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先锋军这一次出手这么早”勒克莱尔有些不解。
法军突破第三道防线后,就迎来了先锋军全面的反击,并没有等来勒克莱尔预想中的河内陷阱。
若是勒克莱尔布置,还会像上一次那样,用河内当陷阱,这样才能有效的牵制住法军主力,也容易削弱法军装甲力量。
在布置作战计划的时候,勒克莱尔就很发憷先锋军的巷战能力。
拼轻武器,法军是拼不过先锋军的,直到现在,武器还是万国造的法军也没能把冲锋枪和自动步枪都落实到位。上一次战争时,先锋军在那些城镇中的拼杀也给法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次,法国人还特地针对先锋军的打发做了相应的训练,可谁知道先锋军不跟他们打巷战,竟然摆开了阵势准备打野战了。而且一出马,连试探都没有,就是直接千军万马地撞上来,让勒克莱尔的指挥部中一时间差点乱了套。
不止勒克莱尔判断错了先锋军的意图,就连那些法军参谋们大多数也不觉得先锋军会早下手。
法军那些参谋们也不傻,之前先锋军摆出的架势明显就是一个陷阱,和勒克莱尔猜测的差不多,河内是个安置陷阱的好地方。第三道防线还是有些靠近海边了,法国人的援军随时会扑上来。就算一时失利,也可轻松退回。
可先锋军又一次出乎他们的预料,竟然提前发动进攻了。看似法军气势汹汹而来,但一连串的行军已经有些疲惫,队伍已经拉开,尤其是法军的重炮部队还在后边慢吞吞的走着,根本来不及组织阵地攻击。在先锋军猛烈反击下,法军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多处叫急,由不得勒克莱尔不忙乱。
稍稍稳住局面,勒克莱尔开始猜测起了先锋军的用意。
这样大规模的攻势,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佯攻,倒有最后决战的味道。可先锋军为什么早早出手难道要防备英国人,还是他们内部的问题
勒克莱尔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李衡也有些疑问“不是说好要借机清理的吗”
先锋军被动防御是三巨头早就商量好了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借着这次战争,先提前引爆内部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借着战争时期的军管阶段,顺手清理掉。
前一段时间,英法联合攻击来时,东联国境内确实人心惶惶,不止移民人数锐减,还出现了大量的逃亡潮。境内大量的土著早就被英法收买怂恿,也趁势闹起了乱子。不过现在距离三人预计的糟糕局面还有一段距离,还可以等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冒出来。
“西边可以多等一等,东边的越南地区不宜再拖了。”赵易也是临时改变了决定,“计划不如变化快。有情报显示,越南那边苏俄已经开始插手了。法国说不定会就此妥协,以越南北方换取南方的策略和苏俄勾结起来,联合对付我们。法国人倒是不怕,就怕苏越一方深扎民间。大量的土著闹起来不怕,就怕他们偃旗息鼓,暗地里搞破坏。越南局势不稳,需要当机立断,先解决法军这个麻烦,然后加紧清理那些冒头的。否则他们里外勾结,我担心形势失控。”
法国人和苏俄利用的土著群体是不同的。
法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包括美国等西方世界的那些,挑拨土著的手段偏向于那些上层。自以为是收买最方便的,对先锋军来说,却是最容易控制的。清理掉那些上层,乱子就消下去了。
苏俄的招数却是用思想点燃中下层的熊熊烈火,四处蔓延。
这种招式对有福利待遇的华人们不起作用,但对那些眼热华人待遇,又沾不上边的土著人中下层来说,最和心意。一旦起了燎原之势,很难扑灭。
“我们现在的财政根本没法把福利待遇政策惠及到所有人,只能抓住华人这个核心。”赵易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华人才是先锋军立足东南亚的关键。
“对给了他们,他们也不领情,说不定哪一天被人一挑唆,那些养不熟的白眼狼还要翻脸咬我们一口。”叶关和李衡都表示支持。
以后世界上的民族大势不可逆转,与其拉拢那些土著,还不如把这些福利用在华人群体身上,壮大华人的实力。
于是从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等方面,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逐渐拉大了华人和土著的差距。这也造成了土著群体的愈发不满,三人要借战争期间的动荡清理一部分,也是为了减压。可此时苏俄插手,要掀桌子,就不得不考虑这份压力,先锋军是否能扛得动,尤其还是在英法这两个强敌在外攻击的情况下。
“需要早作了断,尤其增强华人群体的信心。”赵易及时调整了策略,毕竟在英法重压下,连华人群体内部也是信心不足。
“这样出击有点早了”李衡有些惋惜,原计划中可以构筑足够强的包围圈,法国人这一次逃不掉了,说不定会一战定乾坤,现在法军随时可以撤离,一旦撤到海防,靠着海上的支援,先锋军要攻克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战争终究是需要靠实力的比拼,一点点的偏差不影响大局。”赵易笑道,“这一次是法国人攒足了力气,希望快速击败我们,快速结束战斗。一旦被我们反手击败,他们万里征战,还能再组织起几场这样的战斗他们在欧洲的形势不妙,说不定拖着拖着他们自己就先退缩了。”
他叹了一口气道“法国情况有些特殊,对法作战需要拿捏尺寸,并不是打得胜仗越大越好。法国人在二战中自尊心受创,现在还很敏感,若是逼急了他们,不惜代价的和我们打一仗,我们可就吃大亏了。”
李衡点了点头。
之前先锋军分析过多次法国的情况。不要看法国在越南败退,就瞧不起法军。哪怕法国二战窝窝囊囊的,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越南之所以打败法军,有太多外在因素了。比如欧洲局势和其他殖民地的动荡牵扯了法军的大部分力量,华夏和苏俄的支援也让法军难以抵挡,只要两大国不断就近给越南输血,就能拖死跨越万里来征战的法军。法国人越来越觉得不合算,才放弃了法属印度支那。
现在法国可只有先锋军这么一个明显当靶子的敌人。铁幕才刚刚拉下,其他殖民地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激化,法军有能力加大对越南这边的支持,尤其恼羞成怒后。
先锋军现在没什么盟友,抱着的美国大腿不会轻易干涉,华夏也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扛下法国人的怒火,还要对抗趁火打劫的英国人。就算完全扛下来,也要损失惨重,更不用说会错过这几年发展的良机。
“华夏和法国没有那么大的死仇。骄傲的法国人,尤其是戴高乐,向来是在欧洲独立独行,不会靠向美国,也不会像英国人那样四处挑拨。他们一心想当欧洲之王,这就注定了他们需要其他的盟友。不要看我们现在和他们打成一团,或许有机会我们会成为盟友,一起对抗苏美的。就算我们不合适直接出面,华夏也可以和法国结盟。”赵易需要的不止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为政者最差也得需要谋略布局十年以上,法国毕竟不是最后的美苏大boss,
“法国现在的政府已经有些偏左,一旦战争失利,容易引起民众的反弹,或许还会倒向右翼。原来历史中,戴高乐再次上台就与此有关。其实目前法国政府内部混乱,还逐渐偏左对我们有好处。这不仅牵制法军不敢外调大量兵力,还能引起英国人的警惕,牵制英军的主力。这等于减轻了我们这边的负担。”
“所以我们不能和法国人死拼,否则得不偿失。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呀”李衡觉得头疼,其中的尺度太难把握了。
若是拿捏不好,恐怕会让很多人缩手缩脚的放不开了。
“没什么难把握的,只管死命打。打到法国人受不了了,自然会主动来找我们和谈。”叶关插言道。
“嗯”赵易点了点头,“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政客都不傻,讲究斗而不破。左翼需要正义,右翼需要利益。他们也都不希望和我们拼个你死我活,只要有过得去的台阶,他们会及时退让妥协的。”
“这就是说,我们一次歼灭法军的效果还不如多次击败法军的效果好”李衡也琢磨过味来了,“就像后世华夏支援越南,明明能一次把法国人彻底赶出去,却只是一次次的对抗,就是要让法国人知难而退,不至于彻底撕破脸。难怪军事是要为政治服务”
“对我们给法军以迎头痛击。等法国人打得没信心了,战争也就结束了。”赵易点了点头。国际和国内情况的变化,让先锋军重新调整了战略。
在法军还在准备着河内决战时,先锋军在越北布置的50万大军已经发起了总攻,从空中从陆地,甚至从海上,掀起了一股铺天盖地的浪潮,全方位的扑向了措不及防的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