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内,雕梁画栋,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太子标一见到李祺走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紧接着快步上前,直接给了他胸口一拳,动作看似用力,实则带着亲昵。
“你这家伙,回来了这么久,现在才知道来看我”那语气里,满是埋怨,却又透着多年情谊的熟稔。
“这不是忙着吗”李祺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开口,神色间带着几分疲惫,“今天才将这些蒙古权贵给安置好。”
太子标瞪了他一眼,那眼神里的嗔怪就像是兄长对调皮弟弟一般,随后二人走到一旁的椅子边,缓缓坐下,闲聊了几句家常。
李祺轻抿了一口茶,话锋突然一转,神色变得认真起来,问到了正事。
“父皇称,他还要办最后一件事情,然后禅位给你”
太子标听后,原本正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整个人微微一愣,不过倒也没有太过诧异的神情。
自从上次老朱与马皇后去了天津一趟,回来后就多次提出要禅位这件事,他心里也算有了些准备。
“父皇说的,应该是迁都一事。”太子标微微眯起眼睛,一语道破天机。
迁都李祺听到这两个字,顿时反应了过来。
如今大明的都城是南京。南京地势险要,四周山峦环绕,北高南低的地势,使其易守不易攻。西边,秦淮河悠悠汇入长江,沿江之处多有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看去,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依次排开,像是忠诚的卫士。东北方向,宁镇山脉的最高峰钟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
北边,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连绵起伏,充满着宁静与祥和。南边,长命州、张公州、白鹭等沙州形成夹江,这些天然屏障层层拱卫着南京,也难怪历代帝王将相都对这块地青睐有加。
不仅如此,南京的交通极为便利。东南方向的太湖平原和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沿着长江,向上可溯流到九江、武汉,感受江汉平原的烟火气息;向下则能直抵上海,领略繁华都市的魅力。再加上秦淮河与太湖水系相互交织,使得南京如同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将四方紧密相连。
然而,南京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位置太“南”了,对于掌控北方疆土极为不利。毕竟,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大多都在中原地区。所以,自大明统一全国之初,老朱就开始谋划着迁都之事。
洪武元年,老朱意气风发,下诏以汴梁为北平,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京平故事,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洪武二年,他又在故乡今安徽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一时间,凤阳热闹非凡,百姓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纷纷响应。
但开封和凤阳久经战乱,破败不堪,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沧桑,难以承担起京师的重任。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
直到洪武十一年,老朱下旨改南京为京师,看似彻底打消了迁都的念头。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明以南京为京师,不利于朝廷的统治。
大都陷落、元朝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平附近已有约五百年不在汉族朝廷中央政权控制之下;而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两百多年由异族统治。
大明若是始终龟缩在南京,那北疆就如同风雨中的浮萍,依旧摇摇欲坠,半壁江山的掌控力极低。
再者就是文教方面。自唐朝以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随之南移,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南方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如今经济发展起来后,百姓们仓廪足而知礼节,吃饱穿暖之后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学修德,致使南方文风大兴,朝堂之上的南臣缙绅不断增多。反观北方,北疆之地本就人丁稀薄而且贫寒困苦,百姓们连吃饱穿暖都成了奢望,自然文教不兴。
朝堂缙绅若全都是出自江南,那要不了多久整个朝堂都会是南方士绅的一言堂,北疆学子再无出头之日,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朝廷对北疆之地的掌控力急剧下降
定都南京,最大的隐患,正是南北失衡。
洪武朝晚年发生的一件大案,也验证了这一点,那就是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大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会试结束发榜时,陈为第一,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士子一名未取,这种情况为历科所不见。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子们义愤填膺,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又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怒不可遏,雷霆手段处理了相关官员,后亲自策问,取录了六十一名北方士子,故又称北榜。
纵观这场南北榜案,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其余考官也被发配流放,就连前去调查的官员也难以幸免于难,这无疑是洪武年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其根本原因,正是南北失衡
南臣缙绅以为朱元璋老了,提不动刀了,所以故意进行试探,试图彻底掌控朝堂,结果就是老朱直接将他们给血洗了个遍
李祺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脑海里各种念头飞速闪过。良久,他缓缓开口道:“标哥,你想过没有,就算将都城北迁,同样也会留下隐患。”
太子标闻言,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一皱,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追问道:“文和,但说无妨。”
“一旦迁都,那南边该怎么办”
太子标听后瞳孔猛地一缩,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