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力荐河山 > 第128章 一更(12.02日更新)
    卢戈阳垂首站着。

    左手侧是一张茶桌, 右手侧则是隔着床铺与外间的墙面。

    他斟酌着道“可下官确实什么都没看见。下官赶到的时候,王爷已经落水了。”

    “我听见了。只是我的证词不可取。”顾琰说, “我知道他是谁, 你也知道他是谁。你尽管将你看见的说出来即可。你能猜到的事情,陛下自然也能知道。”

    卢戈阳撕掉手指边缘裂出的细条指甲。有些许的刺痛。

    “王爷叫下官前来,就是想要下官出面做证”卢戈阳说, “可下官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顾琰说“方御史已经入宫。我了解陛下,他最恨有人提及储君相关的事, 何况还是已故太子。他至今未能释怀,方拭非若贸然开口,又没有证据, 一定会被问罪。”

    卢戈阳“既然知道他是冲动, 就应该拦住方御史才是。明知证据不足,还前往死谏,莫非要逼他人作假”

    他吸了口气,继续说道“一次两次也罢,可终究本性难移,谁又能保证他可屡次得救肆意而为, 罔顾律法, 实不可取。”

    “因为我也了解他,他决定的事情, 是绝对不可能变改的。即便明知危险, 也无不可为。”顾琰说,“本王何时叫你作假只要你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里头传来些许响动, 应该是顾琰起身了。

    果然轻软的脚步声响起,顾琰披着外衣走出来。

    卢戈阳匆忙将手收进袖子,腰弯得更低,退到后面去些。

    顾琰站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眉目看了片刻,转过身坐到旁边的木椅上。

    “我也不怕告诉你。我本就身体不佳,人人称我病鬼,落水后寒气积淤,已是日薄西山。”

    卢戈阳“王爷吉人自有”

    顾琰打断他说“叔父去年得病,今年罢朝两次,他在位三十多年,勤勉刻苦,于历任君王相比,已算长久。”

    “这世间,唯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那就是死。纵你权势滔天,也不能起死回生。”

    卢戈阳微抬起头,正对上顾琰盯着他的那双眼睛。

    眼神阴暗,光芒闪动。似有愤怒、有冷酷,还有杀气。

    卢戈阳顿时愣在原地,不敢动弹。

    “三哥一朝错算,被叔父罚至江南,心中定然惶恐不安。可他最怕的,是转运使一职被抢吗是风头被其余几位皇子所抢吗是朝中今后无人肯听从他吗都不是他最怕的,是叔父驾崩之时,而他不在京师他最怕的,是太子去世多年,陛下却始终不再立储君”

    卢戈阳耳边嗡嗡作响。

    “你以为他身在扬州,就收不到京城的风声了多的是人要做他的耳目。宫里、朝堂,我敢保证,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姓顾满朝上下最为尊贵的顾”顾琰一手拍在桌上道,“如今他为何不顾危险也要赶回京师,又为何冒着暴露行踪的风险,也要追至京城杀人灭口,甚至屠戮满门为什么他已做到这种地步,却还要留下你做隐患你说是为什么”

    卢戈阳用力咬唇,血色退去,一片苍白。

    顾琰严厉“你能回答得了我这些问题吗或者说你敢吗”

    卢戈阳声音干涩道“我不过一普通人。”

    “卢员外,想必方御史已经同你说过,可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此事背后是远比你目及更为可怕的真相,这世上,这官场,淌了这水,就别想独善其身。人事未尽,就不叫听天由命,而叫坐以待毙。”顾琰说,“我命不久矣,是以无所可惧,哪日赴死我皆可坦然,不如说是潇洒解脱。可方拭非呢他还年轻,将来前途光明。就是不做官,也多得是生路。他如今不是非拉别人陪葬,他才是不由天,尽人事,哪怕要以身殉道。我如今能为他做点事情,可终究有限。再晚、再多,我陪不了他了。但我起码死了,不用往后受良心折磨。”

    “你,我不勉强。”顾琰挥手说,“你回吧。”

    “方拭非我不想你已是胆大包天,连皇权一事也敢染指。”顾登恒双目通红,质问道“是谁让你来的”

    “陛下即便治臣死罪,臣也要说”方拭非抬起头,大声道“此案疑点重重,太子是被冤枉的”

    “朕查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是谁冤枉了他。”顾登恒,“好,你有本事,你说,是谁”

    方拭非掷地有声道“此案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一,太子若真有心谋逆,要私下运送兵器,该早有准备,而非仓促而行。选择民间商船,自然是为了不暴露自己,可他却亲自出面,给对方留下诸多证据。因果矛盾,不可取信”

    “其二,即是如此重任,如何敢大意轻信将一船兵器随意交予尚不熟悉,也不知品性的船手,还不肯明说解释。分明是在引诱别人拆箱检验。太子行事,何曾如此莽撞无知,没有头脑”

    “其三,太子若真有歹心,带着三殿下做什么好为自己谋逆带个人证吗”

    方拭非沉声道“是以,无论如何推算,也难以服众。”

    顾登恒走出书桌,到她面前,抓着衣领将她拎起来。

    “你究竟是想说谁你说的这些早已有人在朕耳边说过千八百回,有本事你就说个名字出来”

    方拭非不惧回视“谁不应该出现在京城如今却出现在京城,就是谁”

    “人何在”顾登恒咬牙切齿道,“你拿出证据来”

    “臣就说给您听”方拭非说,“当初,太子妃谢氏长兄贪腐横行、鱼肉百姓,为太子所觉。太子与太傅共上过三道奏折,几位老臣应当还有印象。”

    几位老臣现在哪里还敢说话

    闭口不言。

    “谢某被弹劾后仍不知收敛。太子刚正不阿,法不容情,与谢氏渐生嫌隙。谢氏以省亲为由,回家探视。试问,以当时形势,太子有何理由,要与谢氏谋逆谢氏族人供词,又岂能取信”

    方拭非道“谢氏族人于江南起兵,太子却身在京城,哪有这样的道理”

    顾登恒手指发白,掐着她的肩膀喝道“朕问你证据何在”

    方拭非“当时几名掌船的船手身份名册皆被修改调换,而后潜入江南隐姓埋名。他们根本不什么亡命之徒,不过是普通的水上船手。凶手偏有这本事能瞒天过海,生生斩断所有证据。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凶手为人残暴,多年虽过,留下活口依旧心中难安。如今自己失势,正巧转至扬州,索性斩草除根,便将几名船手及其后人一一找出并灭口。”

    “胡老二,即胡尚之子,满门遇害,逃难至京,向臣求救。”方拭非指向刑部尚书道,“几宗灭门案卷皆在刑部”

    众人齐齐调转视角看去。

    王声远更是瞪大眼睛,露出欣赏意味。

    胆子真大啊这位同僚

    刑部尚书嘴唇微张,脸色冰寒。

    方拭非昨晚查出来了

    这不可能。他只进过一次刑部,而昨夜翻出的卷宗里,根本没有所谓的灭门惨案。

    他或许根本不知道刑部有没有这样的卷宗。现在是在唬诈。

    他心中确信有,那只要陛下信了,再去翻查出来就是证据。

    然刑部尚书也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更怕方拭非如今置之度外,无所顾忌,将自己私下放他进刑部看卷宗的事给抖落出来,不敢直言反驳。

    眼见众人眼神已经带上了莫名的意味,分明将他与方拭非看做一伙,周刚正忙撇清道“臣不知”

    方拭非“一查便知胡老二自知死路难逃,已将事情原委尽数告知于我。”

    顾登恒“他人何在”

    “胡老二已死。为凶手派人所杀。死的人越多,证据也越多。”方拭非说,“臣有人证。”

    顾登恒背身挥手。

    内侍喊道“传人证。”

    屋内箭拔弩张,夫妇二人被提进来,见到这形势,一时吓得站不稳腿,“噗通”一声,在门口就给跪下了。

    两名千牛卫上前,左右抓住他二人胳膊,直接将人提到中间,而后沉默退下。

    顾登恒哼着粗气,面向墙面背对着他们,看似没有开口审问的心情。只能御史公上前,代为询问。

    御史公在心中梳理了一遍案情,斟酌片刻,问道“你二人可认识胡老二”

    “不熟”男人颤颤巍巍地快速抢答道,“实在是家父嘱托,所以才答应让他暂住两日而已可他从何处”

    御史公说“只管答我问的之事,无须添加细枝末节。”

    男人歉意地低下头。

    御史公继续问“你二人可知胡老二是被何人杀害”

    “没、没有,那就是我们猜的。”男人说,“我们压根儿没看见他被人杀了,只是他忽然消失,杳无踪迹。”

    御史公“方御史胡老二的尸身何在”

    “没有尸身。”方拭非说,“死不见尸,已被对方处置。”

    御史公抿了下唇角,转身回话道“陛下。即无尸首,便无证据。即便真如方御史所说,胡老二为人迫害匆忙来京,那也可能是为了保全性命,所以暂时躲藏。仅凭方御史一面之词,难以推出他方才所述结论。”

    顾登恒道“继续说”

    御史公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