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 第43章 你要战,我便战!
    李密一刻也来不及为王君廓的率军叛逃而愤怒,因为瓦岗军的另外一员大将也紧随其后跑了。

    跑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密一直最不放心的单雄信。

    他趁夜只身离开了金墉城,南下洛阳城投靠了王世充。

    王世充对于单雄信的到来又是惊喜又是意外,不仅光着脚跑出府门去见单雄信,还将小单雄信十几岁的宝贝女儿嫁给他为妻,自此与单雄信翁婿相称。

    李密对于单雄信的叛逃自然是勃然大怒,本打算亲率三十万大军围困洛阳城,以此来逼迫王世充交出单雄信这个叛徒。

    可偏偏此时秦昇率军出现在了虎牢关以东。

    李密知道与王世充相比,秦昇是一个更可怕的对手。

    为此他不得不暂且放下对王世充和单雄信的仇恨,命王伯当率十万兵马留守金墉城,自己则率二十万大军前往虎牢关迎战秦昇。

    即使秦昇和他麾下的四千多兵马再骁勇善战,自己以将近五十倍的兵力,不信还击败不了他。

    随着李密率二十万大军东进,身在虎牢关以东的秦昇耳边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即将遭遇数十倍的敌军,乱世选择系统触发,请宿主在以下三项选择中选择一项。

    选择一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即率军东撤,避敌锋芒。

    奖励五千魏武卒。

    选择二率军北上与李靖合兵一处,据黎阳仓而守,利用守城不断消耗李密的兵力。

    奖励五千大秦锐士。

    选择三正面与李密决战,一战平瓦岗。

    奖励五千背嵬军。

    二是最稳妥的选择,所以秦昇选了三。

    无他,他就是习惯性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

    既然要跟李世民争天下,他就要事事对标历史上的天策上将。

    李世民的封神之战就是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

    如今同在虎牢关下,若是他连区区一个李密都对付不了,还谈什么跟李世民逐鹿天下。

    当天下午,秦昇就传令下去,要大军在虎牢关以东三十里就地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厉兵秣马,随时准备迎战二十万瓦岗军。

    虽说秦昇心意已决,但当徐世勣等人听说秦昇要在虎牢关外跟瓦岗军决战,纷纷跑来见秦昇。

    他们倒不是跑来劝秦昇退兵以避敌锋芒,而是主动请缨,想要跟隋军一起并肩作战。

    之前他们几人离开瓦岗军跑来投奔秦昇之时,秦昇便亲口跟他们许诺过,绝不会让他们与瓦岗军作战,以免让他们背负一个卖主求荣翻脸无情的骂名。

    可如今二十万瓦岗大军将至,徐世勣等人心系秦昇和隋军安危,自然再顾不上什么名声不名声的,只想与秦昇并肩作战,与隋军共存亡。

    面对他们几人的赤胆诚心,秦昇自然很是感动,可最后还是坚决谢绝了他们的一番好意。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若是让徐世勣他们这些瓦岗旧将去跟瓦岗军作战,那他和李密有什么区别。

    面对秦昇的决绝,徐世勣他们几人虽然只能无奈接受,但心中对秦昇却是越发佩服得紧,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投奔错人。

    几天后,李密率领二十万瓦岗军出现在了虎牢关。

    因为兵马太多,大军不得不在虎牢关外安营扎寨,大营绵延十几里,蔚为壮观。

    当李密得知秦昇不仅没有率军东撤,反而在虎牢关安营扎寨准备与他们二十万瓦岗军决一死战,他一时间竟不知道自己该佩服秦昇的勇气,还是该嘲笑他的无知。

    以四千对二十万,无异于是在以卵击石,根本没有半点胜的可能。

    但他也因此很是欣赏秦昇的胆识,对他动了几分爱才之心,便想在战前派人去见一见秦昇,试试看能不能劝服他投降瓦岗军。

    毕竟不论是勇武还是谋略,秦昇都是世之罕见的奇才,若是能劝降他,何愁自己大业不成。

    若是劝降不成,再与他一战也不迟。

    可一听到要去隋军大营劝降秦昇,李密麾下一众幕僚全都沉默了。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如今两军决战在即,谁还管得了这么多,说不定隋军那边就等着杀一个瓦岗使者祭旗,以壮士气呢

    即使他们不杀使者,到为了羞辱瓦岗军,剃光使者的头发,或者割掉使者一只耳朵,也是大大不妙呀。

    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毁伤。

    眼看这些幕僚一个个沉默震耳欲聋,李密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怒意,正欲发作,记室参军祖君彦却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一趟隋军大营,替魏公劝降敌将秦昇。

    祖君彦是李密的心腹,李密本不想让他冒这个险,但眼见其他人都没胆子去,只能勉为其难同意让祖君彦做瓦岗军的使者去劝降秦昇。

    隋军大营内,当秦昇得知李密派来的使者名叫祖君彦,忍不住笑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皇帝杨广知道祖君彦来找自己,一定会立即下旨让自己将这个祖君彦给碎尸万段。

    原因很简单,就是大业十三年李密曾让祖君彦起草过一份讨伐杨广的檄文,即著名的为李密檄洛州文。

    而檄文中出现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后世人根据这句话,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叫“罄竹难书”,让杨广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杨广如何能不恨他。

    不过大战在即,秦昇并没有什么心情见祖君彦这个成语创造者,因为既然无意投降,那又何必浪费时间呢

    因此,秦昇并没有让祖君彦进入隋军大营,只是让身边的亲兵带了一张字条给他。

    祖君彦没想到秦昇连见自己一面都不肯,这让他事先准备好的满腹劝降之辞完全没有了任何用武之地,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怀着满心不甘,他打开了秦昇托亲兵送来的字条, 却一下子愣住了。

    因为字条上只有斗大的六个字

    “你要战,我便战”

    他知道,这是秦昇给他们魏公的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