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顾及到在部
巨济造船厂经理和蔚山造船厂经理,从造船业的角度来看或许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就情报价值而言,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蔚山造船厂是韩国最重要的军用造船厂,没有之一。
从世宗大王号驱逐舰,到孙元一号潜艇,再到独岛号两栖攻击舰
几乎所有韩国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都是由这里生产的。
当然,这些船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
华夏海军这会虽然规模还没完全起来,但新一代主战装备也马上就要进入井喷期,犯不上琢磨韩国人的那点东西。
真正价值连城的,是船上面搭载的设备。
几乎全套的北约标准制式。
而且和处处受阉割的海上自卫队不同,韩国海军拿到的,基本都是功能完整的满血版。
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建造周期的缘故,会比美军自己装备得更早。
几年前,巨济造船厂仅仅是被纳入了kdx3型驱逐舰的招标范围,就让华夏方面通过尹锺贤拿到了基线71版本宙斯盾系统的不少重要参数。
尽管那个时候,海之星系统已经开始研发,并且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因此无法直接借鉴前者的具体技术。
但在指标确定以及测试标准等方面,仍然获得了相当多的启发。
至于新一代反舰武器,则更是在弹道选择和突防策略上直接瞄准了对方的弱区。
可以说直接奠定了未来20年内海上甲弹对抗的优势地位。
唯一可惜的是,由于标准3和标准2erbock4a两个型号一个延宕一个被取消,所以并没能同时获得美军海基中末端反导系统的相关信息。
而如今,蔚山造船厂可是直接负责kdx3首舰的建造以及全部后续升级
能从盲盒里开出什么宝贝,常浩南简直不敢想。
因为如果尹经理一直保证低调不暴露的话,那么根据原来的时间线,kdx3甚至还会是未来第一批获得基线9升级的宙斯盾舰艇
真赢麻了。
“你联系一下钟组长,让他尽量降低和对方的联络频率,除了最关键的军事技术情报以外,不要过度发挥对方的作用。”
常浩南低声对宋景明嘱咐道
“另外,务必保证和k先生之间的直接单线联系,哪怕暂时断联,也不要使用除二局以外的任何渠道”
他自认为不懂情报工作,但却依稀记得,上一世,也就在这段时间,对半岛方向爆出过一个大雷。
所以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其实照理来说,情报工作和一家企业应该是没关系的。
但尹锺贤这条线几乎完全来自于火炬集团的牵线搭桥,所以从一开始就属于共享共管。
只不过此前很少插手具体业务罢了
当天傍晚。
华夏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所书记李广杉正坐在办公桌前,一脸严肃地看着眼前刚刚下发到自己手里的红头文件。
虽说华夏科学院属于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但一纸命令直接从决策层给到研究所一级单位,还是极其罕有的事情。
过去发生的寥寥几次,也都是因为部分资深院士的个人缘故。
比如1992年时,钱老曾提出建议,认为在乘用车领域可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电动能源汽车。
而上级给出的回应就是直接责成科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
但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眼下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当口,所长和书记俩人甚至全都不是院士,地位很是有些尴尬。
虽然也有刘东升院士这样的资深老前辈,但对方的研究重点在于陕、甘、青、藏四地,和文件里面提到的内容也不能完全对上号
“到底是哪位大佬,能使唤得动这个级别直接下发文件”
就在李广杉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名单逐个分析的时候,伴随着一阵干脆利落的脚步声,一名看上去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办公室外面。
他停下了手上转笔的动作,从屏幕前抬起头。
“老丁”
李广杉面色一喜
“我以为你已经下班了。”
门外之人,正是那位还不是院士的研究所所长,丁仲理。
以及他的副手,吴元福研究员。
“我正准备下班”
丁仲理看着办公桌后面老伙计的表情,似乎猜到了什么
“这是找我有事”
“没错我本来准备明天上班之后联系你来着。”
李广杉赶紧招呼外面的二人进来
“你看看这个。”
说着把面前桌上的文件递给了丁仲理。
后者有些好奇地把公文包放在一边,然后接到手中
“评估未来2050年内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文件不长,区区两页纸而已。
但就是这几百个字的内容,却让他的心情在几秒钟内坐了好几轮过山车。
对于丁仲理来说,这个任务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
甚至研究所层面过去就做过类似的报告。
但很多时候,生态环境领域的争议并不出在技术上。
而是立场上。
环境保护作为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顶格的政治正确之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遍地都是生意。
这也正是丁仲理作为资深院士的弟子,即便荣誉傍身但至今都没能评上院士的原因之一。
而旁边的吴元福显然更为直接
“李书记,上级在这么个不当不正的时候突然要求搞气候评估是准备调整碳排放政策”
听到这个问题,原本面色平淡的丁仲理瞬间眉头微皱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事情。
自从四年前华夏加入to,国际上就开始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两个领域对华夏施加压力。
单把这两件事拎出来说,那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结合时代条件则未必然。
在他看来,华夏如今正处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
环境保护先放在一边不提,碳排放权那是必须要保证的。
再者说以发达国家为主制订的减排策略极不公平,哪怕出于国家尊严考虑,也决不能答应这种新时代的不平等条约。
而李广杉则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上级对这件事口风很紧,我通过不少渠道打听,都没漏出来半点风声”
“”
一阵沉默过后,他把目光转向丁仲理
“我说老丁,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又是我们研究所的所长,这个评估肯定要你来牵头。”
“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迂回策略,先发表一些更贴近主流学界的意见,至少把院士头衔给解决下来,这样以后你再说话也更有分量嘛”
李广山并非技术人员,好在自我定位非常清晰,即便作为书记,也很少提出业务层面的建议。
这一次,实在是憋不住了。
他倒不是对自己搭档的立场有什么不满。
只是考虑到对方作为科学院一所之长,屡次因为各种阻挠而无法当选院士,也实在不是什么长脸的事情。
好歹讲究一下斗争的方式方法呢
先服个软,等当了院士以后想发表什么意见,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不过这个时候,丁仲理在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李书记,我知道你是为我,也是为研究所的发展考虑。”
“我已经考虑好了。”
李广山和吴元福二人同时看向了他。
“科学,是要坚持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丁仲理把文件放回到对方面前
“科学,没有主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