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613章 解决天灾
    京城中,科举考试是风气最重的大事之一,参与的士子皆是家族荣誉的象征。

    也是大明王朝将来朝堂的栋梁之才。

    然而这天,一封密报打破了科举的平和,密报中说有士子在考场中作弊,且行为浮夸,公然有人代笔。

    潮衣裳,石之门愤怒,他们的不满和怒声冲冠几欲震天。

    浮沉在权力旋涡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习惯于在科举中暗中操作。

    但这一次公然的作弊。

    实在太过离谱,连他们自己也不得不站出来呼吁查明此事。

    面对群臣涌动的情绪,朱元璋心知不能轻忽处理此事。

    他看向国师林澈,一如既往的寄予厚望。

    “林澈,此事非同小可,朕希望你能主持公道,替朕拨乱反正。”

    林澈平静的点头道“陛下,朝政之清明,国之大典不容玷污。”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查清楚此事。”

    调查开始了,林澈不按常理出牌,先是一纸令下。

    要求所有的考官上缴考试记录以及所有监考笔记。

    然后出人意料的,他公然在京城悬挂告示,悬赏寻找作弊的证据和证人。

    此举一出,京城哗然,林澈的手段前所未有。

    甚至连平常绝口不提的官场丑闻的百姓们,也开始揭发一些平常见闻。

    有人指出某书院几名教职工连日夜的神秘举动,引起林澈的注意。

    没几日,调查结果果真震惊四座,背后受贿的官员之名单浮出水面。

    他们与那个书院间的利益链比任何人想象都要深重。

    朱元璋接到林澈的报告后,神色凝重,他悍见的在朝堂上亲自宣读了调查结果。

    点名了那些作弊的士子以及背后操纵的官员。

    而在朱元璋告诉众人的时候,林澈则站在一旁,冷静如常。

    朝堂上的空气一度冻结,曾经威名赫赫的书院一夜间名声尽毁。

    那些世家子弟个个面色苍白,而曾经挥金如土以换取美名的官员们则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震怒下,直接革去了他们的官职,令他们不得再踏入朝堂半步。

    朝堂之外,被此次事件牵连的广大士子们,一个个议论纷纷之中收敛心性。

    本不寄予希望于此次公端的他们,在看到林澈义正词严的姿态之后,尊敬之情自生。

    “国师果然是名副其实啊。”一位士子在茶馆中唏嘘不已。

    “此番能公正无私,就算我们这些士子功名无望,心中也觉得亮堂。”

    “确实如此,国师在此番事件中显现了神机妙算之能,这科举风波,倒也算是正了朝堂风气。”

    另一位读书人叹道。

    而在更远的茶室,街巷,林澈的名声如同春风一般传开。

    老百姓们虽然不懂朝堂之事,但他们知道有一位公正的官员为他们维护正义。

    林澈并未因为引得众人的尊敬而沾沾自喜,他在朱元璋面前进言。

    “查处作弊尽是末节,清正朝纲才是根本。”

    “朝廷若能清风正气,天下自会太平。”

    朱元璋高兴地拍了拍林澈的肩膀。

    “说得好,朕就喜欢你这副直言不讳的样子。”

    国家大典,当然不容玷污。

    “今后科举之事,全权交予你主持,朕相信你能办的妥当。”

    国师林澈因为这番公正无私的调查与处置,再次确认了他在京城乃至大明朝的地位与威望。

    一次科举风波,不仅是对林澈智慧的一次展现,更是对朱元璋朝政清正的一次验证。

    御史台内,林澈坐回自己的位置,双手支撑下巴,望着窗外的白云,缓缓道“天下苍生,当享受清平,这才是我辈立言力行的初心所在。”

    而这句话,也正如同他为人的行事准则,默默的在大明百姓的心中闪现那一抹不灭的亮光。

    北风呼啸,沧海桑田,在这个深冬时节,大明朝遭遇罕见的寒潮袭击。

    整个京城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

    位于皇城中心的紫禁城内,灯火透出暖意,朱元璋和林澈正在商讨对策。

    朱元璋双眉紧蹙,担忧的问道。

    “林澈,这次寒潮突如其来,民间几成冰封之地,粮食欠收,我大明的百姓恐将饱受灾祸。”

    “朕焦心如焚,你可有良策以赈济天下。”

    林澈手持羽扇,神色平静,“陛下勿忧,这次寒潮虽然凶猛,然而臣已经有备无患。”

    林澈的话让朱元璋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位国师素来洞悉天文地理。

    对他的能力从不怀疑,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国师,朕听闻你精通堪舆,对国内外地理了如指掌,急切间望你能施展非凡手段,助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林澈轻拂羽扇,沉声道“陛下,天时地利人和不可违。”

    “然而民众的冷暖却任由人掌握,正是因为臣所学。”

    “对于朝中粮仓以及部署也接了然于胸,臣已然让人严密搜集各地粮情。对于全国粮仓进行统筹,将把握得来的时间调度粮食于各地,不失时机分配至民间。”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道“此策甚妙,林澈,钦此重任,朕将全力支持你。”

    御史大夫王振,一直静静站在殿角,这时突然出声。

    “国师妙计,臣也佩服,但臣想提醒,天灾不测,如调度不慎。”

    “使得有地益民,有地困民,恐怕民怨沸腾。”

    林澈微微一笑,却是信心满满,“王大人所忧,臣已经详细预料。”

    “粮食将通过水道快速输送到灾区,借助内河网,分散至各个仓库,严冬之中也能迅速达到,此外,还会派遣廉洁官员亲自监督分配,保证不让一个百姓挨饿。”

    朱元璋满意点头,适时贤臣能解困顿之难,确实是天赐良机。

    他挥手让王振退下,转而深深看了国师一眼。

    “国师,朕全权委任于你,天下百姓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

    国师林澈鞠躬答应,他的身影似龙卷风般退出殿宇,朝着京城的粮仓奔去。

    接着的日子,全国范围内粮仓的调度开始快马加鞭的进行。

    林澈的号令一发出,各地官员无不手足飞快,大明的粮车如金色的巨龙,穿行于雪域与田野,带去温暖与盼望。

    在林澈的安排下,一场可怕的天灾被妥善应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