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君子怀璧 > 第115章 明月落
    秦芜进山的第五年, 山中一切如旧,日复一日,并无半分不同。

    她夜里有时会一个人出去, 天亮前又独自回来。小拙清早见她屋里放着换下的衣裳,发现裙摆是湿的, 见怪不怪道“芜姐姐昨天又去望海崖了”

    她不明白秦芜为什么这么喜欢往北边的望海崖跑, 那里除了一个光秃秃的山崖什么都没有。

    秦芜坐在镜子前梳头, 笑了笑没有作声, 不过在她离开前却又叫住了她问道“前些日子我带回来的那人怎么样了”

    说起前几日秦芜从望海崖边带回来的那个和尚,小拙便忍不住皱眉“安排他在偏殿住下啦, 不过现在正是禁山期, 他却到了兰泽, 就怕叫外头的人知道, 要说他坏了规矩,触怒山神。”

    何况他还是个男人, 小拙显然不赞同将人留下。

    秦芜放下木梳,沉默片刻道“人既然已经救下了, 总不能再叫他去送死,等禁山期一过, 再悄悄将他送出去就是了。”

    小拙年纪小, 也没什么主意,听她这样说, 很快也就默认了。

    等她离开屋子, 秦芜才起身走到窗前。从这儿能看见偏殿的门窗紧锁着, 那位不受欢迎的客人显然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 因此自从住进偏殿之后, 便从没在白天离开过屋子, 也几乎从不开窗,安静得如同不存在那样。

    秦芜想起在海滩旁捡到他时的情形,大约是出海的船已叫风浪拍得粉碎,他伏在一口大箱子上,也不知在海面上漂了多久,终于被海水冲到了岸边。见到她时还有最后一点神智,用尽力气抬手抓住了她的衣裙。

    大约是叫他这点不肯松手的生机所打动,秦芜最后还是将他带了回来。

    她回来后告诉小拙岸边还有口箱子的事情,小姑娘激动得两眼放光,找了个借口央人去将箱子抬了回来,结果打开一看,发现箱子里是满箱的经书。

    经书大半都已经叫海水泡烂了,只有压在最下面的几本用油纸包着,勉强还看得出写了什么。

    小拙失望得恨不得当天晚上就将这些东西当柴火烧了,叫秦芜拦下来,到底没有重新扔回去。

    山神殿的日子枯燥乏味,嬷嬷与小拙隔三差五还能去外面,秦芜作为神女却是无法离开神殿的。她只能在夜里独自跑去海边,又在天亮前回来,像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眼望的到头的余生里得到一丝喘息。

    因为闲来无事,她从那个箱子里翻出几本还算完整的经书,找了个太阳好的日子,将书搬到庭院里晾晒,又尝试着修补那上面已经叫水泡得模糊的字迹,将其誊抄在纸上。

    一箱子经书无处存放,于是全都暂时寄放在了后殿的亭子里。几天后小拙跑来问她要怎么处理亭中的书,秦芜才又去了一趟后殿。

    她那天给经书补字原本也是一时兴起,转头便忘了。这回来却见四四方方的亭子里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摊满纸笔,秦芜低头拾起前几日她落笔誊抄的经文,却忽然注意到那上头有叫人改动过的痕迹。

    有人将几个她补错的字在一旁改了过来,并且用朱砂在她补对的几个字下轻轻点上了一点。秦芜补经本是一时玩性,照着经文前后的意思加上些许自己的揣摩补字,没想到竟还当真叫她补对了几个,不免生出几许兴味。

    于是她又重新在亭中的长桌旁坐下,试着往下誊写了一张。写完之后,依旧用书压镇住,放在桌面上。第二天一早,等她再来亭子里的时候,果然发现昨日新补的那张经文也叫人改过了。

    对方大约是看出她并非修习佛法之人,于是有几个错字旁还特意留下了简单的注释,看起来实在是个认真又负责的先生。

    秦芜盯着那纸上的新墨,怔忪了一会儿,倏忽抿着唇角笑了起来。于是又坐下身,重新研墨洗笔,按着昨天没写完的地方,继续写了下去。

    修补经书的工作并不容易,不过好在秦芜虽不研读佛经,但是身为兰泽神女,自小也读过不少山中的经书教义。二者虽不尽相同,但也并非没有一点儿共通之处。

    这山中的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又似乎有了些许的不同。

    嬷嬷年纪已长,小拙却还年幼,这座空旷的神殿中,唯一能够跟她说话的人,变成了那个白天整日躲在偏殿,门窗紧闭,只在夜里走进庭院与她留书的白衣僧人。

    她起初只照着他留在一旁的注解补字,之后会在页尾留下疑问。第二天早上再来时,对方往往已经留下了解答,用词精准,通俗易懂,显然并非寻常的寺中僧侣。

    他与她讲佛经,也与她讲佛偈,她异常聪慧,渐渐能与他在纸上辩法。她心中有困惑,他也有意劝说,这样一来,到后面补经的时候少,清谈的时候多。

    她有时辩法落了下风,又不肯认输,便挑衅似的故意在经文中挑错,他们谈论生死,也谈论因果或是善恶多数时候,她心中郁郁言辞激烈,他心平气和举一反三。

    有一回,秦芜气得撕了手里的经文,一连三天没有再去亭中。

    到了第四天再去的时候,发现三天前叫她撕掉的经文已经叫人重新补抄好了,并且一旁还另附了一张小字,上面只留下“小僧叩首”四个字。

    秦芜的目光落在那纸上已干的墨迹上,忍不住笑了一声,像是瞧见了对方一头雾水,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对,只好先留下了这字条叩首认罚的无奈。

    她唇边笑意方起,又随即愣住,心中想的是自己何时是这样无理取闹的人,为什么在这和尚面前却不自觉使起了性子。

    这个发现叫她心中一沉,连带着唇角的最后一丝笑意也落了下去。

    冬天已经快要过去,再过不久山禁就会解除,这个人很快就要离开了。

    秦芜像是刚刚才意识到距离她从望海崖将他捡回来已经过了三月有余。

    三个月竟过得这么快,秦芜恍惚间心想她原来已经三个月没有在夜里去过望海崖了。

    雪月发现后殿亭中的留字断时,起初有些困惑,将自己关在屋内反思了几日,留下了字条。可惜第二天夜里再去,发现桌上的东西还是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只是那张写了歉语的字条被收走了。雪月知道对方已经来过这里,也看见了他留下的话,可是她不愿意再与他说话了。

    僧人站在春夜的庭院里,怅然若失地在亭中站了许久,露水起时,终于缓步走回了偏殿。

    一连几天,小拙忽然感到山神殿中好像又冷清了下来。

    这很奇怪,因为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没有发生变化。秦芜仍是每日去主殿祈福,白衣的僧人也依旧整日坐在床榻上念经。但是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这原本就空旷的山神殿似乎一下又冷清了下来。

    究竟是为什么呢

    某一天早上,她走进秦芜的屋里,见她如往日那样对镜梳妆的时候,像是福至心灵一般,开口问道“芜姐姐,你最近为什么不笑了”

    秦芜愣了一愣,她大约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

    小拙却盯着她的眼睛,恍然大悟似的拍手道“你不像前些日子时那么笑了”她说完这话,又想起什么似的抱怨道,“还有偏殿的那个和尚,我这两天去给他送饭,他总是在床上打坐,看也不看我一眼。前些日子的时候,我每次去他还总是一副在等着什么人来的样子,瞧着可有生气的多。”

    秦芜听见她这絮絮叨叨的抱怨,神色却不由得显出几分怔忪。

    也是,无论是谁,叫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救了,无论对方是否接受谢意,总要想着能够当面道一次谢的。

    山禁解开那日,全城的人都要去码头参加庆典,就连小拙和嬷嬷也不例外。僧人来和她辞行,他要趁着夜色出海,从北边的望海崖坐船离开。

    一时这山神殿里,只剩下了他们两个。

    秦芜看着叫烛火投射在门上的人影,年轻的僧人穿着宽大的僧袍双手合十站在屋外,她捏紧了衣袖下的手指,以为他要说些什么,但听他良久才道“佛不渡人人自渡,愿姑娘早渡苦海。”

    说完他站在门外,双手合十朝着屋内弯了下腰,随即转身离开了门廊,门上的影子消失了脚步声也终于渐不可闻。

    秦芜松开了衣袖下攥紧的手,忽然间失声苦笑起来。他果然知道,他一直知道那天她去望海崖是要干什么。他与她讲了三个月的经书,劝她放下,劝她万物有常,生生不息,不要轻易堕入心魔。

    可他一个出家人尚且渡不了她,却要她自渡。

    秦芜直愣愣地在屋里坐了一会儿,感觉到有些透不过气,这屋子就像困住了她的那座山,终于叫她感到难以忍受,到底快步推门走到了后殿。

    亭中点着灯笼,她缓步走上台阶,看着桌上那些原封不动的经文,忽然间失了力气一般恸哭起来。

    她转身跑出了神殿,朝望海崖跑去,一路上跌跌撞撞,等终于到了岸边时,却见海面空无一人,只有一波又一波的潮水拍打着岸边。

    她怅然若失地站在岸边,望着月光下的大海。

    这不是她第一次到望海崖来了,从她来到山神殿开始,从她失却了自由困在这逃不出的青山中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在悄无声息地被这座山吞没。

    但是没有人救她,没有人听见她在无声无息地滑向死亡,唯一发现了这件事的人,是那个从海上来的和尚。

    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在夜里独自一人去海边,海水的波涛如同深海的低语一遍遍呼唤着她。到那里去吧,大海广阔无边,会带着她离开这个地方。

    遇见雪月的那天晚上,是她走得离岸边最远的一回,海水几乎已经漫过她的胸口,挤压着她吐出的每一口呼吸。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抓住了她的衣裙。

    那个漂浮在海上几乎已经奄奄一息的僧人抓住了她,多可笑,他自己尚且不能自渡,却还想要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渡她。

    秦芜走神间忽然感到有人从身后拉住了她的手。

    她这才发现自己又一次不知不觉走进了海里,她茫茫然地回过头,看见本该已经离开的僧人站在身后,海水打湿了他的僧袍,月光照在他身上,叫他在这一刻看上去无比圣洁。可是月光下,他看着她的目光里却满是痛惜,还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气,叫他如皎月蒙上乌云,从未如此显得像是一个凡人。

    他比他留在那些经文纸页上的文字还要俊秀,比那些曾浮现在她脑海里的模样还要出尘。但此时他的声音夹着浪声,低声喝问她“你要干什么”

    秦芜无法回答他这个问题,她温柔的目光中忽然间盈满了泪水,眼睫轻轻一颤,泪水便如珍珠一般滑落下来。

    她伸出手抓住了他的衣袍,颤抖着向他贴紧了一些,终于忍不住用微弱的气声向他求救“你救了我一次,能不能再救我一次”

    雪月愣在原地,他想起他来到兰泽的那天晚上,月光下女子一步步走向大海的身影。

    她救了他,他也救了她。

    现在她问他能不能再救她一次。

    秦芜如同一个溺水的人,只能徒劳地扬起头将冰冷的嘴唇贴上他的唇角,求救一般在寒冷的海水中抱紧了他。

    僧人在月下闭上了颤动的眼睫,明月落进了海里,她是摩登伽女,也是他的西方佛陀,她低声对他说“你要取经成佛,你要化众生苦厄,你要救我、渡我、解我心魔。”,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