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大人,您说什么”柴志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
“我说我要在这里住下”
聂老爷子一脸嫌弃地看着他,好像说你年纪也不大怎么就耳背了呢
“不是,您住在这里做什么”柴志鸣整个人都蒙了,“您打算住几天,住在哪里啊”
“我要在这儿守着庄稼,一直住到秋收”聂老爷子说完看向叶老二问,“你家有地方住么我可以给钱的。”
听了这话,叶家兄弟四个也都蒙了。
住到秋收那不是还有三个多月呢
聂老爷子则一脸兴奋地跟柴志鸣解释道“叶家这片庄稼是我这么多年看到长得最好的了
“眼瞅着就要进入抽穗期了,我必须要在这里守着才行。”
他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观察和记录叶老二都是怎么伺候庄稼的,如果能总结出规律那就最好了。
叶老二本来就已经有些嫌他太烦了,一听还要在自家住下不走了,顿时不乐意道“你留下也没用,我家庄稼能长这么好也不是我的功劳”
“那是谁”聂老爷子激动地问,还以为自己马上就要得到叶老二种地的秘诀了。
“都是我侄女的功劳。”叶老二一本正经道。
“你侄女也会种地她在哪里”聂老爷子一本正经地问。
叶老大没想到叶老二会说这个,一脸无语道“他侄女是我闺女,今年才五岁,她不会种地,都没下过地”
聂老爷子闻言皱眉问“你是在耍我这个老头子么”
“不是。”叶老二道,“我侄女今年立春的时候在京城抓到了春牛角,回来之后埋在我家地头上,所以我家今年的庄稼才长的这么好。”
“”聂老爷子登时也体会到了叶老大的无语感。
他沉默半晌才道“如果那玩意儿管用的话,朝廷也不用设立什么司农寺,直接派人多做一些春牛角,每家地头埋一个不就好了”
不过聂老爷子此时也看出叶老二对自己的不耐烦,赶紧表态道“你放心,我住下来也绝对不打扰你,只要你下地干活的时候让我跟着就行。
“小伙子,不是我这老头子放着家不回,非要留下来给你添麻烦。
“你的庄稼种得这么好,是真的很有希望成为今年的粮王的。
“如果真的成了粮王,你家地里打出来的可就不是普通的粮食,而是种粮了,每一粒都是宝贝啊
“如果有生之年,能让我看到老百姓地里的庄稼都能长得像你家这样好,老头子我就是死也能闭上眼睛了。”
虽然此时还没开始抽穗,但是庄稼长得粗壮精神,就代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有好收成的几率就更大。
聂老爷子非要守在这里。
一来是想亲眼看着庄稼抽穗和成熟的过程。
二来也是怕后期出什么意外,毁了这片好不容易长得这么好的庄稼。
聂老爷子这番话把叶老二给说沉默了。
半晌之后他道“你若是不嫌弃我们村里条件不好,那你愿意住就住下吧。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我家虽然有地方住,但是我可不会做饭。”
聂老爷子闻言道“那倒不用你做饭,回头我在村里雇个人,专门负责给我洗衣做饭就是了。”
叶老二沉默片刻道“那你找人做饭,能不能把我和家里孩子的份儿也一起带出来”
“当然没问题了”聂老爷子立刻表态。
三言两语之间,这事儿居然就这么定下来了。
叶老大趁机道“行了,咱们也别在这儿晒着了,先回家凉快凉快,喝口水歇会儿吧”
这话可是说柴志鸣的心坎儿里了,他赶紧连声附和。
于是叶家四兄弟就带着聂老爷子、柴志鸣和几个官差一起回家了。
回家把这事儿一说,叶大嫂第一个表示赞同。
“聂老爷子,您放心,虽然现在看着我家人挺多,但是等明天上梁之后,我们就都回京城去了。
“到时候家里就只剩老二和五个孩子了。
“您若是不嫌弃,我一会儿就把老四屋里给您收拾出来,您今天就能住下。
“您想在村里找人洗衣做饭,我也可以给您推荐个人。
“到时候我家出伙食费,让她帮忙把老二和孩子们的饭一起做出来,也给我们省心了。”
叶大嫂这样积极答应也是有自己考量的。
一个是她想带叶三嫂出去做事,家里剩下叶老二和孩子们,吃饭的确很成问题。
她原本就动了先花钱请人来帮忙做饭的念头,又怕叶老太太不答应。
如今正好借了聂老爷子的光。
二来是因为她打算回京之后带叶老太太去医馆看病,怕老太太坚持要留在村里不回去了。
如今家里突然住进来一个老头,叶老太太就算想留下也不合适了,只能跟着他们回京城了。
果然,听得叶大嫂问都不问自己就答应了这件事,叶老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想要开口反驳。
叶大嫂赶紧在桌子农寺的人,你没看连县太爷都亲自陪着过来了么
“人家留下不就代表对咱家庄稼的重视和认可么
“老二能不能有出息,可就都看这一回了。”
听了这话,叶老太太立刻把都已经到了嘴边的反对意见咽了回去。
自打叶老四的婚事定下来之后,四个儿子里,叶老太太最担心的就是叶老二了。
如今眼看叶老二的机缘终于到了,她自然不可能因为自己而耽误儿子的前程。
于是叶老太太也跟着点头,甚至还主动道“是啊,如果您觉得厢房住着不舒服,回头让她们把正房屋收拾出来给您住。”
聂老爷子这点分寸还是有的,哪有在别人家借住还要住正房的道理,赶紧道“能有厢房住就已经很好了,我这人不挑。
“也就是如今年纪大了,搁在我年轻那会儿,都是直接在地头上搭个窝棚,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守着庄稼才好”
听了聂老爷子这话,大家不由得都对他多了几分尊重。
朝廷十分重视农耕,身为百姓叶家人也能感受得出来。
这些年间朝廷不但发放过一些新品种的种子,还引进了一些西洋作物。
比如苞米和地瓜这些,叶老太太小时候都根本没见过也没吃过。
但是到了叶昌瑞这一代,就都是吃着这些东西长大的了。
只是大家都没考虑过,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许多聂老爷子这样的人在默默付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