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高大又白净的楚寒秋,露齿笑了笑。
183的大个子,站在我和老三面前,颇具压迫感。
好在是戴个眼镜斯斯文文,不然更是气场逼人。
看他笑呵呵的样子。
就可以猜到。
今晚上楚先生和韩大秘书谈的很不错。
大堂里执勤的小兄弟,马上跑过来,去把楚寒秋的车子,停到前面的停车位去。
老三伸手请楚寒秋进去,还帮着按电梯按钮。
我们内部有个不成文的习惯。
我们都尊重那种有文化,有学识,或者有特殊本事的人。
楚寒秋是吃文化饭的,搞得是字画文玩,结交的是权贵。
他在我们几兄弟心目中的位置,不亚于龙叔。
老三送楚寒秋到了房间门口“楚先生,山哥,你们聊,我先回去休息了。”
我和楚寒秋二人,进入了楚寒秋的房间。
我给他烧水,用盖碗冲泡了铁观音。
两人相对而坐,各自喝了两口。
芳香四溢,口舌生津,一下子精神了些。
“这茶不错。”
楚寒秋抬抬眉,肯定的笑了笑。
说这是从朋城带上来的。
阿文送给他的。
林雄文则是收了白金波的礼。
白金波就是开福建城的老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这项目一直是阿文在管,后面阿文联合白金波,收购了七八家福建城。
这生意,在我们地盘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谁开就打谁。
白金波一开始是有些抵触我们的,跟我们还打过架。
现在不一样了,跟着阿文挣到钱了。
送点老家特产铁观音,就可以见白金波的心意。
不挣钱,他怎么可能送这些。
这茶叶一入口就知道是顶级的,喝下去非常舒服,蕴含天地灵气,让人精神愉悦。
时间已经是下半夜。
楚先生知道我担忧着韩浩雨的情况。
就把今晚他们见面的情况跟我说了。
今天晚上,韩大秘本来是邀请楚寒秋到家里去。
一起鉴赏一下,韩大秘新搞的一个宋代茶盏。
说是在市场上捡漏淘来的,不敢断代,叫楚先生帮给看看。
楚先生出门之前,就把支票本带着了。
按照他的理解。
韩浩雨这么讲,无非两种可能。
一则,这茶盏真的是捡漏来的,叫他帮忙掌掌眼;
二则,这茶盏韩浩雨知道是假的,依旧叫楚先生来看看。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
那么。
楚寒秋就不能说,这是假的。
哪怕看出来,这茶盏是假的,他也不能说。
如果说是假的,岂不是打脸了韩浩雨,说他不识货
不但不能说出来这是假的。
还得高于市场价,把这东西买走。
甚至要请求对方,把东西让给自己。
唯有这样,这关系才能处下去。
往后,韩浩雨才会继续邀请楚寒秋来做客。
集团对楚寒秋,高度信任。
我们在他画廊里,投资了800万的资金,就是给他办事用的。
他可以直接签支票出去,事前甚至不需要跟我打招呼。
到了韩浩雨住处。
今晚上家里只有韩浩雨一人在,说老婆带着孩子去外地参加游学去了。
韩浩雨还亲自下厨,做了三个菜,要跟楚寒秋喝两杯。
“我第一次见楚先生的时候,我就感觉你是个稳当人。
一看就读过书。
修养高,水平高。
你说,上回我给小赫办点事。
那是我答应了小赫的。
你还送个花瓶来。
搞得太客气了。
你叫小赫往后咋看我嘛。
搞得我很贪似的,哈哈哈哈。”
此刻,韩浩雨还不知道赫连枭已经没了的事。
楚寒秋喝了口酒,忙摆手。
“蓉城谁不知道您韩大秘书为人。
要说你贪,那蓉城就没好官了。
一个瓶子而已。
又不是贵重东西咯。
而且文玩这种东西,说到底那就是个玩物。
这跟小孩子之间,你送我一个皮球,我送你一个毽子,那是一个理。”
韩浩雨立马一本正经的诶了一声“也不好这么讲。
你送我的瓶子,说严重点,说成文物也是可以的。
哪里是一般俗物可以比拟的。
太贵重了。
以后可别再这样了。”
楚寒秋一听,心里就有了个判断。
韩浩雨之前是没收过这样的东西。
可能是考虑,楚寒秋是赫连枭的朋友。
赫连枭又是他的忠诚部下,他理应信任楚寒秋,这才收了楚寒秋的东西。
要是常收人东西的,那种真正贪的人,这会儿绝不会主动承认那花瓶的价值。
承认了,就是认下了自己贪的事实。
说明韩浩雨,还是没什么贪的经验,亦或者,韩浩雨还有良心。
要是没良心,他也不会冒险保赫连枭。
韩浩雨之所以支持赫连枭,干死沈流年,主要的原因是沈流年卖d,是温江的毒瘤。
这一点,韩浩雨跟宋轩宁还有点像。
既然对方认了,那就说明对方认下了这份人情。
楚寒秋也不打哈哈了。
“正因为这东西珍贵。
才要给这东西找个合适的藏家。
交到你手里保管,总比流入黑市强。
在你手上是最合适的。”
话这么讲,韩浩雨也只好点头了。
这清代花瓶,算是真正着落下来了。
两人吃完之后,还一起洗碗什么的,相处的挺愉悦。
收拾好,韩浩雨请楚寒秋上楼上书房喝茶。
书房里,三面墙上都是柜子,摆着各种大小文玩。
楚寒秋送的瓶子不在柜子里,真正的好东西,他没摆出来。
韩浩雨打开一个柜子的玻璃门,拿出一个褐色的木盒子,两手端着,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摆在茶几上。
“楚先生,您帮我掌掌眼。”
楚寒秋一脸严肃的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双白手套戴上,慢慢的打开木盒子。
双手小心的把木盒子里的建盏捧了出来。
建盏是宋代御用茶器。
建窑黑釉瓷的一种。
宋人曾作诗称赞
“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
宋徽宗赵佶,也曾用他的瘦金体写下这样的妙句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正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建盏被许多人热捧。
楚寒秋看建盏看得多了。
眼前这个,绝不是宋代的。
他第一眼就看出来了,手里这个茶盏,就是近几年做出来的。
可他还是认真的看着,还打灯辅助查看。
一旁的韩浩雨紧张起来了“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