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77章 陨落
    青海湖畔。

    程务挺、黑齿常之两军汇合在了一处。

    程务挺、黑齿常之两人都在对着地图分析吐蕃军会藏在什么地方。

    两大将帅正在核对手上的情报信息。

    古代消息的传递太不方便了

    现在的程务挺、黑齿常之对于苏定方遇到的情况是一无所知,并不知道论钦陵冒死咬住苏定方,以便于让赞婆领着残兵败卒穿过破罗真谷,逃脱唐王朝的包围。

    现在两人当下手上的情报仅限于苏定方救援了伏埃城,然后依照原定计划奇袭乌海去了。

    依照原定计划,他们两人此刻的目的是要在山脚下围杀后路断绝,困在青海的吐蕃兵。

    但现在的情况与预定计划是存有一定偏差的

    在陈青兕的计划中没有想到吐蕃的攻势如此的凌厉,直接拿下了半座伏埃城,要不是恰巧席君买受邀在伏埃城庆贺新年,在关键时候接管内城城防,抵挡住了吐蕃军的攻势,伏埃城都有直接落陷的可能。

    这也导致了原本打算奇袭乌海的苏定方选择了先一步解救伏埃城,然后再挥师北上。

    如此变故也导致了吐蕃军并非跟想象中的那样,吐蕃军得到的是乌海落陷,后路断绝的消息。而是唐军打算奇袭乌海的消息

    这之间差距可不用道理算计。

    说白了就是官渡之战,曹操攻破了乌巢,跟曹操在去乌巢路上一样。

    前者是后路断绝,大军困死在青海湖,后者后路还未断,还有一线生机。

    故而吐蕃并未出现想象中的溃败,而是有序地退去。

    这便与计划有了差异,也让程务挺、黑齿常之一下子吃不准苏定方是否如约拿下乌海

    吐蕃军也趁机消失在了两人的视线

    青海湖极大,地势又颇为复杂,吐蕃兵这一消失,两人一下子也寻不得他们踪迹。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风雪

    风雪掩盖了大军移动的痕迹,大大增加了他们寻踪的难度。

    黑齿常之道“这群贼人,属耗子的钻哪去了我们的人方圆百里都搜遍了,也没有寻得他们的踪迹。”

    程务挺目光一直注视着地图,道“你说,他们会不会去破罗真谷了”

    黑齿常之心中一动,忙问“破罗真谷就是那个死亡之谷”

    程务挺说道“我们的人将四周都寻遍了,都不见人影。他们既没有藏匿在周边,又没有去救援乌海。凭空消失,毫无道理。这闯破罗真谷固然匪夷所思,却也是条去路。”

    黑齿常之颔首道“不无道理。如此一来,也解释了吐蕃兵为何凭空消失了论钦陵如此火急火燎地追击苏邢公,目的是给吐蕃军争取时间好让破罗真谷的吐蕃军,先一步抵达乌海”

    “多半如此”

    程务挺也是这个意思。

    两人获得的消息不同,处在的角度也不一样,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但还是在这关键时候,渐渐窥得了全貌。

    黑齿常之指着地图道“我们地形不熟,准备也不够充分。贸然去破罗真谷没有多大意义,我们晚了些许日子,想要追击,也不见的追击的上。万一泄露了行踪,他们在破罗真谷的口子上一扎,我们的人都得赔进去。不如去支援苏邢公,他应该被论钦陵袭扰着。”

    “我们能够看破的问题,苏邢公不可能看不透。”

    “如果他觉得有机会拿下乌海,依照原定计划行事,那我们就给他助力若真给论钦陵缠住了,苏邢公想来也不会强攻。吐蕃名将,唯论钦陵尔,将其擒拿,也不枉来此一趟。”

    程务挺道“我们想到一块去了,虽说席都尉已经带兵支援邢公了。可席都尉现在手上的那些虾兵蟹将,未必就挡得住论钦陵手上的精锐。”

    程务挺口中的虾兵蟹将自然不是指驻吐谷浑唐军。

    驻吐谷浑唐军在战初,已经中论钦陵的计策,给打散击溃了。

    席君买支援苏定方的是固守内城的吐谷浑兵

    吐谷浑自己是不设部队了,但可汗卫队还是需要的。

    但因有唐军保护,日子过得太潇洒,失去了游牧渔猎民族特有的危机感,可汗卫队腐化的极其严重。

    有多少战斗力,黑齿常之、程务挺一眼便能看出大概。

    两人一合计,并力一处,向那禄驿出发了。

    众龙驿

    论钦陵一脸的血污,耳中充斥着那密集嘈杂的哒哒声

    看着身旁只有不到五百人的兵卒,论钦陵声音沙哑,说道“再坚持一会儿,我们已经过了众龙驿,只要下了那禄驿,就是趋山。趋山连着昆仑山,只要翻过趋山,我们就得救了”

    “呕”

    论钦陵被一路追杀,根本来不及吃食,只是勉强喝清水充饥,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好像无数小针在刺一般。

    一口清水,带着黄疸水的苦涩,呕了出来。

    听着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论钦陵心想,难道我论钦陵今日真就死在了这里

    论钦陵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原本他是存着必死的心与苏定方一拼的。

    这达到目的以后,他更加肆无忌惮,本着杀一个不亏,杀两个有得赚的心态,化身为一头困兽,在苏定方布下的包围圈里疯狂撕咬反扑。

    结果意外给他撕开了一条生路。

    从背后追击来的席君买,他麾下的兵在绝对的优势下,面对自己的反扑,竟生了怯意,一副不敢与他们搏命的样子。

    论钦陵瞬间抓住了机会,给他撕裂了一道口子,真给突出了包围圈。

    尽管损失惨重,却也博得了一线生机。

    只是

    唐军显然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疯狂的追击。

    尤其是“犯了错”的席君买,更是不要命的死咬着自己。

    席君买勇名冠绝青海,论钦陵就算是巅峰时,也不是其对手,何况是现在油尽灯枯。

    “茹帅你的恩情,来世再报了”

    便在这时,在他身侧的一人竟停了下来,调转了马头。

    与他一起的留下的,还有三百余人。

    吐蕃的具装骑兵最早是松赞干布聚全国勇士组建的骑兵队,但随着大权落入噶尔家族后,具装骑兵也成为了噶尔家威慑诸贵族的利器。

    噶尔东赞深知论钦陵的潜力,将具装骑兵交到他手上。

    论钦陵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彻底掌控了这支部队,成为他攻城略地的利器。

    即便是这种恶劣的局势,具装骑兵依旧没有反叛之意,反而甘愿留下来为其阻挡追兵。

    论钦陵并没有回头,只是蒙头奔逃,到了这一步,只有安全逃脱才对得起他们。

    三百人成功为论钦陵争取到了一点时间,至少身后的喊杀声已经听不到了。

    即意味着他们拉远了距离,也表明殿后的三百人都完蛋了。

    论钦陵看着已经出现在视野里的趋山,赤红的目光透着几分期望。

    “就在前面”论钦陵一面策马狂奔,一面嘶吼“所有人都冲上山去,不管身后的敌人,留得性命,为弟兄们报仇。”

    论钦陵瞧着远处的山体越来越大,越来越近,但就在这时,在他目光所及之处,却见趋山附近驻扎着一支军队

    两股将近五千人的军队正自西北、东北方向,以疏散队形迅速靠拢过来

    期望的心,随之从九天之上笔直地摔落

    远处的旌旗写着“程”、“黑齿”字样。

    论钦陵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唐军,看着身后若恶鬼一样的席君买,握刀之手微微颤抖,随即喉间血花迸射

    仰面倒在了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眼中看着的是蔚蓝的天

    这是高原的苍穹

    眼神渐渐失调,脑中却出现了另外一副画面。

    雄鹰翱翔,一個英武的青年在山谷草原上飞奔。

    幼小的自己勉力才能跟在他的身后

    但怎么也追不上,直至对方停了下来。

    “钦陵,无法尽兴吧我也一样,高原上的草场太小,赞普以后带你去青海,去黄河九曲跑马”

    画面随即一转,英武的青年失去了风采,倒在了病榻之上。

    那一年他才三十三

    “大论,吐蕃托付你了”

    “钦陵,赞普食言了”

    “赞普,钦陵会骑着你送的马,在青海草原上驰骋”

    赞普

    钦陵,也食言了。

    随着眼睛的闭上,吐蕃军神陨落。

    长安,兵部。

    陈青兕看着前线传来的捷报,看着捷报中论钦陵的陨落,一时间竟是五味杂陈。

    有种不现实的感觉

    论钦陵真的死了

    那位大唐名将收割机,那位大唐的苦主,凭借一己之力,压下巅峰时的强唐的吐蕃名将真的死了

    有些兴奋,又有些复杂的情绪。

    这样厉害的对手,竟然没有死在自己的手上,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如果此番无法将论钦陵除去,苏定方也不可避免的寿终正寝,下一次吐蕃的复来,他打算亲自请命统兵去战。

    而且早已拟定了战略方针

    可惜了,无用武之地。

    陈青兕带着几分遗憾地叹了口气。

    陈青兕收拾了心情,将自己手上的捷报略作整理,进宫面圣去了。

    陈青兕本就有直达天听的特权,现在又是战时,更是一切从简。

    他很轻易的就见到了李治。

    李治看着手中的捷报,喜上眉梢,笑道“区区萤火,也敢与皓月争辉。”

    这些年,他没少让吐蕃折腾,现在大获全胜,迫使论钦陵自裁,心中那股郁结之气立消。

    “陈爱卿身在长安,却能决胜千里,张子房不外如是。朕得爱卿,更甚高祖得子房也”

    李治反复看着手中捷报,心情大好。

    陈青兕却不敢居功,忙道“陛下,臣只是设了一个局,真正下棋之人是苏邢公。若非苏邢公因时制宜,调度有方,未必有今日之胜。”

    陈青兕是知兵之人,知道此番苏定方与论钦陵算得上是巅峰对决。

    苏定方对大局的布控,对于战局的理解,论钦陵身处险地的绝地反击,不可谓不精彩。

    如果不是苏定方,看透局势,随机应变,唐军反而会陷入危局。

    如果不是论钦陵,见缝插针,洞察先机,吐蕃必定全军覆没。

    两人都展现出了超凡的军事水准

    只是看手上的战报,陈青兕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治不以为意道“苏邢公自是功不可没,爱卿也不用自谦。近说定谋布算,远论对吐蕃威胁的洞察,那样少的卿若非卿,朕还真不知眼皮下竟藏着饿虎。”

    李治不懂军事,却也看得出好赖。

    吐蕃给他们造成多大的麻烦,李治身为皇帝,如何不知

    这还是在有陈青兕提醒,有他的“吐蕃论”这份比之过秦论更甚十倍的战略论文存在的情况下的结果。

    如果没有陈青兕,他们疏于对吐蕃的打压,任由他在眼皮子下发展壮大,那是多可怕的事情

    李治不知为何有一种错觉,若无陈青兕,吐蕃将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

    陈青兕并不居功,他的功劳已经够多了,低调才是王道,很自然的扯开了话题道“陛下,此战过后,吐蕃损失惨重。尤其对噶尔氏的影响,此次大败,足以动摇噶尔氏的根基。如无意外,吐蕃将会大乱,不在成为威胁。朝廷可以全心全意的将心思放在西域上”

    李治说道“爱卿莫要忘记了,我们还有一手妙棋”

    陈青兕故作茫然,随即大悟“陛下说的是赤玛伦”

    李治道“自然是她,此女虽是妇人,却不让须眉。在京这些年,一直于弘文馆苦学。其颇有手段,可由其联络没庐氏,一起反对噶尔氏,让吐蕃彻底乱起来。”

    “朕现在无暇顾及吐蕃,待朕收拾了大食国,回头再收拾他”

    李治现在有些飘,意气风发。

    之前他一直以父亲李世民为榜样,觉得后人提起他李治,不用天可汗李世民的儿子足矣

    现在他觉得可以倒反天罡,挑战一下自己父亲的地位。

    李世民是谁

    李治的爹

    这感觉,也挺不错。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