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以郑丹丹的财力,听到修路的价格后都不禁咋舌。
太贵了。
虽然不像后世动辄上亿,但一条普普通通的石子路都得好几千,更别提水泥路了。
在这个万元户都稀罕的时代,几千块可不是个小数目。
“郑总,快四点了,晚饭要在银杏村吃。”谭学名提醒郑丹丹,这边酒席习俗是中晚两顿。
郑丹丹闻言看了眼手表,然后朝谭学名点头,“让岑斌准备出发。”
“咱能不分吗”
一家人朝夕相处十几年,感情深厚。乍然要分开,郑建军心里很不舍。
郑建业和郑建功虽然没说话,但眼神期盼,显然也是同样的意思。
“啥不分咱老郑家的规矩,树大分枝,人打分家。都成年了,别指望着我和你爸继续管你们。”孙翠兰扬着脸,态度十分坚决。
“你们妈说得对。”郑爸赞同道,并拿自己当初早早分家举例。
“爸妈,这家你们打算咋分”何月桂开口问道。相对而言,她没有郑家兄弟那么不舍得,见分家势在必行,于是关心起具体的分配情况。
孙翠兰看了眼提问的何月桂,回答说“咱家现在存款一共有八万六千元,建业建功建军丹丹兄妹四人各一万五,剩下的我和你们爸自己留着。房子两套,村里的给老大建业,今后要负责给我们养老。城里的给丹丹,咱家能发达,丹丹贡献最大。”
说到这儿,她顿了顿,目光划过子女媳妇们,“你们有意见吗”
“妈,房子分给小妹,咱们以后住哪儿”二嫂方小雨心直口快地问。她没有意见,就是真的疑惑。
孙翠兰却误会了,以为方小雨是对她的安排不满,眼神不善地瞪着她“分了一万五,还买不起房但凡有点良心,都没脸眼红你们小妹分房子。要不是她,你们现在还在天里挖泥巴。”
“妈,我没有眼红。”方小雨讪讪解释道。
“没有最好。”见方小雨否认,孙翠兰的脸色才逐渐好转,她告诫说“没有丹丹,你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做人要懂得感恩,郑家不要白眼狼。即使分了家,也不许忘记丹丹的好,明白吗”
“明白。”郑家兄弟异口同声。
方小雨更是点头如捣蒜,唯恐让孙翠兰不满。
孙翠兰瞧见这一幕,终于满意了,她继续回到分家的话题,“分家的方案,你们有意见不”
“我们会不会分得太多了”郑建功问道,语气迟疑,“和小妹相比,我们的贡献微不足道,却拿一样的钱,这咋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家里的存款,也有二哥你的努力。而且,我出息前,不也没少靠哥嫂们照顾吗”郑丹丹笑道,这是提出分家后她第一次开口。
她是赞同分家的,虽然穿越后,她和郑家人的相处得很和睦,但是相比于一大家子在一起,她更喜欢单独居住。
正所谓人多眼杂,她的秘密可不少。
“你们小妹说的对,这个家是你们共同的努力。如果觉得自己贡献少,以后多弥补,多照顾你们小妹。分了家还是兄妹,要互相扶持。”郑爸抖了抖烟枪,出声道。
“都没意见的话,咱们就去找村长做个公证。”孙翠兰看了眼沉默的儿子媳妇,提议说。
郑家哥嫂们当然不会拒绝,一行人很快找到村长。
“大同、丹丹,你们来啦,快做。”村长看到他们后,和颜悦色地招呼,等他们都坐下后,村长看向郑丹丹,“丹丹,你们找我,是有啥事吗”
“村长,我们分家,来请你做个见证。”郑爸看向村长说。
“分家”村长刚听见时有些惊讶,看到郑爸后才了然。
村里人讲究人丁兴旺,父母在不分家,唯独郑家是例外。
“你们这家是分得越来越早了,商量好怎么分了吗”村长看向郑爸。
郑家分家向来早,上一代是各自成家时分的。这一代郑丹丹和郑建军还没结婚,才刚成年,生日都没过去,居然就提了分家。
“商量好了。”郑爸点头,笼统地说“共有存款八万六千元,他们四个各自一万五。城里房子给丹丹,村里房子给建业,以后建业负责养老。”
“啥”村长闻言,震惊得笔都掉了。
“共有存款八万六千元,他们四个各自一万五,城里房子给丹丹,村里房子给建业,以后建业负责养老。”郑爸重复道。
“八万六千元”村长哆嗦得写下数字,满脸不可置信。这个万元户都稀奇的时代,八万六千元着实太唬人,“县里还有房子”
“嗯,是这样。”郑爸看村长记录好,肯定道。
“还有其他的吗比如桌椅板凳,家具的分配”村长还处于震惊中,机械地问。
“家具都随房子一起算,不分了。”郑爸大气地说。
家产少才会在意计较三瓜俩枣,在一万五的存款的衬托下,房子里家具的价值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写好了。”村长把分配协议书递给郑爸。
郑爸快速浏览完,确认没有问题后,朝村长道谢,并叮嘱“都说财不露白,分家的事可以告诉别人,分家的具体情况还请千万保密。”
“没问题。”村长答应道,此时他还有些晕晕乎乎的,“你们咋挣这么多钱的,咱村里账上都不如你家啊”
“都是子女出息努力。”郑爸含糊道。
村长后知后觉自己的问题有些冒昧,因此也不追问。郑家人提出告辞后,他亲自将人送走,而后继续消化郑家居然有八万六存款的消息。
郑家果然是一飞冲天了
以前虽然有认知,然而远不如现在这么清晰明确。
拿到公证协议,郑家人返回县城。
因为下雨,路上有些泥泞,期间更是颠簸。下车看着满车的泥点,郑丹丹心里有些愁。
村里到镇上的路太差了,而罐头厂生产好罐头后,是需要运输出来的。
要致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