。

    她到底还是鼓起勇气抬头,四下里环顾,虽是模模糊糊的一片,但能确定这黄泉路上并没有她的血亲宗族

    三年,他们都没有到来。

    当是她多虑了。

    温孤仪只是私情负他,对萧家皇朝依旧有赤子之心。

    萧家人都还在人世,大邺山河亦在,便很好。

    年号更改,大抵是父皇为纪念那场胜仗而改。

    如此她背井离乡的七年便不是一场笑话。

    如此,足矣。

    恐惧散去,悔恨稍减,她放松了身子和意识,由明光牵引缓缓睁开了眼,当是赴往生。

    “姑娘,你终于醒了”面前侍女惊喜出声。

    萧无忧定定看她,拢在锦被中的手用力掐了把大腿。

    这侍女,她第二回 见了。

    这屋中布置,稍远处半旧不新的紫檀木雕花双门立柜,往近处一案四几,靠窗坐榻边一副两尺高的五彩绣架,再剩床榻畔一张月牙凳,亦是萧无忧第二回 见到。

    “孤、我这厢睡多久了”萧无忧平静地问。

    “姑娘又昏睡了两昼夜。”侍女扶她起身,给她塞了个软枕靠着。

    萧无忧掐腿的手,换到腰上掐,伸出来接过药盏,继续面不改色道,“去把窗户推开,我吹一会风。”

    侍女顿了顿,过去打开一小半。

    晌午阳光有些刺眼。

    风吹来带着春日泥土的花香。

    药入口是温苦的味道。

    腿和腰都疼。

    萧无忧将空盏搁置在一旁,确定自己没死。确切的说,是自己魂魄归来,借着另一个女子的躯体重生了。

    两日前,她已经醒过一次,只是神思混乱,病体不支,才问了侍女两句话便又晕了过去。

    所以先前那明暗混沌的地方,不是黄泉路,是一场旧梦而已。

    她回忆两日前的话语,和素日来在耳畔回荡的断断续续的其他人的交谈,将当下情形理出个大概。

    这处是辅国公府,她这具身子的主人是辅国公卢文松小女儿卢澜,卢七姑娘的。

    这是个熟悉之处。

    长安城的卢氏辅国公府,是萧氏宗亲中一个极特殊的存在。

    百年前,昭武女帝南征北战,除了原本祖上培养的亲兵,武将中的后起之秀十中八九都来自皇夫卢毓林的母家。

    卢氏满门忠烈,在女帝征伐的数十年间,卢氏子弟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埋骨他乡。更有昭武二十年的一场战争中,卢氏嫡系身先士卒全部献身沙场。

    女帝心中感愧,为保卢氏一脉的延续,遂将尚在襁褓中的一对龙凤胎皆随皇夫卢姓,分封辅国公主,定国公,爵位世袭罔替。

    只是定国公年少早夭,剩得辅国公主。

    辅国公主育有两子,长子卢煜,次子卢焕。

    卢煜为情所困,同一外邦女子私奔,姑且不提。

    故而眼下承爵的是次子卢焕,卢焕生独子,便是这一代辅国公卢文松。

    卢文松是个淡泊性子,志不在仕途,在诗词歌赋。

    如此妻妾多了些,子嗣便也繁盛。

    有三子四女。

    老国公爷对他很满意,卢氏一脉本就凋零,这般开支散叶再好不过。且孙子辈甚有出息。

    而对这卢澜卢七姑娘,萧无忧印象亦深。

    她十二岁生辰时,国公夫人带她们姊妹入宫赴宴,母后说卢七眉眼同她相似。

    感叹道,“见之可亲。”

    萧无忧是个活泼性子,见母后喜爱卢七,便隔三差五派人接她入宫。

    只是卢七怯懦乖顺,又实在太小,两人差了七八岁,没能玩到一处。入了宫多来也是伴着皇后。

    如此,召了几回后,便也不再传召。

    萧无忧感受着卢七逐渐散去的记忆,软糯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