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98章 投稿华夏期刊?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哈罗德教授点击了论文预览页旁边的下载按钮。

    大概半分钟后,一个df文档出现在了他的电脑桌面上。

    打开之后,他按照习惯,先用最快的速度看了一遍摘要。

    “原来是水平集方法相关的文章看来是跟常教授擅长的拓扑学有关。”

    哈罗德的专精方向其实是在高阶数值模拟框架上,不过两相流作为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绕不开的课题,他作为过去nasa的研究员,耳濡目染之下,很难不对这个领域有些了解

    “难怪他在过去这一年都”

    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直接略过背景介绍的内容,开始阅读正文。

    火炬实验室发表了一篇材料学的nature论文这件事,基本只有业内人士才了解。

    所以,大多数学者对于常浩南这个名字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去年的那次横空出世。

    而一名数学家,在完成了证明庞加莱猜想这种拓扑学领域的终极成就之后,返回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应用层面,实属非常正常的操作。

    “先设置运动方程,再更新水平集函数增加一个中间项”

    “为了防止出现断点,增加粘性项”

    “假设在单元网格上的速度场为us2πxs2xy”

    “”

    最开始,哈罗德只是抱着“让我来瞅瞅大佬都在研究些什么”的心态,准备随便看一看。

    但是这一看,就轻易停不下来了。

    因为从第三节内容开始,哈罗德就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篇论文,跟刚刚那篇被拒稿的论文,很像。

    当然不是内容上像。

    二者尽管都是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算法类研究,但是从数学理论到面向的实际问题均不相关。

    而是指

    文章写法上很像。

    都是从过去常用的经典算法出发,先用大概一半的篇幅进行数学推导,然后利用一個典型的算例来验证新算法相比传统算法的优势,最后证明算法在规定的可用区间内收敛。

    “fxxk”

    哈罗德一阵口吐芬芳

    “我就说嘛,连他都这么写,说明这种论文结构应该是没问题的”

    虽然常浩南眼下还没有什么在国际学术界拿得出手的头衔,不过但凡稍微关注一点数学领域的人都会知道,2002年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名单里,基本板上钉钉地会有常浩南和佩雷尔曼二人。

    所以,这篇论文给予了哈罗德充足的信心。

    实际上,在刚刚送走马修的那一瞬间,哈罗德甚至犹豫过,是不是应该按照jc编辑的建议再修改一遍

    哪怕他明知道,由于内容偏好的原因,就算改了,也很可能还要被继续刁难。

    可是如果不改,那连一点希望都不会有。

    他自己当然无所谓,但马修作为他担任教授之后带的第一名博士生,还是需要一篇论文来傍身的。

    不过现在,哈罗德决定。

    一字不改

    在彻底做出决定之后,哈罗德迅速将常浩南的论文拖到最底部的结论部分,准备看完之后就去再找一家不同的杂志社投稿。

    但是。

    就在他挪动鼠标,准备点击右上角关闭文档的时候,却被位于论文最

    本篇论文为预印本,不代表本人最终的研究成果,因此内容仍然有修改或增添的可能。

    正式版论文将会发表在2001年5月发行的华夏科学院学报英文版第一期上

    “等等”

    哈罗德手上的动作顿时停了下来,睁大眼睛自言自语道

    “常教授竟然准备发表这篇论文么”

    不过他旋即就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简直不是人话。

    一篇论文写出来,发表到期刊上才是常态。

    直接在arxiv上公开,有之前的一次就已经足够名流千古了。

    毕竟,常浩南和佩雷尔曼在那篇论文末尾写的很清楚,庞加莱猜想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和瑰宝,因此他们决定以无门槛的形式向全人类公开。

    而眼前这个守恒的水平集方法,显然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人类瑰宝”的程度。

    自然也配不上跟庞加莱猜想得到同等的待遇。

    想通这一环节之后,哈罗德的注意力随即转移到了后面的华夏科学院学报英文版上。

    很明显,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广告。

    就是要利用常浩南在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名气,让大家都去关注这份甚至还没发行第一期的新期刊。

    简单粗暴。

    但很多时候,简单的反而是最好的。

    比如现在,哈罗德就毫不迟疑地按照对方给出的信息,进入了华夏科学院学报的网页。

    然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编辑团队的信息介绍。

    而常浩南的名字,赫然位于其中的第一个位置上。

    主编。

    哈罗德人麻了。

    以至于过了好长时间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我早该想到的”

    他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如果不是有这层关系的话,恐怕也没人会把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一份新期刊上面

    不过,也就在这个瞬间,哈罗德突然打开了思路。

    虽然这是个新期刊。

    还是华夏机构创办的。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有常浩南这块金字招牌在。

    而且,就刚刚那篇论文的内容而言,对两相流模拟甚至有可能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如果这个华夏科学院学报里的论文全都

    不对。

    那太离谱了。

    应该是,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能达到一样的水平,都足够挑战nature和sce的地位。

    总之,未来可期。

    而更重要的是,哈罗德相信,身为torchutihysics开发者的常浩南肯定能慧眼识珠,看出自己那篇论文的巨大价值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

    几口吃完已经彻底冷掉的三明治,然后赶紧拿起电话,把刚离开没多长时间的马修给叫了回来。

    没过几分钟,后者就重新坐在了办公桌对面。

    “老师,您找我”

    马修的精神比之前走的时候恢复了一些,但仍然有些心不在焉。

    “没错。”

    哈罗德已经恢复到了踌躇满志的状态

    “我已经找到下一个投稿的目标了,而且,有很大的把握能直接通过”

    不过,对方的反应却并没有如哈罗德想象的那样雀跃。

    “老师”

    马修努力做出一副配合表演的样子,但语气中更多的还是无奈

    “上次投稿jc之前,您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呃”

    被学生拆穿的哈罗德有些尬住。

    好在他也不是死要面子的人,赶紧装作失忆

    “还有这回事”

    马修点头

    “一个字都不差。”

    “咳咳”

    哈罗德只好以轻咳掩饰尴尬

    “总之,这次是真的有机会,你过来看。”

    他说着示意马修来到自己身后,然后把屏幕上的论文,以及华夏科学院学报的网页展示出来。

    “投华夏的期刊”

    马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且这看上去还是一份尚未发行的新期刊”

    他有点怀疑自家导师是不是准备破罐子破摔了。

    “你仔细看看主编是去年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的那位常浩南教授”

    哈罗德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恨铁不成钢。

    自己这个学生在刻苦和认真方面表现不错,但确实少了点灵性。

    “而且,常教授还会在第一期上面发表一篇论文,研究内容也是计算流体力学,而且文章结构跟我们那篇几乎完全一样。”

    “就这种情况,这份期刊在发行之后恐怕马上就会被sci数据库收录,而且引用量也能有所保障”

    马修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哪怕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常浩南的名头在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也还是有说服力的。

    有他担任主编,至少能保证期刊不会沦落为不入流的野鸡杂志

    退一万步讲,哪怕其它稿件全都是灌水,只要常浩南定期把自己的成果发上去,也能保障最基本的引用量和影响因子。

    所以

    这波不亏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