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第二天,在宝钗的安排下,原本打算要给朱景洪接风,哪知道却收到了旨意让朱景洪入宫。
原来是皇帝召集宗室,要一起去陪太上皇说话。
朱咸铭诸子,还有他本人在世的兄弟,以及他兄弟们的儿子,都在此次拜访太上皇的名单里。
按理说,这种正式拜会都会提前通知,然而这一次却是一大早通知,显然又是皇帝临时起意。
太上皇如今身体更差,甚至很多时候都已神志不清,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让人怀疑他能否扛得过这冬天。
所以,趁太上皇活着多作几次秀,放在朱咸铭身上也是说得通。
众人齐聚宁寿宫,抓住一切机会来插话,迎合皇帝彰显孝道的想法,唯有朱景洪缩在角落极少说话。
这种场合持续了一个时辰,太上皇精力不济才得以作罢。
只是在皇帝令众人退下时,太上皇朱心堪特意叫他留下。
朱咸铭略感意外,但还是留了下来,朱景洪等人便离开了。
“叫他们都退下,我有话跟你说”
“都退下”朱咸铭对左右吩咐道。
于是这大殿内,便只剩下这父子二人,他俩已许久没有独处过。
“老四,我快要死了”
太上皇一开口就很劲爆,但朱咸铭城府极深,遂面不改色安慰道“爹,你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对此朱心堪没有理会,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几年前,我在乎那帮旧臣,所以希望给他们求条活路”
“可现在,我要死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朱咸铭认真听着,心中念头飞速运转,想要弄清老头子什么意思。
这时朱心堪转过脸,老眼直勾勾的盯着朱咸铭,说道“大明已历三百余年,传承有序故能绵延,储君之事你要慎重”
“爹太子在位,国本已定,莫非您另有看法”
“哈哈哈咳咳老四,我都要死了,你还是不放心我”
朱心堪失笑道“你这辈子,战战兢兢过得比我可怜”
朱咸铭面不改色,徐徐说道“爹我不是不放心你,而是谁都不放心”
“你虽谨慎,但很多事不是只靠谨慎就行,也不只靠英明睿智”
“老话不是说嘛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就是太聪明了咳咳咳”
“爹,有话伱就直说吧”
沉默了好一会儿,待气息完全平复朱心堪接着说道“你让小四占着位置,又把小六子扶起来,让他们两个相互牵制,你便可高枕无忧”
“这当然是对的,可如今你又把老十三扯进来,着实令我看不明白”
“老十三”朱咸铭嗤笑,随即说道“爹你觉得,他也能承继大统”
朱心堪纠正道“不是我觉得,而是你认为他可以”
“我何时”
朱咸铭只说了三个字,就突然没办法往下说了。
太上皇的话如同一把钥匙,把这两年被他封锁的想法放出,如今堂而皇之呈现在他心头。
这個时候,他已经无法再忽视,且必须要正视这一情况。
朱心堪接着说道“到底谁来继承大统,你的心里拿定主意没有还是说你已乱作一团”
“我说这些,不是想你现在就定下谁,而是想你看清当下的情势,心里及早有个打算”
“赵武灵王、秦之始皇、汉之武帝、隋之文帝、唐之太宗这些丰功伟业的帝王,可都在这些事情上栽了跟头”
“所以说我担心啊大明已传三百余年,不能乱在你的手里”
“咳咳咳”
对于这件事,朱心堪猜得没错,朱咸铭确实是没下定决心。
解决不了问题就容易逃避,以往朱咸铭就是在逃避。
但此时被朱心堪点出,便让朱咸铭无法再逃避,以至于此刻心乱如麻起来。
那些伟大帝王们,都免不了进退失据,自己真的比他们强吗
朱咸铭表情越发凝重,他不愿在太上皇面前暴露软弱。
只见他霍然起身,往前走了好几歩后停下,顿了顿后转过头来,阴沉着脸说道“这些事情,朕自有打算”
言罢,朱咸铭径直走了出去,大殿内独坐的太上皇则是叹了口气。
“只怕你把握不住”
低声念叨了这么一句,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朱心堪心中暗道“小十三,爷爷只能帮你到此了”
朱心堪所谓的帮忙,便是捅破朱咸铭心里那层窗户纸,让他承认朱景洪可以是储君人选。
对这位小嫡孙子,朱心堪历来都有好感,但他此番帮忙不仅是因为这份好感。
原因在于,作为旁观者清的他认为,唯有朱景洪这样的强势君主,才能内合宗室外镇臣下。
皇宫西北角,有一座玉皇殿。
这是一处道观,里面皆是女修士,人员成分非常复杂。
朱咸铭的废妃,太上皇的一些妃嫔,许多都被安置在此处,甚至连世祖的妃嫔都有。
这些人被安置在此,一可为皇家祈福积攒功德,二能给新皇帝的后宫腾地方,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之事。
当然了,被安置在此的后妃后混得不行,否则会被加封为太妃去西四宫,然后安心颐养天年。
这些人里,最年轻的女修是皇后侄女,襄王侧妃杨静婷。
既是在此一心修行,她们的衣食住行就无需操心,自有宫女宦官负责照料,只是说有多好就不现实。
但是,作为皇后的亲侄女,杨静婷的生活还算不错,每天的差事就是抄抄写写,到了晚上望着天空数星星。
上午的事情做完,她便如以往那般回到寝室,一般来说静坐半个时辰,她的膳食就会有人送过来。
可今天她一进门,就看到里面有一妇人,正四处打量着情况。
“你是何人”杨静婷冷声问道。
这妇人转身,而后向杨静婷恭敬行礼,说道“拜见娘娘”
娘娘这个“称呼”,杨静婷已许久未听过,可这却却让她立马警惕起来。
“你是何人”她的语气越发严厉。
这妇人勾着腰,微笑着答道“奴婢是奉睿王妃之命,前来探视娘娘”
杨静婷冷冷答道“探视我我在此处样样都好,无需她来探视”
她对宝钗有恨,对引诱自己走上歧途的睿王妃更是如此,此时对这妇人自然没好脸色。
“娘娘出身尊贵却被幽静于此,有人白屋寒门却安享尊荣,我们王妃每念于此都为娘娘深感不平”
这一年的修行,杨静婷不是白白度过,最重要的就是悟出一个“静”字。
比起以往,她褪去了浮躁,遇事会多想一想。
比如此时,她就没被眼前这婢女带偏思路,而是敏锐察觉到对方是想利用自己。
这让她对陈芷更为愤恨,把自己害成这幅样子还嫌不够。
“在此清修,远离尘嚣,未必不好”杨静婷神色自若。
“话是如此,可娘娘毕竟贵为侧妃,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在此蹉跎岂不可惜”
听到这话,杨静婷心中一动,便有了某种猜测。
语气放缓了些,杨静婷说道“皇后娘娘命我清修,这是对我的爱护,岂能说是蹉跎”
见她态度和善了些,这妇人就知她已上钩,于是说道“皇后娘娘只是让您暂时在此清修,说不定哪天就放您出去了”
“为此,我们王妃一直在想办法,只为了搭救娘娘出去”
“哦那我可得谢谢她”杨静婷露出笑容。
陈芷想把她救出去,这一点杨静婷不怀疑,但她知道这女人是想利用自己,所以她心里也没多少感激。
修行清苦,虽然她已习惯此间生活,但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出去。
眼下看到了一丝机会,杨静婷又岂能随便放过。
睿王府的老妇连忙回应“娘娘说谢就见外了,我们王妃说了在这京城里,也就跟您最为投缘,相处起来比嫡亲的姐妹还亲”
“这倒是实话,在这京城也就六嫂对我好了”杨静婷叹气道。
“只可惜我没能帮到她”
这妇人连忙开解道“娘娘此言差矣,我们王妃说了事还未定,等您出去还要请您帮忙呢”
“唉总之,你替我谢谢她”杨静婷坐回了榻上。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动静,显然是宫女们已在开始送饭。
意识到自己该走了,这妇人问道“娘娘有什么话,奴婢可向娘娘转达”
“没了”
“那奴婢告退了”
待此人离开,杨静婷心态却是起伏不定,陈芷确实给了她出去的希望。
“十三哥你是不是已忘了我”
再说朱景洪这边,他从宁寿宫离开后,本来是想赶紧回王府去。
他两位哥哥非得在宁寿门等皇帝出来,于是他也只能跟着留下等候,在场宗室众人更是得留下。
在他们等待时,襄王府的女人们为给他庆贺,此刻也都齐聚到了后园。
这次宴会非常隆重,王府乐工们也都出动,其中也包括歌女舞女。
换句话说,张小月和朴真英一帮人,此刻也都被带进了后园。
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如此繁奢的园林,直接让张小月一干人惊呆了,全程她们都忍不住四下打量。
她们被引到了一处小院,乃是给她们做准备的地方。
可众人没待多久,就有一侍女进到院中,单独把张小月请了出去。
在她离开后,李慧真忍不住开口“她为何王妃只单独召她莫非她给什么人使了银子”
“妹妹今天殿下要到,你我可得好生表现,这是咱们难得的机会”
后一句是对朴真英说,但此时这丫头处于离线状态,根本就没听进她说了什么话。
“听到没有”李慧真拧了朴真英一把。
“听见了”朴真英答道。
左右看了看,李慧真附耳去,低声说道“在这王府,咱们得找到靠山才行,否则即便能被宠幸,也恐无出头之日”
“出头之日你还想如何出头”朴真英头一次反问。
“至少也得封个选侍”李慧真极认真的说道。
“哦”朴真英对此无感,心里还在想着家里的事。
跟她们一起的其他朝鲜女子,此刻也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知是在窃窃私语着什么。
再说张小月,她已经出了小院,此刻心情是万分激动,以至于无心观赏左右景致。
“王妃竟要见我难道是要赏给我位份”张小月大胆假设。
但很快她又否决掉,认为自己不可能这么快受封。
在这左右横跳的纠结中,张小月终于来到了设宴的楼台上。
有关礼仪她认真练过,所以此刻按照规矩,朝着主位方向就拜了下去,甚至没发现那位置上是空的。
“民女叩见王妃娘娘”
此时宝钗坐在诺敏身边,询问她有关朝鲜的一些事,听到张小月的声音才转过头。
没等她开口,对面坐着的甄琴便说道“娘娘,这便是我说的张小月,她唱歌的本事还不错,王爷可喜欢听她唱了”
“张小月,还不赶紧给王妃唱一段”
听见甄琴咋咋呼呼的声音,张小月便知道被召至此,肯定是因这甄选侍撺掇。
张小月本以为是来受赏,哪知道却是被叫来当小丑,这让她的心里格外难受。
可在现在这种场合,她知道自己必须要笑,必须要高高兴兴的演唱。
“起来吧”
声音是从右前方发出,张小月以为是那个选侍,所以此刻身体纹丝未动。
几息之后,在相同的方向,传来了诺敏的声音“王妃叫你起来”
王妃刚才那是王妃的声音
我居然怠慢了王妃张小月再度讶然,然后心里便慌了起来。
就再她不知所措时,刚才那道清丽声音再度响起“抬起头来”
这一次张小月不敢迟疑,立马就抬起了头,神色间尽是恭顺之色。
宝钗神色平静,问道“甄选侍说王爷很喜欢听你唱歌”
“民女粗略能唱几首”张小月极其谦逊道。
“那他都听了那些”宝钗接着问道。
“苏学士的水调歌头,易安居士的一剪梅,还有”
张小月罗列了许多,其中有宝钗知道的,也有她从没有听过的歌。
“花妖”
“这个名字倒是新奇,你们可曾听过”宝钗露出笑容,环顾左右问道。
众人纷纷摇头,于是宝钗问张小月道“这首词是何人所作”
表现的机会来了张小月暗暗想道。
“这据王爷说,是他曾经一位故人所作”
说话之时,她简单回忆了朱景洪介绍的细节,接着说道“这首词讲了,宋时临安一个书生”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