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椒房殿里坐着,听着王后柔声细语地数落他。
门外,夜里春雨打在树叶上,发出飒飒地响动。
王后的良言善劝,嬴政是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只是让扶苏去楚国看一下寿春,竟然引得朝中上下都反对。
“这么多人,都帮着太子说话。这可不行啊。”
自己没有给留后手防着扶苏,结果扶苏先留了后手,防着自己。
“扶苏可真是孝子啊。”
王后望着嬴政,只觉得他如今样貌分外丑陋。
“大王已经被权力冲昏头脑了。”
嬴政望着王后,他却一点也不生气。
“不。寡人清醒的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清醒。”
嬴政在王后的宫殿里徘徊着,“他这是准备以后和寡人作对呢。难道说,是寡人过去在他面前不够威严吗”
王后道“大王封扶苏为太子,不是就为了日后要把秦国交给他吗。既然要让他日后做大王,却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的亲生儿子强大起来呢。”
“大王以前认为扶苏仁懦,不足以当大事;如今扶苏有威,大王又认为扶苏有逾越的嫌疑。”
“再这么下去,大王恐怕要犯昔日赵武灵王犯下的过错了。”
嬴政非常自信地道,“赵雍,不过是王者之中勉勉强强的人罢了。寡人怎么会像他那么愚蠢呢。把自己的权力交出去,最后饿死在沙丘。”
想到这个,嬴政又开始沉默起来。
就是因为不想铸下赵武灵王曾经犯的过错,所以才要防患于未然啊。
他还得感谢缭,若不是这个老匹夫负气惹出一大堆事情来,自己怎么能事先察觉呢。
既然扶苏在朝中深得人心,就绝对不能让他老是待在咸阳。
去荆楚臣子们又觉得遥远,分明是借口罢了。
等到嬴政深夜离开椒房殿,王后冷笑了一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第二天一早,王后就前来恒阳宫。
王后屏退众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和扶苏说悄悄话。
她十分郑重地叮嘱儿子。
“你君父认为你权势过大了,想要对你动手。”
扶苏早有预料,却说,“我无权无势,何罪之有啊”
王后皱眉,“你怎么看起来还对此不知情呢他都打算把你派出楚国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你在这四面都是耳朵的宫里没有听说吗”
“君父让我去,那我就去吧。”
扶苏倒是无所谓。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自己好好活着,最后都会继承帝位。只是照嬴政这么聪明的家伙的做法来看,自己很有可能被迫选择玄武门继承法。
也挺好。
嬴政心急,说明他心虚。
权力就是这样,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要你懂得掌握它的办法,它就会落在你手中,谁也夺不走。
扶苏的全然无所谓,甚至是无所畏惧,更让王后感到吃惊。
王后慢慢地察觉出来,“我怎么看,伱君父说的不像是假的呢。”
“君父对母君说了什么呢。”
“他说你长大了,在众人心目中颇有威望。现在满朝文武都帮着你说话。”
我就知道是这样。所以这群人为什么要登门来拜访自己替缭求情。
哎。事到如今,也只能怪自己有着和自己名分不符合的实力。
扶苏唉声叹气,“我也不想的啊。”
王后看到扶苏这样,又开始安抚起扶苏,“你父亲过去一向以你为骄傲,只是身在那个王位上,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不过我相信,他再怎么对你,都会留有余情的。”
王后就是这样,发现嬴政过强,就心疼儿子;发现儿子壮大了,又开始维护她的丈夫。
扶苏很早就发现了。
父母之间的感情,你永远都插不了手。
所以没事不要给自己强行加戏,觉得自己该去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父母的感情,比你想的要深的多;至于儿女,很多时候都是高估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
王后会因为嬴政想要制裁扶苏所以站出来维护扶苏,也会因为扶苏不满嬴政然后站在嬴政身边给他说好话。
只是王后最大的问题是她高估了自己在父子双方心目中的地位,低估了扶苏和嬴政父子之间的感情。
聪明人,永远都不会掺和别人之间感情的问题。
王后在嬴政和扶苏父子关系上起到的作用就是,她一点作用都没起到
宫里的日子很快就又恢复了平静。
嬴政被群臣力谏,终究是没有让扶苏出去戍边。
这之后,秦国的大王一反常态,在遭遇了这样的挫折之后,竟然难得的安静下来。
大家渐渐地都把这件事忘了,都在等着王贲、蒙恬的好消息。
王后也认为,是自己的劝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最近心情很好,经常带着儿媳们前去上林苑观赏春花。
章台宫中,嬴政合起奏简,悉心倾听恒阳宫宫人的陈述。
“太子对萧舍人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嘘寒问暖,让其在咸阳城中务必住的舒心。又对吕家兄弟百般照顾,让少府为他们背书,引荐入宫当差,皆为郎官。”
“太子身边的近臣侍奉太子多年,也从来没有人得到太子这样的礼遇。哪怕是对出自乡野之地刘季、夏侯婴之辈,也十分宽厚。”
“但是这些人虽然个個都有些不同凡响之处,非常善于和人打交道,他们竟然这就融入了恒阳宫。只是始终没有什么大才能。毕竟乌合之众,不值得与大王从天下聘请来的名士相提并论。”
“可只有萧舍人。小人自幼就在宫中,从没有见过有一个人能够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对他心悦诚服。宫中很多长官见到萧舍人,都想要让萧舍人留在自己身边。”
嬴政捋须。
“好了,你退下吧。”
这宦侍将要出门,赵高立刻塞了很多金子到他褡裢里。
宦侍脸上满是喜悦,揣着钱一路小跑走了。
“太子身边如今已有群贤,不可使其壮也。若壮,必然有变。”
赵高出着主意,“那就首先要对这个萧何动手。好在现在依靠太子的能力,还不能使得萧何在朝中立足啊。”
嬴政记得,他当初见到萧何,这个人说了很多维护自己和太子关系的话。
可见这个人并不反感寡人。
“萧何既然在太学主持史书典籍的整理,那就调他来到尚书台吧。”
这个时候,嬴政已经在幻想扶苏听到消息时气愤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了。
小子,跟寡人斗,你还早点。
赵高却低头犹豫。
“怎么了,你觉得不妥”
“大王,萧何出自乡野之地啊。他能来到王宫,是靠谁呢”
“自然是扶苏。”
“那大王以为,萧何在太子宫中为太子舍人,又被太子提携前往太学主持书籍整理的差事。大王忽然调遣萧何来到尚书台,意欲何为呢萧何会怎么想大王呢。”
嬴政喃喃自语,“这么做,确实有些不妥当。”
“是啊大王,您调遣萧何突然来到尚书台,并不会彰显大王您看重给他的才华。反而会让萧何夹在您和太子中间左右为难,萧何只会更加惦念和太子旧日情分。”
嬴政思忖,赵高说得确实没有错。太学里的监事忽然来到章台宫尚书台做些文书的闲事,这个萧何只会怨恨寡人。
而且若是传出去,显得寡人非常忌惮扶苏,又或者很是欣赏萧何的才华
不,这些都说不过去。传出去,有损寡人威严。
“那你说怎么办”
赵高,那可不只是坏那么简单啊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家本来就可以算是一个政治家。
当他打定主意要做某些事,完成自己身份的转变之时。面前这位一心信任他,但是却打算永远控制他的王,早就成了阻碍。
“大王这个萧何,他过去在沛县,就是秦吏。他擅长断案,在整个沛县都很有名。他所断的案子,没有人感到不服。因此乡亲们都很敬重他。”
“他擅长的本来就是法律文书。可是下臣听说,太子让他在那太学之中去做典籍整理,其实就是养他在太学里读书的。”
“因为萧何并不懂得文字典籍的矫正,那些事情都是由博士来负责的。”
“试想,萧何这样一个人,怎么愿意整天在太学里读书,而埋没自己本身的才华呢。”
嬴政听了,眼前一亮。
“你的意思是”
“让萧何去廷尉府。萧何既然已经在太学存籍为官,又有着昔日办案的经验。而廷尉府选拔官吏,素来有在太学之中择优的惯例。那大王可以让廷尉因为公事选拔为例,调走萧何。”
“萧何不过区区太子舍人,初到咸阳,只是在宫里小有名气罢了。因公调去廷尉府,那里不仅仅是萧何大展身手的好去处,而且外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没有人会觉得是大王的意思。”
“可若是直接带到尚书台来。那大王不就在群臣面前失去威仪了吗”
从赵高一提廷尉府的时候,嬴政其实就已经心动了。
因为李斯是他的人,而且李斯比谁都精明。
他一定会把这件事处理的干干净净,把寡人从这件事上剥离开来。
“善。”嬴政拍着赵高,“这么多年来,每次寡人遇到难解决的事情,高你总是能够给寡人出好点子。”
“就这么办。”
“大王,此事不可心急。等过半月,由我亲自去向廷尉转达此意,廷尉到时候会替大王办妥此事。等到日后萧何立功,到时候大王再借机把萧何提拔到大王身边,甚至是朝堂上。”
“接下来,大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嬴政望着赵高,心里那是狂喜。
“其实寡人身边有你一个,已经胜过千军万马。这些日子,也实在是委屈你了。待齐国被攻下,寡人到时候对你另行封赏,让你去朝中议事。寡人知道你一直都想摆脱内臣的身份。”
赵高听了,心中一热。
但是事情要是真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赵高跪下来摇头,“大王,怕是朝中大臣们会对此事非议。下臣不想让大王为难。”
嬴政惊讶地望着赵高。啥时候赵高变成善男信女了。他选择赵高,是因为这个人够坏,够贪婪,会被所有人讨厌。
赵高猛地发觉嬴政开始怀疑自己的目的。
“自从上次被大夫蒙毅弹劾,下臣再也不敢外出了,更不要说在朝堂上议政。高发现,这内臣和外臣还是区别很大的。内臣不习惯。”
“如果大王非要嘉赏小人,恳请大王复命小人为中车府令。可是王后若是知道,又要不喜。”赵高十分为难地说。
赵高太清楚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了。
嬴政要利用自己的坏,他身边的人都讨厌自己的坏。横竖嬴政就是想让赵高只能依赖他。
自己若是再度出去,结果还是一样的。
嬴政捋须,“王后病了啊。”
赵高复请,“臣倒是另有他请,只是怕大王要发怒。”
“说来”
“恳请大王赐臣美人。”
“区区美人,何足一提。”
“请大王赐臣徐美人。”
徐美人,最近楚国新进献的美女,身材窈窕,嬴政这几天对她可是爱不释手。
嬴政听到,自然愣了一下。
赵高惶恐不安又跪下来,“此女人中极深,据说人中深的女子易孕。臣多年无子,请大王全臣心愿。”
嬴政点点头。
“然也,然也。”
遂赐。
就这样,命运的齿轮又开始转动。
谁人又能料到,萧何一个地方豪族士人,竟然一朝之间成为太子舍人。
不出半年,他竟然又被廷尉李斯相中,被调去了廷尉府。
收到征调令的萧何,自然推辞不愿接受。
“我已经是太子舍人,如何能去廷尉府呢”萧何已经理清楚了整个秦国的官僚体系运作机。
这样的调遣虽然在法律文书上没有毛病,实际上背后牵扯着宫廷和府寺两股力量。他若是走了,伤太子的面子。
这个廷尉,他意欲何为啊
“我为宫廷官吏,怎么能入廷尉府呢”
前来下达征调聘书的官吏对萧何道,“这道调令,是大王已经批复过的。已经是大王的命令了。”
萧何听到这句话,顿时明白了所有。
是大王不愿意让他在太子身边。
李斯固然再精明,再知道嬴政的心思。但是这件事,他就是手眼通天也不能强制让萧何进入廷尉府。
公然得罪太子,自己犯得着吗
非得把嬴政供出来才行
很快,萧何提着调令来到了恒阳宫。
他脱下自己的衣袍,只剩下亵衣,赤脚来到扶苏面前。
“舍人这是做什么”
“下臣日后不能再侍奉太子身侧了。”萧何把帛书交给了扶苏。
“嗯”
扶苏看毕,嘴角自然抽搐一番。
“和儿子抢人是吧”
“这么大的人了,能不能玩点高端的”
“幼不幼稚啊”
扶苏一把将帛书扔在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几脚。
“就当这事根本不存在。你不要管他们。我说的”
扶苏跺着脚。
周围的宫人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谁呀,竟然敢惹太子这么生气”刘季上前相问。
“没你的事”
刘季一怔。能让太子发这么大的火到底得是出了什么事。
“都退下”
怒火会吞噬人的理智,扶苏需要冷静一下。
周围宫人全部散去。
萧何立在扶苏身前,“下臣愿意自己前去求见廷尉。”
扶苏皱眉,“事已至此,有什么可以转圜的余地呢。上面已经加盖了君父印章,可见是君父同意的。”
萧何没想到扶苏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题的所在。
“廷尉差人送调令来时,也是这么说的。只是臣是不会前去廷尉府的。”
萧何语气非常坚定。
“你去了,对你大有裨益。”扶苏已经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在分析问题。“进入廷尉府,以你的能力,日后入朝为大夫,不是难事。”
萧何听了并不心动。
“臣当初是受太子入沛县相请,这才得以进入咸阳。如今怎么能因为权势富贵就抛弃太子呢。臣宁可抗命,接受处罚。”
萧何知道秦律的规定,拒绝赴任要被剥除官籍的,日后族中子弟也不能再为吏。
而且事情还不止这么简单,他还要交付家中财产充公抵罪。
一言概之就是整个萧氏的仕途都完了。
但是萧何宁可这样,也不要让扶苏失去颜面。对于太子这样尊位的人来说,颜面就是威严,比一切都重要。
“你不去,家人就要全部都受牵连。还是去吧。”
“太子”萧何声音暗哑。
“这是我的命令。好好在廷尉府当差。廷尉器重你,你不要辜负廷尉心意。”
萧何再次拒绝。
“下臣宁可就此回沛县,也绝不接受此任。”
“这是命令我的命令。”
萧何闻言,顿时再没有了反抗的勇气,整个人怔怔地望着扶苏。
“我的父亲,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制度。我,其实是支持他的。而我的存在,似乎成为了某种阻碍。你尽管放心去,我不会有事的。”
萧何听到这些话,这才重新穿上衣服。
他收拾好东西,就要离开大殿,再次来到扶苏面前就要作揖告别。
“不用多说了。若是有人欺负你,回来告诉我。”扶苏望着萧何。他才不会把这种调令放在心里呢。
若是嬴政调走别人,也许三年五载还真的变心了。
可是萧何绝对不会。
“臣遵命。”萧何见到扶苏这般态度和神情,他确信自己当初在沛县没有选错。
萧何深深一揖,随后迈着步子大大方方离开了,不再有悲伤忧愁之色。
恒阳宫里,扶苏忍不住犯嘀咕。
嬴政疯了,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他怎么认为,这样做能瓦解自己的势力呢,这分明是壮大自己啊。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