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李宽李世民 > 第950章 楚大王的烽火台
    炎炎夏日,蝉鸣声声。

    楚大王坐在自己的楚王府大厅上,一边吃着李怀仁亲自下海捞上来大龙虾,一边听他汇报最近高句丽那边的时局动态。

    “泉盖苏文自从坐上莫支离的位置后,便大刀阔斧的在国内搞改革,看样子,他似乎正在厉兵秣马,并且随时准备南下。”李怀仁说完,见楚王殿下贴心的给了自己一个螃蟹,于是便笑着接过,开始准备享用。

    “他想得倒是挺美,但是本王会让他如愿眼下唉唉李怀仁,本王是让你剥蟹,没让你吃好么”

    “宽哥儿”李怀仁闻言放下即将入口的螃蟹,有些无奈道“那你为何不早说”说完还要将螃蟹还回去。

    “算了,你吃吧”楚王殿下见对方还挺自觉,当即摆摆手“说回正事长安那边没反应”

    “还能有什么反应往边境增兵呗。不过我觉得短时间内应该打不起来因为我那个废物大哥如今在辽城当校尉,真要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我爹可能还没表态,我大哥就得写信回来向家里求救了。”

    “你这张嘴也是够损的。”楚王殿下闻言笑笑,对此事不作评价。

    “我嘴损么一般般吧,我那大哥啥人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过宽哥儿,你最近怎么奇奇怪怪的”李怀仁发现最近总是瞧见自家老大最近老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于是好奇道“难道是你那未过门的媳妇儿过门啦”

    “嘿,你车技还挺高超。”楚王殿下闻言莫名想笑“别想这些有的没的,武家妹妹到琼州来,是我皇祖父私下给应国公去了信,人应国公对我皇祖父可谓是忠心耿耿,据说他给闺女准备的嫁妆要从杭州走水路运过来,足足两大船呢。”

    “宽哥儿,我说实话啊我真羡慕你,太上皇他老人家居然对你如此挂念。”李怀仁说着,又从桌上拿起一只螃蟹,开始为李宽剥蟹“宽哥儿,以后真不回长安了啊”

    “不回了。”知道李怀仁此刻是假装问得很随意,所以楚王殿下的回答就必须言简意赅“本王是注定要君临四海的贤王,小小一个长安,放不下本王的野心”

    “这话要让宇文大哥听见,他怕是得马上出海,为你浴血奋战啊”李怀仁一边随手敲碎蟹钳,将里面的肉用竹签挑出来放到小瓷碗里,一边对李宽笑道“当然,俺也一样。”

    楚王殿下依旧在琼州过着他身为贤王的悠哉生活,而同一时间的长安,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做噩梦以后,李二陛下的脑子突然变得好使了,所以某天他突然灵机一动,打算给自己的功臣们来个世袭分封制给他们一家一个刺史。

    而此举毫无意外的遭到了郑国公魏征的反对。

    “陛下,您如此倒行逆施,实为不智如此分封,还是世袭分封,迟早会令诸位获此殊荣的公卿后代起了不该起的心思,想要各自为政您光想着周天子搞分封延续了八百年国祚,可您想过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伐交频频,周天子哪里说得上什么话作为天子,何曾又有威信可言

    况且您将封地给出去,使其经过十几代的经营,而成国中之国如此情形,岭南可有前车之鉴陛下,还望您收回成命”魏征最后那句“岭南可有前车之鉴”,在这太极殿上响起时,可谓是振聋发聩。

    当然,他说的前车之鉴是冯盎,绝对不是那什么咳咳去了琼州后大家都得安生的楚大王。

    “魏征”李二陛下看着跪在下方的魏征,脸上神情一时晦暗莫名“你为何总是要跟朕唱反调”

    “臣不是在跟陛下唱反调。”魏征闻言抿了抿嘴,接着认真解释道“臣是御史大夫,臣的职责就是站在为国朝利益考虑的立场上,向陛下谏言,哪怕因此冒犯陛下,臣也必须表明态度陛下,虽然周朝有八百年国祚,可自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国都稿京被破后,周朝便已经名存实亡所以”

    “魏征,你是觉得朕的后人里边儿,还有个周幽王不成”李二陛下见魏征说的头头是道,忍不住出言驳斥道“朕怎么就不信呢”

    “陛陛下”突然,卢国公程咬金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这个得信臣听闻楚王殿下如今在琼州正打算修什么烽火台呢”

    “”卢国公此言一出,算是给满殿公卿包括李二陛下和太子都一并干沉默了。

    呃

    首先,楚王殿下很能打。

    这个大家不怀疑。

    但是排除这一点后,大家再次沉默了。

    琼州那种地方,烽火台有啥好建的

    再说了,岭南有诸侯么

    “卢国公,此事你是听谁说的”虽然魏征知道程咬金此番是为了给自己解围才将楚王殿下拿出来说事,可咱不能打破油缸找芝麻直接因小而失大啊。

    “河间郡王家的小儿子李怀仁,与我儿是至交好友,最近我儿收到了李怀仁从岭南寄回来的信,上面提及了此事。”程咬金是个武将,所以在他看来这根本不算个啥。

    “”本来还在一旁充当好事者的李孝恭,一听这话,顿时板起一张脸他不是觉得李怀仁给自己惹了事他是没想到这臭小子宁愿给程处默写信,也不给他这个当爹的写一封家信。

    “他修烽火台做什么”李二陛下见此事不似作假,当即便心生疑惑,随后,他看了一眼下方同样满脸疑惑的大臣们,叹了口气,随即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