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铺垫和学习之后,对猎鹰z项目所需高速平直翼型的设计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名义上的设计领导者自然是常浩南。
不过,实际的日常工作还是由刘洪波来负责。
眼下常浩南的主要工作,还是给海洋一号开发新的图像分隔和目标跟踪算法。
因此,除非发现那个新的湍流模型出现什么问题,否则他应该只会进行一些数据核查和算法把关的工作。
就这样,一周时间很快过去。
常浩南手头这两个项目并没有什么进展。
毕竟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倒是之前给黎明厂开发的超短激光加工设备,已经进入了正样机的工厂试生产阶段。
也就是把一台各方面功能都是照着量产型设计的设备放在工厂,而不是实验室环境里进行试验型的小批量生产。
主要是用于测试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
当然,这里的“小批量”就只是一种说法了。
很多设备在这个阶段爆出来的产能,甚至比正式交付进入量产之后还多。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最晚到明年下半年,黎明厂将可以在涡扇10的产能以外,对883和sea系列发动机涡轮盘和涡轮叶片进行加工。
对于涡扇10的生产定型来说,这也算是个相当重要的时间节点。
只不过,跟另外一件事情比起来,就稍微差点意思了
某一天,在常浩南准备从火炬实验室下班的时候。
他办公桌上的红色座机突然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上,是一個此前从未见过的号码。
不过,能打通这条专线的,肯定是组织内部人员。
因此,常浩南虽然疑惑,还是接了起来
“喂,我是常浩南。”
“浩南同志。”
电话那头响起了一个略显陌生的声音。
至少,在对方说话的短短不到一秒时间里,常浩南没能判断出来电者的身份。
好在对方也并没有卖关子,直接自报家门
“我是乔晨青。”
“乔老总”
常浩南先是一愣,然后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万年历。
11月14日。
这个时间,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空军的负责人突然联系自己,那想来想去,似乎就只有可能是那件事情了
“是二毛那边的谈判有结果了”
常浩南当即猜测道。
尽管相关策略是他最初提出来的,但涉核谈判毕竟是高度专业且敏感的话题。
因此常浩南在那次离开京西宾馆以后,就并未再直接参与到任何相关的当中。
只是偶尔会从丁高恒或是傅友全口中听到一些进展。
上一次是在大约一周以前。
有一个高级别代表团已经前往二毛,负责进行最后的武器装备核查、转移和销毁工作。
这里面的所谓“转移”,指的自然就是那些令人眼馋已久的图160轰炸机。
如今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差不多该有个结果了。
果然,电话那头的乔晨青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没错,我们已经跟另外三个国家签订了相关协议,4架图160轰炸机明天下午就能从那边启程返华”
听到这个消息,常浩南握着话筒的右手猛地一抖。
紧接着,身体微微晃了两下。
随着“咚”的一声。
他整个人几乎是砸在了办公椅上。
以抵债的名义绕开军售条约,将几架还能飞的图160从二毛弄回国内,这确实是他的想法。
甚至从好几年前,就开始为此事而布局。
但从始至终。
哪怕在今年9月的袭击发生之后。
哪怕在美国人已经同意了我方提出的条件之后。
常浩南仍然无法保证此事能够成功。
可以说,这是他自打重生以来,做过的最没有把握的一件事
那毕竟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战略武器。
从东北地区的机场起飞,结合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甚至能覆盖北美的几乎全部重要城市
而且,越是接近成功,常浩南心中的焦虑反而越深。
只不过,这段时间他一直以忙工作为借口,把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给掩盖了下去而已。
但掩盖下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
正相反,还会因为无法宣泄而变得愈发强烈。
因此,如今乍一听到这条象征着尘埃落定的消息,常浩南的第一反应甚至都不是兴奋。
而是如释重负。
“乔老总”
沉默了好几秒之后,呼吸总算重新平缓下来的常浩南开口道
“明天,我能不能”
还没等他把问题说完,乔晨青便抢先给出了答案
“当然。”
“我打这个电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请你一起过去”
挂断电话之后,常浩南当即推掉了随后三天内的全部行程。
然后,第二天,和包括乔晨青在内的空军代表团们,乘上了前往镐京某机场的飞机。
“说实话。”
客舱里,乔晨青特地选在了常浩南旁边的位置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美国人竟然真的会同意这笔交易。”
常浩南心说我其实也不太敢相信。
但这个建议最早就出自他口,这功夫再说自己没把握,又好像显得有点装逼过度。
于是,他只好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爱乌罕的事情,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本届白房子,在大选的时候总票数甚至少于竞争对手,是靠1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才最终获胜,所以之前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一个过渡,结果就因为这次袭击,支持率一路猛涨,最高的时候都快逼近罗斯福了”
“所以,为了这方面的利益,别说是几架图160,如果俄国人肯卖,我估计就算是买几艘941核潜艇,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倒也不能算常浩南马后炮。
他最早之所以决定对那几架图160下手,其实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因为常浩南在重生前看过一些人的采访或回忆录。
其中很多人都专门提到,在2001年的袭击之后,小灌木丛先生一度处在一个极其感性的状态下。
基本就是“只要你能帮我干死爱乌罕,我就真拿你当兄弟。”
这种状态本来不应该出现在一名领导人身上。
但在那个时间点的特殊背景下,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总之,他靠着提前布局、信息差和一些运气,最后是赌赢了。
因此,乔晨青虽然凭直觉认为,常浩南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分析逻辑,但最后还是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反正你说的准,那你就牛逼呗
“小常啊。”
乔晨青换上了一个更加亲切的称呼
“对于咱们国家而言,这四架飞机飞回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接机团队之前跟我汇报过,说这些图160是俄军那边挑过剩下的,机况并不乐观,虽然还算是能飞,但很多子系统都处在无法使用的状态。”
“如果要想把它们长期维持下去,那就要建设一个相关的后勤维护和体系,尤其是事关飞行基本安全的机体结构和动力系统”
“”
他说的很是委婉,但意思却很明显
图160这种飞机,光靠空军地勤肯定是伺候不明白。
尤其是那四台nk32加力涡扇发动机,更是华夏空军过去从来没接触过的玩意。
“乔老总,我现在无法向您保证什么。”
常浩南谨慎地思考了一会,总算开口道
“不过也算是赶巧,前些年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老毛子那边换回来过一条大型的真空电子束焊接产线,还有不少相关的技术资料,专门用于生产或者维修大型飞机的金属结构件”
“先不说大尺寸的翼梁翼盒这些,弄些小修小补还是没有问题。”
“至于nk32发动机我们现在确实两眼一抹黑,短时间内恐怕很难生产出新的,不过对现有型号进行有限的延寿和维护如果能给我们一些时间研究的话,应该还是不难做到”
“另外这个nk32,其实俄国人自己现在也造不出新的来,所以其实和我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他们手头的图160数量更多,肯定比我们更着急,所以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件事上进行合作”
“”
随着常浩南如数家珍般地盘点出一项项内容,乔晨青脸上的担忧逐渐转变为震惊。
这些问题本身能否在短时间内被解决,对于他来说其实是次要的。
因为上级甚至没有设置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并没有ki方面的压力。
但常浩南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列出一个待解决事项清单,这本身就非常夸张
要知道,从9月11日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俩月而已。
这中间他并不是一直闲着,而是还有不少其它工作要做。
更不用说,刚刚提到的那个真空电子束焊接产线,早在几年前就被弄了回来
这可不像是从两个月前才开始做准备的手笔。
更像是早有打算。
当然,乔晨青不至于像傅友全那样,觉得那次袭击和常浩南有关。
但至少
他可以肯定。
常浩南其实早就盯上了那些飞机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