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鹅的三国 > 第306章 层层瓦解
    大雨倾盆,华歆府邸。

    他返回许都也没几天,也在等候天子传召,没想到发生这么剧烈的动荡。

    也是侥幸不已,如果这段时间被天子召见,估计满门上下也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大雨中,华歆在厅堂内来回踱步。

    犹豫再三,华歆对守在门前的老仆说“带可信之人打点行装,雨势稍减,我们就出走投奔荆州。”

    “是。”

    老仆长拜,拢了拢腰间悬挂的佩剑,转身就去准备。

    后半夜雨势稍减,华歆府邸三十几名武装仆僮护送八辆牛车踩踏泥泞,渐渐汇入荆豫驰道。

    驰道之上,不敢树立火把,就这么摸黑前进。

    行走七八里,遭遇另一个出逃小车队,对方的只有一辆车,车轮毂折损。

    华歆一伙人不敢与对方接触,摸黑绕过。

    就这么一点时间里,对方抛弃车辆,将车内装载的布帛、黄金等行囊背负,缀在华歆车队后方不远。

    行十几里路,加入这个较大车队的零散出逃士民越来越多。

    华歆也只能故作不知,一切要等到天亮,逃离许都近郊,彼此表明身份后再做商议、安排。

    骆统坐在后面车辆里,身边挤着华歆女眷与子女,都默不作声。

    此刻的雒阳,夏侯惇握着曹操送来的密书来回踱步。

    前来送信的三个子侄气喘吁吁坐在地上,正给磨伤的大腿内侧敷药。

    夏侯惇双拳握紧了又松开,对外呼喝一声“来人”

    当值的卫士、书吏都入内,拱手长拜。

    夏侯惇犹豫再三,还是摆摆手挥退他们,独自入书房,磨墨,捉笔,可酝酿许久,还是写不出降书。

    考虑许久,夏侯惇平复心情,捉笔书写某在则雒阳在,孟德勿忧。

    当即派人将这封手书快马送报许都,但到第二天,也就是许都事变第四天时,河洛各县得悉许都大变。

    成皋县,县令司马朗太熟悉这种感觉了,当年雒阳大变,他作为太学童生就在父亲授意下带着一些乡人出逃返乡。

    可惜运气不好,被士兵抓住,送到了董卓面前。

    但他运气也好,跟董卓的儿子同年进入太学童子试,只是董卓儿子夭亡。

    看到司马朗后,董卓因儿子的原因,释放司马朗。

    而现在,又能逃到哪里去

    就在司马朗思索犹豫之际,他的主簿快步而来“县君青州兵作乱”

    “”

    司马朗瞪眼,猛地起身扶正佩剑“究竟如何了”

    “城西青州兵鼓噪,或打点行装,或企图入城抄掠。约有二百余人汇聚西门,欲索要行资”

    “我去看看。”

    司马朗正要走,主簿拉住司马朗说“自董卓之后本县贫瘠,如今青州兵鼓噪入城,等他们越聚越多,本县实难抵抗。”

    “你想说什么”

    “仆别无他意,专为县君所虑尔。”

    主簿拱手“许都生变,不知真假。但看各处汹汹,绝非无风起浪。本县车马、钱粮寡薄,若给青州兵,那县君如何脱身若是不给青州兵,彼辈入城强索,到头来洗劫一空。”

    司马朗听明白了,看样子鼓噪的青州兵目前还处于可以商量的状态。

    这是要在青州兵闯入城内之前,让他乘坐车马逃亡。

    城内百姓不到二百户,根本挡不住,也不愿意抵挡青州兵。

    当许都朝廷的国法、军纪无法约束青州兵时,那陈旧墙垒自然也拦不住青州兵。

    别说车马,就是城内男女的衣物、府衙的纱帐之类,青州兵也不会放过。

    青州兵会带走一切他们能带走的东西。

    城内百姓会放弃物资,放弃他司马朗,只要青州兵不伤害、捕掠人口,其他都可以退步。

    主簿说话间,其他几个县吏也凑了进来,纷纷行礼“还请县君垂怜本县吏民男女。”

    司马朗带着车马物资走了,城内吏民才能咬牙切齿与青州兵一起同仇敌忾。

    连搡带劝,这些人将司马朗推到马车上,司马朗的仆从也积极奔走。

    东门开启,司马朗的御手苟仲扬鞭,握着缰绳抖动控马。

    马车跑动出门,随行两架马车的御手两侧都坐着护卫,各端蹶张弩。

    十几名跑到东门的青州兵不敢强硬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朗破围而走。

    司马朗车队向东午间过荥阳时,荥阳城门大开,空无一人。

    黑熊、张绣从荥阳撤离后,夏侯惇往这里调派了二百余人。

    现在这二百多人尽数不见了,肯定已先一步逃亡。

    司马朗思索片刻,对休息的众人说“许都已非善地,我欲回乡。”

    随行的人没有反对的,稍稍喂马后,司马朗车队转头向北,去黄河边上等待渡船。

    夏侯惇这里因为军队分散驻扎的原因,所以成皋以东的各县驻军几乎尽数散乱。

    而成皋有虎牢关,八关驻军可以放任司马朗,却不会放任关内成建制的军队外逃。

    为弹压逃兵,夏侯惇忙的焦头烂额。

    而东海战场,包围昌豨后,夏侯渊执行的是野战军纪。

    故而军中消息流传缓慢,军队秩序稳定。

    夏侯渊集结的军队没出问题,可北边臧霸这里出问题了。

    臧霸自有使者、心腹在许都,许都事变时,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到了臧霸这里。

    臧霸观望几日后,等后续越来越多的使者、泰山、琅琊、徐州士人返回后,臧霸才确信许都生变。

    他还能耐得住性子,可其他人坐不住了。

    附近的东莞郡守尹礼就急冲冲当面来见,两人在城外会面。

    尹礼喜悦弥漫“曹操非命世之臣,是乱臣贼子,与董卓无异昌豨已举义兵,兄长怎能落于人后以我看来,玄德公必然重返中原,重振社稷。”

    “我已秣马厉兵。”

    臧霸很清楚其他屯帅的性格和心思,出于本身存亡、利益的考虑,谁都不愿意坐视昌豨败亡。

    昌豨可以为了刘备一句话多举兵就举兵,其他人不行,顾虑颇多;但放任昌豨败亡,下一個就轮到了他们中的一个。

    昌豨的东海,在于整个屯帅地盘的最外围,算是给其他屯帅看大门的。

    正因为距离下邳太近,昌豨与刘备交情深厚。

    如果刘备真的重返中原,那昌豨极有可能成为与臧霸并列的人。

    昌豨本名昌霸,打仗如同野猪一样勇猛,又为了躲避臧霸的锋芒,才改名昌豨。

    真让昌豨拖住曹军,迎来最后的转机,那么在刘备支持下,昌豨恢复本名成为昌霸。

    那他臧霸,可能就要改个名字。

    比如眼前的尹礼,起家的时候大家都叫他尹卢,尹卢儿,卢儿就是狗儿的意思。

    不想变成臧豨、臧卢儿、臧罴、臧彪的臧霸,此刻只能咬牙同意。

    反正,只是整兵备战罢了。

    真正交战,怎么也要拖到七月底,足够他查明白许都变故。

    臧霸也不敢耽误,又通知孙观这些屯帅,要救昌豨,就该一起出兵。

    而现在的玄德公,会怎么做呢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