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声道“当年汉景帝还是太子之时设计杀了吴王的儿子,因此才埋下了祸根。”
“后来,汉景帝还听信了晁错的谗言,冒冒失失的就开始削减藩王的领地。”
“如果你是藩王,我问你你造不造反”
朱高炽直接被自己老爹这一系列的话给问的哑口无言。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换做他自己的话,应该也会和那七位一样,选择造反。
倘若这番话是从李文浩口中说出,那他还不一定会信服。
可如果是朱棣说的,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文浩嘴角抑制不住的上翘。
果然还是上当了。
看来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小农思想。
归根结底,他还是愿意相信自家人能管好自家的江山,外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要提到这个七王之乱,是有根据的。
就比如说在史书中明确的记载过,朱元璋经常会询问自己儿子们最近都学了些什么东西。
其中汉书几乎是皇子们的必读书目,其中七国之乱更是考核的重点。
而在这位皇帝的心里,一直都认为七个藩王谋反,根本就不是藩王自己的问题,而是天子寡恩。
官逼民反,这和他自己的遭遇也算是不谋而合了。
如果不是朱允炆寡恩,他朱棣会造反吗
即便朱棣文治武功哪一点都要比朱允炆强,但在这件事上,他始终还是心虚的。
而朱棣更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他坚信当年汉景帝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他有自信可以控制住自己的那两个儿子。
所以,当李文浩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朱棣内心就已经接受了。
简单的来说,李文浩是投其所好。
即便他是大夏的臣子,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会被朱棣采纳。
至于什么时候会实施,那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大殿内沉默了好一会,李文浩这才接着往下说。
“陛下所言极是,是天子不公因此才会引发一系列的谋反。”
“换言之,如果天子对待藩王厚恩呢”
众人一愣,满脸不解的看着李文浩。
朱棣眉头紧锁,“怎么个厚恩法”
李文浩的话已经说到了他的心里去,因此他才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
李文浩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平的对待每一位皇室成员。”
“太子是长子,其余的皇子便是藩王,官职一品。”
“藩王的儿子们可以继承王位,当然仅限于嫡长子。不是嫡长子的,就可以分封为郡王。”
“以此类推,继承王位之后往下的每一代都可以得到朝廷的恩赐。”
说到这,李文浩顿了顿,喝两口茶才继续说“比如说郡王的嫡长子在继承了之后,其余的儿子们便可以被封为将军,官至三品。”
“将军的儿子们,封为辅国将军,官职四品。”
“辅国将军的儿子,又可以封为中尉”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文浩详细的把明朝藩王的官职制度和这爷俩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朱棣这爷俩直接傻眼了。
好家伙,这真的是大夏的臣子吗会不会是在来之前就把他们大明给研究透彻了
否则又怎么会想出这一系列的爵位继承制度
事实上,当年朱元璋制定的爵位继承制度和李文浩所说的,一般无二。
只是朱棣在犹豫,要不要再用那一套。
现在居然直接被这家伙说出来了
朱棣满脸震惊的看着李文浩,那眼神像是在看妖怪。
不得不承认,这套爵位继承制度,确实很好。
但问题是你一个外国的臣子,居然真的为大明献计献策
父子俩沉默了好一会,朱棣方才点了点头,“李相,多谢你为我大明献计献策,你辛苦了。”
李文浩淡然一笑,“陛下客气,外臣不过只是说说罢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他,“大夏有你这样的谋士,实乃幸事。”
“不过朕想不明白既然你是大夏的臣子,为何要为我大明出主意难道就不怕我大明变得强大之后,对大夏不利”
朱高炽的目光瞬间就集中到李文浩的身上,因为这也是他好奇的点。
一个他国的臣子,为大明出谋划策,这怎么想都不正常。
最让人费解的是,这条计策还相当的管用。
这个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
李文浩面色平静,他当然知道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起疑心很正常。
这样一位篡位的枭雄,若是给他一个毒计,肯定会被识破。
只有这种暂时看不出问题所在,需要慢慢积累才能显现出效果的毒计,才能真正危害到大明的江山。
想到这,他笑着拱手道“陛下,北方游牧民族,乃各国公敌也。”
“倘若大明能把他们给阻拦住,那岂不是也为我大夏做出了贡献”
“此举,不用我大夏出一兵一卒就可保北方边境无忧,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外臣出的这个计策,实则是为了大夏。”
这个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非常强大的,不仅是大明一个国家面临着被侵扰的烦恼。
类似大秦,大清,大夏,都有一样的苦恼。
听到这话,大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朱棣对视了一眼。
好像这么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只不过朱棣总觉得这家伙是话里有话,可他却丝毫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难道是自己多心了
沉默片刻,朱棣突然笑着说“哈哈,好,说的好。”
“李相真不愧是大夏的忠臣,处处为母国着想,可敬可佩。”
“你说的很对,在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这件事上,我们诸国就应该团结起来。”
“李相的三条防线的想法,对我大明来说很是实用,如此说来,朕该好好感谢李相才是。”
李文浩连连摆手,一脸真诚,“哎,能为贵国献计献策,乃李某之福分,说什么谢啊。”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跟李相这么一聊,朕发现咱俩是真投脾气。”
“等到这次婚礼结束后,李相可千万别急着回去,朕要和你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