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看,荷兰人是不会甘心的,只要缓过这口气来,他们还会继续来进攻。就像法国人一样,他们绝对不甘心舍弃以前的殖民待遇。”对这一点,不止三巨头,就算是普通人也能看出来。
荷兰人和法国人一样都是签订的停战协议,未来还可以继续开战。
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是一层薄纱,挡不住暴力的撕破。
“我们和荷兰人的停战跟法国人有些不同。”赵易无奈道,
“当初我们并不是不能一口气歼灭法国人,把他们全部驱逐出去,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那个时候,英国人已经准备要卷进来了,而我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法国人毕竟是底蕴深厚的老牌帝国,也不会一次失败就彻底放弃,下一次攻击,我们会越来越难把握。谁也不知道彻底激怒法国人,会让法国那边带来什么影响。
至少现在这任法国政府是左倾的。为了应对苏俄和欧洲的左倾,法国人和英国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欧洲。法国左倾势力还部分反对殖民,他们在台上更利于我们的发展。”
当初先锋军很快和法国人和谈,是因为当时和谈对先锋军最有利。
为了稳固欧洲本土的政权,法国国内的左派甚至那些右派甘愿让利给先锋军,继续打下去不给法国人台阶下,换来的可能是法国人的拼死一搏。而快速的对法和谈,却把英国人调集起来的七万军队晾在了一旁,只能转投向印度和爪哇岛战场。
“这一次和荷兰停战,英国人又被架在了空中。在泗水,他们一直旁观荷兰人作战,现在他们想插手也没机会了。经过这一场试探,荷兰人对我们的底线大致有了概念,不会轻易再招惹我们了。”赵易又道。
和法国也好,荷兰也罢,更多是试探交锋。荷兰人对付爪哇人用了不少力气,但对先锋军却一直互相收着打。
或许英法能硬怼先锋军,但荷兰人却有自知之明,真要被先锋军杀鸡骇猴,死怼一次,恐怕是两败俱伤,荷兰人绝对讨不了好处,经过了这次试探,荷兰人更是确认了先锋军的战斗力,不是他们可轻易抗衡的,干脆就妥协,把重点放在了爪哇人身上。
“只要我们收拾了爪哇人,驱赶着他们去当炮灰,我们还是能战胜先锋军的。”荷兰人就那么点人口,终于想出了避免战损太大的办法,就是先解决爪哇人。
经过了一番试探,他们已经发现先锋军也对爪哇人不感冒,之前他们进攻爪哇人,先锋军并没有插手“爪哇人和华人的仇恨不是那么轻易解开的。我们正好利用他们的矛盾,先解决爪哇人。”
“荷兰人的停战是为了战略调整,和我们的战略应该相近,都是要先对付那些爪哇人。”赵易三人的战略也明确。
“荷兰人强,爪哇人弱,我们应该联合爪哇人,一起对抗荷兰人。”华夏本土来的主流意见却是联合爪哇人,就连一些当地华人也愿意忍下双方的仇恨,先联合赶走荷兰人。
“我们不需要联合任何一方,也不需要委屈自己。”赵易倒不是在说大话,他真看不上所谓的强国荷兰人。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荷兰人只会越来越弱,就算先锋军不出手,在美苏在东南亚争霸的大前提下,也会被挤出。爪哇人更是不屑,再过五十年他们依旧是弱鸡。
面对爪哇人和荷兰先停战后的被动局面,先锋军可以也停下来,稳固防线,但不会就此和他们谈合作。在荷兰人跟他们和谈之际,有些爪哇人已经开始出卖在万隆等地作战的先锋军了。加上后世的种种表现和传闻,赵易又岂会和他们合作
“只要我们选择旁观,荷兰人下一次要先对付的肯定是爪哇人。让爪哇人先为自己的短视和贪婪赎罪吧”即便荷兰人真和谈了,赵易也会先打压爪哇人。
虽然马六甲海峡这个十字路口已经半数落入先锋军之手,也控制了龙目海峡,打通了南下的安全通道,但临近爪哇人这么一大股势力存在,还是巨大的威胁。
爪哇人的数量优势无法让先锋军一口吞下,他们后世种种表现又根本让人无法相信他们,无法合作,就只能打压削弱,才能更好的维持地区稳定。此时不用先锋军出手,赵易自然就乐得让荷兰人代劳。
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若是打压虚弱的代价太大,不妨采取双赢战略,虽然双方都在赚取好处,却可以用自己的发展优势拉开和对方的差距。
现在能顺势打压一下爪哇人,又何乐而不为
“印度的消息听说过了吗我们可以借势再推动一把。”这一次三人会议,对爪哇局势只是略提一提,三人真正讨论的重心还在印度身上。
“印度人在各地都闹起来了,加尔各答闹得最厉害。印度人、孟加拉人和英国人都闹成一团了。”叶关呵呵笑道。
相比其他地方的纷争,加尔各答的矛盾更加集中。
不止印度教和绿教之争,印度人和英国人之争,蜂拥而来的孟加拉人也和印度人起了无数争端。
这背后也有英国人的推波助澜。
如不是英国人也想把孟加拉人引过来制衡印度人,恐怕这么多孟加拉人想跨过恒河就有更大难度了。
孟加拉人要建国成了英国人制衡印度人的手段,从各方矛盾最集中的加尔各答入手,开始搅乱局势。
“英国人这跟搅屎棍不完全是损人不利己,只要印度混乱,捏不起拳头来,英国人就能凭借着以前宗主国的威势,继续在各土邦中捞取足够的好处。”赵易也认可英国人耍的谋略,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反正用在印度人身上就管用了。三下五除二,在加尔各答各方对英国人的仇恨被淡化,反而被各方之间的矛盾爆发了。
甘地亲自赶往加尔各答要平息动乱,但这一次的动乱有了英国人的推动和众多孟加拉人的激愤,最终还是没有压下去。
“嘿嘿,我们也推动了一把,把动荡的矛头重新扭正偏向英国人,也算帮了印度人一把。”叶关嘿嘿一笑。
反正无论是印度人自己内斗,还是印度人怼英国人,对先锋军都有好处。看热闹不怕事大,总之印度这边闹得越猛烈,先锋军这边越轻松。
“听说尼赫鲁又派人来了”李衡忍不住问道。
“嗯,印度人打算和我们加深合作。”叶关笑道,“只要英国人出兵对付他们,他们希望我们在缅印地区出兵牵制一下。若是英国人要进攻我们,他们也答应帮忙牵制一下。”
“这个可以有。”赵易点了点头。
虽然之前没有深谈合作,但双方不自觉的都在这么做着。英国人在亚洲的兵力毕竟有限,要对付先锋军,印度那边自然容易出纰漏,正好适合印度人闹腾,若是集中力量对付印度人,就顾不上攻打先锋军了。之前先锋军硬怼法国人时,就不忘在印度点了一把火,让英国人不敢分心。
英国人迟迟没有进攻,也有印度人闹腾的功劳。
再进一步加深合作,可以更准确灵活的互相援助。
“不过,显然印度人太自大了,竟然让我们停止和孟加拉人和泰米尔人的交往。”叶关嗤笑一声。
先锋军插手印度的事情,瞒不了人。
就算印度人没有证据,也能猜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放过对邻居的渗透,就算没有向外的野心,为了自保,也得做到对邻居的了解。
“印度人有什么证据,就拿准是我们在帮孟加拉人和泰米尔人”李衡也笑道。
“这些都是只能做,不能说的,就算他们有证据,我也要推个一干二净。更何况他们就是胡猜,根本没证据。”叶关不屑道。
先锋军确实在支持孟加拉人和泰米尔人。
和印度互相援助之余,也不会忘记互压互踩。
孟加拉人是明着的,被先锋军一路忽悠着,驱赶着跨过了恒河,这样的事情不需要证据,印度人也知道背后有先锋军在捣鬼。
泰米尔人真是印度人在猜测。
印度国大党对英国人软弱的时候,却对国内各方势力强硬,力求先把各方势力都捏合在一起。他们也注意到了语言的统一,对很多地方强制推行印地语。印度南方在历史上就很少被印度统一过,自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此时被强制改语言,不由引起了地方上的反对。
在先锋军稍稍推动下,受到了孟加拉人和印度绿教的影响,所谓南印度及居民的德拉维达独立运动提前爆发了。
之前所谓的印度不过是靠英国人的统治,把众多殖民地捏合在一起,在历史上,这些地方根本就不曾有过统一的国家。只需要稍稍推动,大多数独立的土邦更愿意自己建国玩一玩。
祸福相依,先锋军的出现让印度人可以更轻松的面对一个分身他顾的英国人,但也需要面对内部更难捏合的混乱。
没有见识过后世印度的领土地图,此时的印度人指责先锋军的底气还是不足,更多还是寻求合作。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