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260章 你我要做的事情【本卷完】
    第260章你我要做的事情本卷完

    独夫之心

    刘盈听得一脸茫然“先生,为何要有独夫之心”

    “难道不是要做一个仁德的帝王么”

    陈彼抚掌而笑,脸上的神情中带着些许笑意“陛下,我所说的独夫之心,并非是陛下所理解的、也并非是世俗意义上的独夫之心。”

    他叹了口气说道“昔年,始皇帝陛下曾经将“寡人”改为“朕”之称呼,自此之后除却帝王之外,无人能够自称为“朕”。”

    “这便是一种“独夫之心”。”

    “而在始皇帝陛下之前,天子和王又可以自称“寡人”,何为寡人孤家寡人也。”

    陈彼的神色十分慎重,他看向刘盈“陛下,臣所说的独夫之心便是如此。”

    “在您成为皇帝了之后,在您成为万王之王了以后,您就不应该幻想着自己的身旁还站着什么人。”

    “您的身后有万千臣民,但您的身旁却不应该有人,您的身前也不应该有人。”

    “诸王有罪,罪在朕躬。”

    这个时候将诸王的权势收回,继而囚禁在长安城中做一个有名无分的王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刘邦为陈氏的列贤封王,继而将陈氏如今的家主陈居封为“镇国王”的同时,其实还有另外一道圣旨,那便是令官渡兼并诸多县,以官渡为郡城,统辖周围的八县。

    将这九县之地的官渡郡列为镇国王的封地,或者说是陈氏的封地

    毕竟扶苏只是一时脑子没有转过来,但是性格却是很倔强的,只是用的方法有错、走的道路有错,可以扭正过来。

    是的。

    刘盈则并不是如此。

    若当年将代王留在长安城,之后努力影响刘邦令代王登基的话,此时的情形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百年难遇的时机

    诸王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中央朝廷的势力还足以镇压所有人

    这是收回中央权力最好的时机

    “您是“独夫”,只有一个人行走在漫长而又如履薄冰的这条帝王之路上。”

    他是性格天生如此,无法改变、无法扭正、

    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坚持一把,没有直接和刘邦拼一把,利用陈氏的势力将代王留在长安城。

    可看着面前的刘盈,陈彼扯了扯嘴角,将心中的这个打算再度收了回去。

    即便是扶苏在刘盈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他平视着陈彼“我知道先生入宫所为的是什么,无非是请我在诸王谋逆被评判之后,进行削国之策,将天下再度掌控在我的手中。”

    或者在刘盈看来,自己走的路才是“正”。

    刘盈的神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他的固执像极了一个皇帝。

    官渡郡。

    陈氏已经做好了将其交出,再次变为郡县的准备。

    形成了一郡城而八郡县的九县之地。

    他看向刘盈“陛下可是困倦了”

    哪怕到了如今,刘盈依旧认为诸王是他的兄弟

    哪怕都到了这一步了,刘盈依旧这么觉着

    这个时候刘盈将称呼改成了“朕”,他轻声说道“朕不会将他们削国的,诸王谋逆,也有朕的过错,所以朕会放过他们。”

    “可是朕不能。”

    他的声音很平静“诸王便在长安城中过完一生吧,至于他们的封国朕会让他们的长子继承。”

    这简直是令陈彼心中愤怒,也在侧面让陈彼意识到了当年刘邦所说的那句话“此子不类我”,实实在在的,刘盈在每个方面都与刘邦很不相似。

    陈彼甚至是陈居、乃至整个陈氏都做好了准备

    只要刘盈能够做到将封国如数削除,而后派遣郡守前往克制地方诸王的势力,那么陈氏也会将官渡郡的权势交出。

    若说刘邦是天生的帝王,那么刘盈便很适合做一个君子。

    他甚至开始有些后悔起来了

    名义上的郡县,实际上的诸侯国

    他这个时候甚至没有自称为“朕”,反而是用“我”这个称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我无法做到这样的狠心。”

    “朕会听从先生的其他劝诫,但此条劝诫、上奏,恕朕无法接受。”

    陈彼平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固执的刘盈,眼神中带着深深的疲惫与失望。

    陈彼还是对于刘盈以及吕雉的事情有些看不惯了,当然他更加看不惯的事情是刘盈对待诸王的态度

    刘盈则是无奈的说道“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只是我做不到啊。”

    代王或许会仁慈,但一定会意识到另外一件事情。

    陈彼为刘盈讲述着帝王所应当有的情绪以及思维,可刘盈听着听着偷偷打了個哈欠,把陈彼弄得有些无奈了。

    “我又如何能够狠下心来呢”

    刘盈的声音中甚至有些哽咽了“他们都是我的弟弟啊您要我如何将他们视作贼寇呢”

    也罢。

    他垂下眼眸“陛下既然已经有所决断,那么臣就不便多言了。”

    陈彼看向远处未央宫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出手了。

    吕雉。

    陈彼不相信,吕雉也会放过那些诸侯王。

    这简直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所以他安下了心。

    未央宫

    吕雉眉头一挑,她看着身旁的内侍,脸上的神色中带着古怪“你说什么谁的内眷求见哀家”

    那内侍微微低着头,虽然也觉着有些不可思议,但却依旧道“启禀太后,是陈相的夫人。”

    陈彼的夫人

    吕雉的嘴角更加古怪了,这人来找自己做什么

    不过她还是看着内侍道“快请吧。”

    不过片刻,一个身着华丽衣衫的中年女子便缓缓走了进来,神色平和,看起来与陈彼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气质。

    “臣妾参见太后,太后长乐未央”

    吕雉连忙笑着将其搀扶了起来,拍着她的手说道“你啊,就是太客气了。”

    “来长安也有半年了,可否还习惯长安的生活”

    安柔微微点头,性格看起来和善而又柔弱“启禀太后,一应事务具都习惯,只是家中两个孩子总吵着想要出去顽劣,闹的我整日头疼。”

    吕雉大笑着“这说明他们喜爱长安城啊,年轻的稚子们都是这样的,你也不要太过于拘束了他们。”

    “有镇国王在,难道长安城还有什么危险”

    “便随他们去顽闹吧。”

    安柔也是笑着附和,两人又聊了几句,终究是吕雉先按捺不住自己的疑惑了。

    她牵着安柔的手“镇国王身体可还好”

    安柔点头“家父身体还好,只是近些时日总是担忧。”

    “担忧”

    吕雉疑惑的问道“镇国王可是有什么忧虑的”

    “莫非是担忧诸王霍乱的事情”

    “有大将军及太尉在,应当是没事的。”

    安柔叹了口气,声音和缓“家父担心的倒不是这件事情了,而是在忧愁,忧愁等到诸王之乱平定后该如何处理。”

    她意味深长的说道“陛下的性格和善,只怕无法妥善处理诸王的事情。”

    “而就这般放任诸王归国,只怕是放虎归山,待到之后诸王休养生息后,恐怕又是一次诸王之乱。”

    “所以家父才这般心忧。”

    吕雉心中一动,试探性的说道“镇国王的担忧倒是有道理”

    她像是转了一个话题一样的问道“陛下狠不下心倒是一个问题,只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陛下的性格便是如此。”

    吕雉转而问道“不知镇国王的身体如何了”

    安柔低着头“家父如今的身体堪忧,已经缠绵病榻之上许久了,如今上朝也是勉强,过几日便要告假。”

    她叹了口气“就连良人的身体也堪忧,白日要上朝,晚上要在父亲的病榻之前照料父亲的身体。”

    “这般下去也是撑不住了,过几日也要告假。”

    告假

    吕雉心中那颗心脏缓缓的放到了肚子里,整个人都放心了些许,她明白这是陈氏两人给她的一个信息。

    我们两个是臣子,也不会真的逼迫陛下做什么事情。

    毕竟陈氏只是有权力的臣子,而不是真正的权臣。

    所以他们“顺其自然”。

    可他们同样要“问心无愧”,所以

    关门,放吕雉。

    我们处理不了,自然有人能够处理的掉。

    我们对付皇帝会有变成权臣的危险,但有人对付皇帝却是天经地义,且皇帝本人也没有办法对抗的。

    换句话说。

    陈氏的态度很明显了,他们允许吕雉利用这个空档和时间为吕氏以及自己牟一些利益,但与此同时吕雉要做的事情便是让刘盈这个脑子清醒清醒。

    至于若是吕氏的势力发展的太大,陈氏限制不了怎么办

    拜托。

    陈氏威胁要杀了皇帝那是谋逆,但陈氏威胁要杀了太后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清君侧”。

    陈氏没办法对付皇帝,但对付你一个小小的太后和吕氏那可是手拿把掐。

    这是一次肮脏的利益交换,但交换的双方,无论是吕雉还是陈氏,都十分满意并且愿意达成这笔交易。

    简称“共赢”。

    意思就是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都能赢两次。

    只有皇帝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不,或许皇帝也没有受伤,毕竟诸王死了对皇帝才是最大的好处不是么

    这是一场三赢。

    德仁四年春。

    大将军韩信、太尉陈得大破诸王,诸王皆被擒拿到了长安城中,而大将军韩信等也领士卒兵临诸侯国城池之下,随时准备听从王令,诛杀逆贼。

    而就在这么欢快的环境当中,一个消息从镇国王府传出,一下子如同一盆冷水浇灌在人的头上。

    将所有人的情绪都给冷却下去了。

    镇国王病危

    是的,大汉王朝的柱石,镇国王病危了

    左相陈彼告假在家,照料在陈居的病榻之前,而在镇国王病危之前,曾撑着最后一口力气请求朝中诸多大臣不必理会他,全力照拂好附近的朝政。

    在镇国王病危、陈相告假,这两位大汉的柱石、也是镇压吕氏的强大人物相继远离朝堂后没几日,诸多臣公们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吕氏卷土重来了

    甚至更加猖獗。

    有一个天大的“孝”字顶在头上,有站在吕氏身旁的右相萧何帮扶,此时的朝堂上当年高皇帝留下来的大臣全都是吕氏之人

    陈居病危陈居告假韩信在外

    只剩下萧何

    萧何还是吕雉的人

    于是,不断的有人朝着镇国王府的方向而去,希望镇国王能够出面主持朝政,这个时候的他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可是在来到镇国王府后,看到那缠绵病榻上的陈居,他们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并不是他们心疼镇国王。

    而是陈居此时已经昏迷不醒这样的人如何能够主持朝政

    而照料镇国王的陈彼则是衣衫不整,满面沧桑,像是老了十岁一样。

    谁能忍心在这个时候在这个镇国王不一定哪天就没了的时候让陈彼出山照拂朝政

    没有人有这个脸面。

    他们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朝堂上吕氏的势力越来越大。

    德仁四年,春末。

    韩信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带着诸王回到了长安城。

    这或许是韩信第一次直白的感觉到朝堂上那些惹人厌烦之人的“期待”,期待着他回来。

    韩信挠了挠下巴,听闻京城的事情后第一时间前往镇国王府探视。

    然而令诸多大臣失望的是,韩信去了镇国王府后,浑身上下都带着颓废的气息,他口中不断的念叨着“怎会如此”

    人们无法从他的口中问出什么,但谣言却渐渐的传开了。

    镇国王恐怕时日无多,就是这一两个月的功夫了

    人们更加恐惧

    在这种恐惧的氛围中,诸王暂时先被囚禁在了廷尉大狱中。

    因为朝堂上,天子与太后发生了一场巨大的争执。

    关于诸王的。

    刘氏诸王,何去何从

    代王封地

    刘恒弯下腰,看着田地间生长出来的春苗,脸上带着一抹由衷的感慨“春种秋收,夏日炎炎。”

    “以令天下黔首能够吃上饭。”

    “像是这养育了所有人的大地一样慈爱。”

    “这或许才是刘氏之王应当要做的事情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