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次日,以谋逆罪名处死于谦、王文等人。

    天顺元年二月初一,朱祁镇借太后谕旨贬斥朱祁钰“性本枭雄,遄据天位”、“斁败纲常,变乱彝典,纵肆淫酗,信任奸回”、“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既绝其子,又殃其身”,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于西内逝世,享年三十岁。明人对朱祁钰的死讳莫如深,多数史料仅以薨字记录,不言具体死因,仅有病逸漫记和罪惟录作了详细描述“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无论那两处记录是否真实,至少如今我们公认的是景帝死因不明。不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

    明宣德时期

    死因不明,被太监勒死

    哪怕是内心强大如朱瞻基也忍不住眼泪决堤,他将头埋进朱红的襁褓中,紧紧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低声啜泣起来。

    没有人敢出声惊扰悲恸中的帝王。

    明景泰时期

    一时之间,众人失语,万籁俱寂。

    明正统时期

    朱祁钰低下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神藏在阴影里。

    没有人能看出他在想什么。

    但这还不是对朱祁钰最残忍的。

    最残忍的是,在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给朱祁钰赐谥号“戾”,称“郕戾王”,表明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于西山。也因此,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他所有的努力,一夕之间全都被推翻了。

    明正统时期

    郕戾王这就是“求仁得仁”的结果吗

    一滴泪从朱祁钰脸庞无声地滑落,他没有当过皇帝,但他替未来的自己感受到了悲哀。

    明宣德时期

    “郕戾王”朱瞻基想起那个温柔坚韧却满目哀伤的青年,“何至于如此诋毁,他明明是有功于社稷的啊”

    唐太宗时期

    同为帝王,李世民不免为朱祁钰感到惋惜,他还顺便嘲讽了一下朱祁镇“这朱祁镇给朱祁钰的所有诋毁,配他自己倒是正正好”

    我之前介绍朱祁钰的时候说他谥号“景”,庙号“代宗”,所以我们现在称呼他为明景帝或明代宗。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太严谨的,因为自成化十一年明宪宗朱见深为朱祁钰恢复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起,至崇祯十七年,正史认定的明朝灭亡时间为止,朱祁钰一直都是只有谥号,没有庙号的状态。在明史上,他只是“恭仁康定景皇帝”。

    他有功,所以能被承认皇帝身份、能拥有谥号,但他不能得到庙号,入太庙受供奉,因为那会乱了世系传承。而且定的这个谥号也不符合正常规格。

    这样吧,光说没啥实感,我们直接挑两个人来跟他对比一下。

    比如,他哥朱祁镇的谥号是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再比如,他侄子朱见深的谥号是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这对比够鲜明吗

    刘彻

    “后世的谥号怎么那么长”刘彻不理解,简单一点不好吗那么长眼睛都要看花了。

    卫青无语“可能他们喜欢被夸赞吧。”

    “这有什么用,就算夸出朵花儿出来那朱祁镇还不是照样不做人”霍去病直言不讳道。

    而“代宗”嘛,这是在明朝灭亡之后,仍然不肯放弃复国的南明弘光政权给上的庙号,他们还顺便给朱祁钰补齐了十七字谥号。

    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个庙号的,也不喜欢称朱祁钰明代宗。

    关于这个庙号有两个解释。解法一是说“代宗”参考的是唐朝的唐代宗李豫,原本唐朝人给李豫的庙号是世宗,但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便取“世世代代”之意,改为代宗。也就是说朱祁钰的这个代宗等同于世宗。这就很尴尬了呀,明朝根本不需要避唐太宗的讳,且明朝已经有了自己的世宗嘉靖皇帝了,再弄出个类似于“世宗”的“代宗”,这不是在乱搞吗当时都有一些大文学家直接嘲讽“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嗯,就很费解,怎么你们是想让景泰和嘉靖在地下打一架,谁赢了谁是世宗是吧

    朱祁钰

    朱厚熜

    李世民怎么回事我明明说过单字不用避讳的,谁给我改了

    解法二就很直接了,“代”就是“代替”的意思,因为弘光帝原本是藩王,他称帝属于小宗入大宗,朱祁钰也是小宗入大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代为天子吧,尊朱祁钰是为了巩固他的法统,毕竟“但非大变后所宜急行者耳”嘛。至于为啥要选个变体“世宗”的“代宗”,可能是觉得这个庙号还行,但不了解详细情况,所以望文生义。于是又有人开始嘲讽了哈“景皇帝庙号称代,以其类唐代宗,且代为天子也。唐讳世故,易世为代。本朝自有世宗、复有代宗,非矣。”这波啊,这波属于吃了没文化的亏。还有,谁是“代为天子”啊我们景泰帝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别给人家乱定义

    李豫我觉得我有被冒犯到。

    朱祁钰真是笑死个人了。

    朱瞻基说得对什么代为天子我们祁钰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从现在开始,他还是正儿八经的太子谁敢说他不够资格

    反正不管怎么解释,“代宗”这个庙号都挺荒谬且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一度成为明人不学无术的象征。

    怪不得有人说明朝四大不靠谱“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呢

    翰林院

    武库司

    光禄寺

    太医院

    汉武帝时期

    刘彻绷不住笑出了声“这明朝还有靠谱的吗”

    “大概没有了吧”卫青不确定道。

    明万历时期

    关于光禄寺的茶汤,汤显祖表示他很有话说。

    明正德时期

    太医院药方朱厚照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他大概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了。

    明永乐时期

    后代的军备都废弛到沦为四大不靠谱了吗朱棣觉得无法接受。

    朱高炽默默叹气,他很想对他爹说难道爹你不觉得不靠谱的翰林院文章也很可怕吗

    在庙号上都能闹出那么大的笑话,还谈什么治国理政

    最后来总结一下吧明景帝朱祁钰,一个令人唏嘘的皇帝。虽然他不是那种开创宏图霸业的雄主,也没来得及建设辉煌盛世,但他足够温柔真诚。景帝之德,在知人,在安民,于我而言,知人安民是对一个帝王最高的赞誉。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古代帝王都是灼热的太阳,刺目、高高在上、让人不敢直视,而朱祁钰则是夜间的一轮明月,或许他没有万丈光芒,但他却能照亮世路,让摸黑的人不至于迷失方向。

    有人说,他是大明皇室里的白月光。

    也有人说,他一生未曾辜负大明,可大明却辜负了他。

    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收回视线,低头看向怀里的小朱祁钰。幼小的孩子尚不知未来的残酷,此刻正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的东瞅西看。朱瞻基心情沉重,伸手摸了摸小孩的脸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辜负你了。”

    小朱祁钰听不懂朱瞻基的话,但他能感受到朱瞻基低落的心情,他眨巴着眼瞅了瞅朱瞻基,忽然伸出小手抓住朱瞻基的一根手指,咯咯笑道“啊哒”这还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朱瞻基顿时阴霾尽散,又惊又喜道“我儿会叫爹了”

    众大臣松了一口气,连忙趁机活跃气氛“恭喜陛下太子聪慧,日后必定福星高照、万事顺利”

    “那就承各位爱卿的吉言了。”朱瞻基高兴地收下了大臣们的祝福。

    明正统时期

    结束了。

    朱祁钰往四周环顾一圈,发现依旧没人能够接近自己。他勾唇微笑,没向王座上的朱祁镇请示,直接潇洒地转身走出了大殿。

    “殿下留步”

    行至奉天门,忽闻身后传来一声呼喊,朱祁钰驻足回头,看到以于谦为首的一群朝臣正在朝自己奔来。

    “诸位有何事”朱祁钰温声问道。

    “殿下不愿意留下了吗”被众人推出来的于谦硬着头皮发问。

    “光幕已经有所指示,如今不会再有土木堡之变和京师保卫战,也就不需要我发挥作用了。”朱祁钰笑容和煦,“皇兄想必也能知错就改,诸位大可以放心。实在不行还可以等见深长大不是吗他会是个好皇帝。”说完,朱祁钰顿了顿,单独对于谦道“于大人好好保重身体,祝你日后前程似锦。”

    “殿下”诸臣欲言又止。

    “诸位无需多言,自古都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现在并非危难关头,我贸然登位只会乱了纲纪,得不偿失。”朱祁钰没给大臣们继续说话的机会,他既然不想夺位,就该让大臣都离自己远远的,这样对彼此都好,“都回去吧。”

    表明了态度,朱祁钰不再看任何一个人,毫不留恋地大步跨出了奉天门。

    这次,不会再发生夺门之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