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不朽家族,我能改变子孙资质 > 第684章 满朝文武半周氏
    氤氲丹华凝聚而现,凝现三彩之色,将大殿内映照得斑斓绚丽。

    周修卿双目满布血丝,衣衫凌乱,显然许久未得休整,心力也耗得大半将近。

    但此时此刻,却是屏气凝神,虚手凝作取丹之法,缓缓自那方炽热炉鼎中取出三颗明灿宝丹,内有灵机而显,化作袅袅白烟凝于指间,正是一阶上等丹药升灵丹。

    六轮比试,连着炼制整整三日之久,其早已神疲心竭,却还能一炉炼出三颗品质上佳的升灵丹来,可想而知基础造诣何等雄厚扎实。

    与之相比,宋继新的表现就差劣得多,虽然也成功炼出了升灵丹,但因为心力竭尽,最终只成丹了两颗,且品质只能算是中下层次,服之丹毒甚多,不利于修行。

    扑通

    正当周修卿矗立回神之际,身侧却是传来一声沉闷声响,回首便望见宋继新躺倒在地上,气若悬丝,双目瞪狞,显然已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

    饶是如此,其仍倔强地颤动身子,想要从地上爬起来,却被周修卿以手抚按了回去。

    “好好休息,莫要强撑着,若是伤神损基了那可不好。”

    听着柔和细语的宽慰,宋继新这才昏昏沉沉地睡了下去,却依旧拽着周修卿的衣袖,好似个眷恋父母的孩童。

    周修卿微微俯下身子,瘫坐在弟子身侧,轻轻为其整理衣衫外物。

    不多时,周修牧自殿外走来,掌间捧着两枚徽章,郑重来到周修卿二人面前。

    “族兄,这是你和宋侄儿的丹师明章,还请尽快炼化,以免丢失。”

    说着,便将徽章递向周修卿。

    徽章看着极其古朴厚重,正面刻有一尊三足圆炉鼎,汹涌火潮自鼎内袭出,掠得万千草木珍宝入其内,边沿有诸多明灿宝丹的图纹,在炉鼎正上方,则是一道苍劲有力的青痕。

    至于背面,则铭刻着四艺阁轮廓,也是四艺徽章皆有的图样。

    不过,这两枚徽章也有所不同,周修卿的那枚,所刻宝丹图纹有六颗,而宋继新那枚只刻了五颗。

    这也和镇南郡国制度有关,姜黎为规划郡国修行百艺,便将一阶皆分作了七等,一等最低,七等最高。

    且因百艺不同,所象征等级的样式也各有特色;如器道以金石花纹划分,符箓一道以符文纹理彰显,而丹道便是以宝丹图纹来彰显。

    周修卿虽然六轮皆过,成绩也称得上等,但表现算不得惊艳天成,自然只评得了一阶六等。

    而宋继新根基不稳,又急于求成,最后一轮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则只评得了一阶五等。

    至于其他那些丹师,大部分都只评到了一二等,三四等只有八九人,还是以周家子弟为主,而这就已然是周家培养数十年的辛苦成果。

    不过,放眼整个周家上下,倒也有几人算得上七等,那就是周修煜,周承元,周倩苓,以及周平这位老祖宗。

    他们作为精力雄厚磅礴的强者,丹药造诣又极其高深,莫说像这样炼制六轮,就算是昼夜不歇地炼上个十日半月,也不会有太多疲惫,自然担得起七等之说。

    而在丹道考核的时候,其他三艺的考核也陆续随之落幕,从中决出了镇南郡国首批入籍四艺修士,更将这些修士归于定修司麾下。

    至于四艺阁,也被周曦越册封为郡国官邸,改名为百修阁,郡国修士若辅修百艺,或是欲择百艺而修,皆需于阁中留名,以作统御名册。

    而周曦越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还是为了把郡国这块蛋糕做大。

    毕竟,在如今这局势下,镇南郡国想要向外开拓极其艰难,想要蓬勃发展,自然只能内求。

    若是治下的百艺修士能多一些,那无论是凡人生息,还是地脉灵机壮盛,亦或是草木珍宝生长什么的,都能得到巨大提升,郡国自然也就跟着强大。

    而郡国越强大,生产的资源越多,周家作为既得利者,所受好处毋庸置疑也会变多。

    不过,这百修阁还有一有趣之处,那就是阁主一职,乃是由两人来担任。

    副位为周文瑾,其更兼农事司正,官拜从三品;而正位则是大妖胡厉,官拜正三品,这也让其在郡国有了个合法的身份,不至于引人怀疑。

    而除了这些修士的选拔外,郡国的凡俗文武科举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共录取三千四百二十七人,人数乃郡国数十年之最。

    其中文取两千三百一十三人,用以填补各道底层县镇属官,乃至是分为辖吏;而武取一千一百一十四人,用以补盈各地守备军伍的小将空缺,或是衙门捕快。

    官职最高者,也只有正九品,低者,则是不入品阶。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想让这些官吏自微末而起,多同民众亲近,这样也不至于腐蚀得太快。

    而在这其中,还有一恐怖情况,那就是录取为官的周氏子弟太多太多了,说是满朝文武半周氏都不为过

    周家作为雄踞一方的大宗族,山内有族学经文习授,山外有繁盛养之,再加上各方的熏陶教化,族中子弟整体都要强过麾下的氏族寒门子弟,想于科举中脱颖而出,考取个功名自然不成问题。

    也正因如此,所以才造就这一恐怖现象。

    偏偏此番科举公正公平,周曦越也只能让这一情况安然存在。

    其实只要不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他还是挺愿意让自家子弟为官作将的。

    毕竟,于私,这些是同出一族是血亲同胞;于公,治理能力也普遍要高一些,有利于郡国的发展。

    明京

    赵清安坐在宝座上,正俯瞰赵国舆图,而宋公明则躬立于一侧,不断整理各方汇来的情报。

    老者如常拾起一道卷宗,神念探知其内字眼,却是陡然顿愣,脸色也发生微妙变化,随后便将其递向赵清。

    “陛下,您看这封,该如何处理”

    赵清闻声望去,待看清其上内容,双目骤然紧缩,不确定问道“是镇南侯自己呈上来的”

    宋公明微微垂首,“上有镇南侯印,应当是无疑。”

    听到确切答复,这年轻人皇顿时有些不淡定,以手扶额坐在宝座上,久久不得平复。

    “这这镇南侯是哪年开始修行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