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我的1999 > 第804章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第804章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兜里有钱的老唐,再也压抑不住心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野心。

    回老家呼朋唤友,拉上大哥唐万里、二哥唐万平、三哥唐万川后,注册成立了德隆集团的前身xj德隆实业公司。

    同年,也就是1992年,海a南房地产市场正如火如荼,火爆全国。

    老唐也很眼热。

    德隆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500万,注册成立了乌市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

    在乌市发展房地产行业。

    不过盖了几个小区,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后,老唐准备在房地产行业大展身手的时候,狂热的海a南房地产崩了。

    一夜之间,全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低潮期。

    老唐也没有头铁。

    很快缩回触角,一转身,带着兄弟们在西域、陕省这些西北省区,大量地收购国有企业的股票。

    拿到股票后,他们要不就是马上找下家,把股票给倒卖出去。

    要不就是拿着等公司上市,然后套现走人。

    几笔交易做下来,唐万新一干人等一夜暴富。

    只是倒买“西北轴承”的法人股,就让他们净赚3000万。

    如果说股市倒卖让老唐初窥资本市场殿堂的话。

    那么,他在国债市场的试水,则这让德隆这头巨兽,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积累。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财务部出台了国债承购包销政策,在相当多的年份里,大部分国债都是由数十家证券中介机构包销。

    数年积累下来,渐渐形成了一个非官方的国债流通市场,而武昌的国债场外交易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一个平台。

    94年,老唐通过国债回购,先后想南海华银国际信托、华夏农村发展信托融资3个亿。

    这笔钱为德隆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像老唐86年通过彩相冲印业务赚到百万巨款后,便不安分的四下拓展一样。

    德隆从股市中赚到几個亿的巨款后,老唐那颗不安分的心,再次骚动起来。

    经过了早年的失败,现在的他变得谨慎了很多。

    而且跳出了西域,来到京城寻找商机。

    作为混迹商场多年的老猎手,老唐对赚钱有着一股天生的敏锐。

    很快他就发现,四九城的小青年一到晚上,都呼朋唤友的钻进了一个叫迪斯科的地方。

    老唐跟着进去转了一圈,看着劲爆的音乐下兴奋扭动的男女,以及价格高昂的饮料和酒水,天生的商业本能,让他瞬间明白。

    这玩意能赚大钱。

    执行力强一向是他的优点。

    很快,老唐就在京城新街口开出了第一家迪斯科jj迪厅。

    老唐做事,从来跟别人不同。

    他看不上那些窠臼的,只能容纳几十上百人的小迪厅。

    要玩就玩大的。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最后的结果证明,他成功了

    占地近两千平米,能同时容纳上千人的jj迪厅,很快成了四九城青年男女们的圣地。

    疯狂涌入的青年男女,让老唐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京城赚钱的快感。

    而且第一年,jj迪厅就为老唐赚到了近三千万的现金流。

    很多大型工厂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可惜的是,老唐这个大渣男,在迪厅上享受了一把后,很快就移情别恋了。

    西域的农牧业变成了心头好。

    94年,德隆农牧业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先后投资2亿多华夏币,在西域各地建起了4个大型的现代化农场,开发土地10万亩。

    在这十万亩土地上,德隆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了1500多万美元的各式农机设备,成功种植了小麦、油料、番茄等农作物。

    为后来的屯河进军农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不管是jj迪厅,还是德隆农牧业,都是老唐的闲子。

    这时候德隆的业务中心,仍然是来钱快的金融市场。

    不管是一级市场发行市场;

    还是一级半市场民间买卖还没有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或股权证,以及上市公司上位上市交易的内部职工股。

    只要能赚钱,就大胆干。

    手里的票子越来越多,德隆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1995年,西域德隆国际事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两个亿。

    同年设立了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唐的野心。

    他天然就拥有比普通人更强的战略布局能力。

    经过四年的发展后,德隆已经成了股市上有名的大户,野路子名动江湖。

    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都出手凶悍,只要疯传德隆要买入或者卖出什么股票,股市上的大户就会迅速跟进。

    俨然已经有了一代名庄的风范。

    时间到了1996年,央妈发布公告,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上面也提出了稳步发展,适当加快的方针。

    在这个大背景下,沪深全面飘红。

    但老唐这个在在商海里厮混了十年的老猎手,嗅到了变味的气息。

    果断命令,把德隆手里的所有股票和债券全都卖了出去。

    果然。

    aaatdivtentadvaaa等时间进入十月后,上面连发十二道金牌,决心整顿股市。

    消息传开,沪深两地一片璀璨的绿色。

    全国上下都回荡着一个字。

    卖。

    从这一刻开始,华夏拉开了大a长达八年的熊市。

    德隆因为退的比较快,几乎没什么损失。

    也因为这次老唐的操作,为德隆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为后来他们在金融市场纵横捭阖打下了基础。

    因为股市的退朝,德隆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实业上。

    那时候,因为东西方在商业、科技上的差距,不管是政界,还是商界,普遍喜欢出国考察。

    德隆也不例外。

    老唐带着兄弟们考察了一圈后得出结论

    对华夏来说,最有优势,最有机会的行业,还是传统行业,也就是制造业。

    第一,华夏劳动力便宜。

    第二,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技术改造,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一方面面向全球市场,这是华夏历史性的机遇。

    有了结论就要行动。

    但往哪方面使劲则是个问题。

    恰巧在这时,老唐遇上了自己的贵人。

    他就是当时西域屯河的董事长何贵品。

    老何早期是西域昌吉州地方国企,屯河水泥厂厂长,在当地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

    而他比唐万新大了足足有27岁,一边是初出茅庐的愣头小青年,一边是运筹帷幄的地方话事人。

    两人的关系,着实有点像狂飙里的高启强和太叔。

    有传言称,唐万新私底下尊称何贵品为老爷子。

    有了这层关系在,德隆的目光自然转移到了西域屯河身上。

    巧的是。

    96年,西域屯河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了。

    如果经营实业,德隆实在不咋地。

    但要说股市,老唐那是手拿把攥。

    3个月以后,德隆便以251股的低价,收购了西域屯河713万股的法人股,而当时的收盘价却高达1335。

    一来一去,相当于何贵品给唐万新的收购方案打了个188折。

    这已经不是打骨折,这是脑袋一下全折了。

    完全是亲儿子才有的待遇。

    拿到了股权后,德隆的持股比例来到了10185,成为了西域屯河实际上的第三大股东。

    为了掩人耳目,平息低价收购西域屯河股权惹来的风言风语。

    老唐通过配股和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对西域屯河的直接持股比例稀释到了736。

    但暗地里却不断增持西域屯河的第一大股东屯河集团,并拿下了90的股权。

    股权穿透后,持有了西域屯河21的股权,彻底的掌控了公司的话语权。

    随后的两年,他又如法炮制,先后完成了对沈a阳合金和湘火炬的并购。

    老三股齐活了。

    公司大了以后,分歧就多了。

    德隆内部最大的分歧,就是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分歧。

    大哥唐万里认为德隆应该以实业为主,金融为辅。

    而唐万新则反过来,金融为主,实业为辅。

    在德隆内部,戏称为唐大路线和唐四路线。

    但实业的发展需要时间,远没有金融市场来钱快。

    再加上唐大留在京城,协调德隆和政府的关系,远离了德隆魔都大本营。

    所以,渐渐整个德隆集团都走上了唐万新为主的金融为主战略。

    第一,发展实业资产,释放利好消息抬高股价;

    第二,在股市上坐庄,低买高卖割韭菜。

    当老三股割的差不多后,又收购了重a庆实业、中燕股份和天山股份这三个韭菜地继续割。

    巅峰时期,德隆拥有24705个股东账户,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庄。

    但没有实业的支撑,终归不能长久。

    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

    德隆最后还是把自己玩死了。

    “一个清醒地制造危机的赌徒,一个梦想把火山化作金矿的狂人。”

    徐良心里默念着财经杂志对唐万新的最后总结,情绪有些惆怅。

    唐万新和他的德隆,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他和红岩。

    一样的横跨金融和实业,一样横跨多个行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