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力荐河山 > 第143章 民生
    中书舍人揉了揉自己的手掌, 重新提笔,等待顾登恒开口。

    “第二件事。”顾登恒说, “朕要立方拭非为亲王, 改名成。”

    中书舍人一时没能忍住,脱口而出道“什么”

    堂中众臣也再难安静。

    顾登恒只沉沉说道“朕今日告知众卿,方拭非, 乃太子当年流落在外遗孤,当为皇长孙。在外间一直由太傅悉心教导。只因太子罪名尚未洗清, 不敢回京。可如今太子即重获清白,朕也该赐他正当名分。”

    众臣子齐齐探究地看向方拭非,掩不住的震撼与质疑。

    中书侍郎张口欲言, 被中书令抬手虚按下。

    众臣子左顾右盼, 期待自己的哪位同僚先行开口。又看向中书省的几名官员。

    追封太子皇帝,又要立方拭非为亲王。那之后呢

    中书令皱眉,对着朝臣暗暗摊手。表示自己全然不知情。

    王声远侧过头,试探着喊道“御史公你说这”

    御史公似在思忖,默默摇头。

    几位大臣都不开口,中书令与门下侍中忙着暗中交流。

    吏部尚书只能出列道“请问陛下, 您指的第三件事什么”

    顾登恒说“此事不急。一件一件来。”

    吏部尚书抿着唇角, 说道“臣,不同意。”

    顾登恒横眉“你说什么”

    吏部尚书重复了一遍“臣不同意立方御史为亲王。”

    礼部尚书同出列道“臣, 附议。”

    众臣纷纷开口道“臣附议。”

    “臣不同意。”

    竟无一人出声说好。

    顾登恒拍桌“你们先前不都催着朕早立储君吗怎么如今就变成了幅态度”

    众人难听的话就在嘴边。可考虑到顾登恒的病情不能激动, 不敢过于放肆,索性就闭嘴不言。

    “写”顾登恒哼着粗气, 拍桌道“朕让写就写朕要册封长孙是朕的主意,朕的骨血不由尔等来决定。写”

    他目光扫向殿中右侧,盯住那边的官员何道“中书舍人写”

    这要如何下笔

    他为官这些年,写过多少圣旨可哪怕是加上他祖孙三代的阅历吧,也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中书舍人在剑阵般的的犀利目光中,当真是进退维谷。

    他想自己是该现在主动求死,还是再苟延残喘一阵以后再被朝臣弄死。

    方拭非一直没有反应。无论是顾登恒开口,还是众臣否决。此时面无表情地走到中书舍人身后,说“我来写。”

    中书舍人迟疑了下,见顾登恒没有反驳,便将笔置于架上,朝她颔首,一步退开。

    王声远瞪眼,拼命摇头,方拭非不为所动,掀起衣袍坐了下来。

    方拭非两手置于案上,酝酿了一会儿,然后提笔书就。

    “譬兹梁栋,有若盐梅天假聪明,生知仁孝,君亲一致,孝悌三成1引”

    她洋洋洒洒写了四五百字夸赞的话,起身,面对一众面露肝色的臣子,畅快地念诵了一遍。

    她余光轻扫堂中众人脸色,轻笑出声。

    顾登恒满意点头,让她在后面盖上数个方形印章。

    方拭非又拿出一个书写用的竹筒,望向上首,说道“陛下。”

    “嗯。”顾登恒说,“写。”

    “不可万万不可”

    此言出口,众臣再也冷静不下去,一起跪了下去。

    吏部尚书嘶声谏道“陛下,请千万三思”

    “陛下,臣冒死也要直言。先不说太子罪行今日方得澄清,您就要册立方御史为储君,实在难堵悠悠众口,方御史来历成谜,不过面相肖似太子,草莽出生岂能担此大任”

    “方御史身份为何尚无证据,何以服众太傅失踪多年,亦无证明。真相为何全在他一人之口。陛下您别受了小人唬骗,叫天下易于他人之手啊”

    “方御史自为官以来行为狂傲屡次冒犯,不具君王之风,何况当初谋害三殿下的罪名尚未洗清,背此污名如何承得大统”

    “陛下纵使退一万步来讲,您与方御史才相识不久,尚不知他品行,岂能叫如此重任交托于他手中这是天下,这里有我万万大秦子民呐”

    “五殿下亦孝悌敬爱,臣推举五殿下”

    顾登恒厉声喝道“通通住嘴”

    他鼻翼微动,冷淡地看着前方模糊而躁动的人影。

    无论最后新帝是谁,他们都会持有怀疑,那种一种身为长辈在年龄与阅历上的优越在作祟。他当年登基的时候,也从一班臣子中看见了同样的东西。

    那种情绪刺眼,同时让他觉得不屑。

    他们骄傲,可又怎样耐不住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不想放手,孩子却早已长大。最终朝政,还是牢牢把握在他手中。

    趁众人哭天喊地,方拭非已经手顺地将东西写完了。

    她站起来,旁边的臣子指着她大骂“方拭非你这奸臣蛊惑君王你这乱臣贼子老夫死也不认。”

    顾登恒“拖下去。”

    “陛下请息怒。”方拭非面色如常,说道“臣念给您听。”

    顾登恒却忽然抬手道“御史公,你来念。”

    御史公抬眼一扫,在方拭非凝固的笑意中走上前,接过她手中的东西。

    “御史公”有人绝望喊道。

    御史公视线在笔锋劲道的字迹上扫过,直接跳过开头的日期,念道“皇帝若曰於戏自昔圣王,咸建储贰,盖将嗣守神器,虔奉宗禋1引”

    他念到快结尾,目光先一步掠到后面的内容是用命安王顾泽长为皇太子,以副朕躬

    声音卡住,手指也开始用力。

    等他意识到不妥,已然太晚。想继续调整,却感受到一股冰冷的视线,从上方刺来。

    御史公抬起头,正对上顾登恒的眼睛,声音被哽在喉咙里,不知该如何出口。

    “你以为朕看不见,这心也瞎了吗”顾登恒说,“朕就知道,果然是这样。”

    顾登恒沉痛看向方拭非“我孙,你所求,究竟为何啊”

    众臣见状,顾不得惊讶,直接出列谏道“陛下,非臣不晓情明理,实在是方御史身份毫无证据,岂能凭空口白话便定真相尤其是在陛下您重病期间,若将重任交到一天下间都没听过的人手中,天下百姓该如何自处”

    “方御史如何能统领百官陛下,治国一事非同一般啊”

    御史公放下东西,也沉声道“陛下且三思。臣等并非要阻拦陛下血亲相认,只是怕有心之人借此煽动,引天下动荡不安。陛下,纵然方御史身份诚然如此,纵然在座我等皆计行言听,可出了这殿门,有几人知道此事又有几人愿意相信此事若无陛下照拂,方御史怕不仅会担上蛊惑之罪,还要担上窃国之名。”

    “谁为有心之人”顾登恒说,“林家军已至京师,大秦的天下还是姓顾的,容不得外戚嚣张放肆。”

    众臣茫然“哪里来的林家军”

    顾登恒眉毛一耸,心似有千斤重,掉进一个冰窟里,偏偏还无底地向下坠。

    他再次看向方拭非的方向。为何猜不透这个人在想什么呢

    众臣诡异地沉默下来,跟着看去。

    顾登恒顿感疲惫,站起来说“扶朕回去。”

    “陛下陛下且三思而后行啊”

    顾登恒对着方拭非使了个眼色。后者谦虚低头,跟着内侍走向后殿。

    众臣熙攘的叫声被留在脑后。

    内侍关上门,与二人拉开距离。

    顾登恒走到门窗紧闭的后殿,费力坐下,然后便深色复杂地肚子沉默。

    方拭非立在他不远处,观他表情觉得他要发火,可顾登恒万般纠结,最后只换做一声无奈的长叹。

    方拭非喊“陛下。”

    “不要叫我陛下,”顾登恒说,“他们不信,可我知道,你就是我的孙儿。你是你跟你父亲那样像,跟我那样像,除了你还能有谁”

    方拭非走近,叫道“爷爷。”

    “他们为何要逼我嗯你也糊涂了”顾登恒小心摸向她的脸,无不悔恨道“你当初回京的时候就该找我,你该相信我。我就算是再笨,也不会一直犯错,我能给你许多东西,替你做到许多事情。可我如今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能给你,你说这可怎么办”

    方拭非说“百官所言,皆有道理。您之策命隐患重重,您英明操劳一世,怎么糊涂了呢”

    “你有顾虑我明白。他们为何反对你,我告诉你,因为你比当年的朕更成熟且更有魄力,将他们的骄傲给踩在地下了,不留情面,让他们有了恐惧与警惕。你也成了个德行缺失,莽撞任性之徒。可这不重要,你能做到,还会比他们想得更好。”顾登恒说,“天下君王登基,哪个不是排除万难,才坐上的帝位朕告诉你,只要你坐上去了,你就能坐稳。”

    方拭非“可排除的究竟是万难,还是人命您爱民如子,末了要看着无辜的人,因我受累吗我知您是为我考虑,可孙儿担不起天下百姓的性命安危,孙儿于心难安。”

    “你不明白。”顾登恒摇头说,“可等你想明白的时候,那就太晚了。别人不会给你这机会”

    方拭非“我明白。”

    “你不明白”顾登恒大声说,“有的事情朕自己都不明白。它容不得你不站出来”

    “我明白。”方拭非站直身,掸过自己的衣襟道“坐在您这里,看得是臣子,是朝堂。坐在臣这里,看的是河山,是民生。”

    “我随太傅多年行走,见过许多人事。他教我去看,去听,去辩。所以我知道该怎样去明辨是非,也知道该如何作为,知道在危难之际该如何取舍,在绝境之处该如何求存。可他没教我分辨人心。人心没有是非,也辨不清好坏。”

    顾登恒嘴唇阖动,说道“你见得比谁都多。”

    “可为人君主,他不必见得多啊。他需要知人善任,需要忍辱负重,需要杀伐果决。身边尽是可信又不可信之人。而我,与朝中官员关系不佳,对派系权衡更是陌生,既无声望,也不受期望,等我做到这些,太晚了。”

    “师父平生夙愿为国尽忠,可惜未能实现。他想看父亲沉冤,想看运河繁华,想看商道重开。想看车马满街。他想看见大秦有朝一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也想。我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顾登恒欲言又止,不知该从何处反驳。

    “权势滔天。”顾登恒问,“这地位你不羡慕吗”

    方拭非笑道“那陛下您呢,您自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