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和于谦的部分讲完了,我们接下来讲京师保卫战之后、夺门之变以前,景泰的故事。

    众人扯了半天,你终于要正式讲主角了。

    京师保卫战之后,也先依旧挟持着太上皇这张饭票,贼心不死地以送驾之名窥伺边境,但由于朱祁钰和于谦坚持主战不议和的强硬态度,也先骚扰边城的举动屡屡受挫。彼时,由于明朝的有意之举,瓦剌内部也因失去了与明朝的通贡之利,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也先不得不放弃野心,诚心与明廷议和。

    景泰元年八月,明廷迎回太上皇,这场抗击瓦剌的持久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算是朱祁钰继位之后的第一大功绩力挽天倾。

    我必须要说一句,胜利是好事,但迎回太上皇大可不必

    明正统时期

    朱祁镇被气得七窍生烟“这个后世子孙真是狂妄、不知所谓,一点礼貌都没有老祖宗岂是她能妄自评议的”

    您也未必就是人家的老祖宗啊群臣默默在心里腹诽,要不是注重仪表他们说不定还得偷偷翻个白眼。

    “朱祁钰”由于打不到光幕内的阿藜,朱祁镇只能选择冲现实中的朱祁钰发难,“你亲自说,你想不想接回朕”

    朱祁钰轻笑一声,声音不疾不徐地说道“皇兄,这里是大明,不是瓦剌。”言下之意便是你还没被俘虏,别问这么不现实的问题。

    “你不要避重就轻”朱祁镇咬牙。

    朱祁钰淡定道“我只是在实事求是。”

    明永乐时期

    “做得好”朱棣对朱祁钰的御敌政策很满意,“我大明就该强硬,他不服气就打到他服气”

    啊对,再顺便内涵一下大宋吧,我觉得大宋真的很有必要来学习一下,主动求和是没有出路的,打赢了还主动求和更没有出路懦弱就会挨打,只有强硬才能得到敌人的尊重和敬畏

    北宋太祖时期

    “什么”赵匡胤被这一串连珠炮给震懵了,“打赢了还主动求和,谁”

    赵光义在一旁偷偷幸灾乐祸,他二哥这后代真不行,又是打赢了求和又是冤杀大臣的,啊对,还有亡国的,真是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更气人。

    北宋真宗时期

    赵恒你就差指名道姓骂我了。

    大臣们默默低头,有时候还是得给官家留点面子的。

    北宋神宗时期

    赵顼和王安石均两眼发亮地望着对方。

    所以,富国强兵,势在必行

    这对君臣再次想到了一处。

    由于正统以来军政日趋废弛,屯田被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所以朱祁钰继位后决定富国强兵。

    政治上,他吸取了正统时期吏治败坏,宦官利用锦衣卫排除异己、构陷忠良的教训,大力约束宦官,限制锦衣卫活动,是以在景泰年间,宦官“颇有廉操,人不易干以私”,锦衣卫不敢恣意妄为。此外,他还注重澄清吏治,重视选贤任能,为防官多扰民,对增设官员严加裁汰,以致景泰年间吏治为之一新。

    军事上,他采纳了于谦的建议,改三大营为十团营,实行团营制,解决了原本京营制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问题,加强了军队的实战性训练,提出了合理的作战方法,大大提高了明军的作战能力。后世人评价“景泰间,始肇团营之制,乃就伍中选果毅备征调,优其衣粮,时时练习之其后虽屡有废更,大较不相远。”

    经济上,他改良马政、限制土地兼并,并多次勒令兼并之家将田产还给原主。此外,他还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诏令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大力发展经济。

    民生上,他采取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在朱祁钰和景泰朝臣的共同努力下,景泰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渐开中兴之势。

    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越看越对自己的小儿子稀罕得不行,最后直接抱着怀里的奶娃娃亲了一口。

    原本睡得正香的小朱祁钰就这样被自家皇帝爹弄醒了,他懵懵然睁开眼,只看见抱着自己的长者满脸喜悦。幼小的孩童还无法理解大人在高兴什么,他眨了眨眼,下意识对眼前的长者露出了一个乖巧温暖的笑容。

    “真是个好孩子。”朱瞻基只觉得心里软成了一片,目光变得更加柔和起来。

    秦

    扶苏正在奋笔疾书,嬴政对着朱祁钰的政策研究了一会儿,最后他发现这些政策大多都提到了民。

    果然,重点还是在民吗

    汉武帝时期

    刘彻饶有兴致地看着光幕上列出的条目,赞道“不错。”

    刚柔并济,仁而爱民。这个明景帝和他不是一个脾性,但却是他期待的接任者类型。

    朱祁钰的治国成就,我认为是不需要过多赘述的,因为“景泰”二字就是对他最完美的注解。

    景泰,国泰民安,这是朱祁钰初登大位时的心愿,而直到他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他身后留下的也确确实实是一个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大明。

    他不曾接受过帝王教育,但在摇摇欲坠的大明向他呼救时,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回应,也交出了最完美的答卷。他没有辜负大明对他的期待,他无愧于他的国。

    明宣德时期

    “景泰”朱瞻基戳了戳怀中婴孩的脸,喃喃道,“这就是你的心愿吗”

    明正统时期

    “怎么可能会是最完美的答卷呢”朱祁钰摇头低笑。他知道,那个自己肯定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做。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问道“老四,你怎么看你这个曾孙”

    “我觉得他很好。”朱棣满脸骄傲的回答道。

    唐太宗时期

    “社稷危难之时能遇上这样一个君主,其实是一种幸运。”李世民感慨,“不是每个朝代都能拥有这样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