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航的路上,苏佳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实际升限差别那么大。
在高空,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战机引擎需要一次次的加压,才能达到输出的功率。为了能让引擎在一万八千米的高空正常工作,歼11B用的WS10发动机,设置了六级加压,与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引擎加压级层是一样的,但是引擎更轻,相应的推重比更大。
理论上装备WS10的歼11B不仅能达到苏27kub的一万八千米升限,而且还可以有所超越,试飞时歼11B的极限升限达到了一万八千八百米。多出来的这八百米,在实战中的作用有限,但是却证明国产引擎有着更为出色的性能。
即便是这样,苏佳还是败了,而且败的这么的……运气。起码他认为这非常的运气,因为他觉得这是战机引擎的问题。虽然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但是战机引擎完全能承受住一万八千米的高度。
即使是因为战机的爬升采用了垂直方式,引擎也不会在一万六千多米就出现富燃烧现象。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苏佳,也困扰着作战室内的其他飞行员们。同样关注着战局的地勤战士们,更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是战机引擎的问题,那么首先需要被问责的就是他们。
苏佳在思考的时候,还想到了,也许这一切都是孙韶峰故意为之的。也许孙韶峰发现了什么,然后利用了。否则这样的结果,难道都只能归结为运气?
望向旁边的这架普通的战斗机,苏佳竟感到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这次战斗的当事人之一孙韶峰还在非常淡定地检查数据,苏佳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通过无线电问道:“02,刚才富燃烧,你知道怎么回事么?”
很快,孙韶峰淡定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氧气稀少。”
“我也知道氧气稀少!可引擎不应该是这种表现。”孙韶峰淡定的话,有种让人无语却又暴跳如雷的魔力,苏佳当即就炸了,不过还是不解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孙韶峰转过头,有些奇怪的看了看旁边的战机。淡定的说:“温度过低,空气更加稀薄,战机实际升限降低。”
话一说完,不论是苏佳还是在作战室中的其他飞行员脑海中都像有一道光闪过,瞬间就想明白了。
空气的密度在所有物体中,几乎是最低的,同时也意味着,它的热胀冷缩程度几乎是最大的。
现在东北的地面温度已经接近了零度,同时战斗的时间是在夜晚,地面的温度甚至已经在零度以下。而学过高中地理的都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摄氏度,一万六千米的高度,气温已经降至接近零下一百度,受到低温的影响,海平面的气压高于平时,但是在一万多米以上的高空,则呈现出了反比的关系——气压降低。大量空气积压在低空,高空空气更加稀薄。
也就是说,这时的一万六千米高度的空气密度,已经与一万八千米的空气密度没有多少差别了。
想通了这些,所有人都对这次引擎富燃烧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想不通的地方也已经完全明白。但是心中对孙韶峰的评价,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孙韶峰在战斗中用到的战术都是因为知晓了环境因素,而做出来的战术选择的话,那么他绝对是那种让人感觉到恐怖的对手。
作战室的飞行员们,瞬间将孙韶峰排在了不想遇见的对手的前五名。
苏佳在想明白这次战斗的问题后,对孙韶峰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他们两人都在战机内,及时知道了自己的高度和外面的温度,也不能确定战机的极限实际升限。如果是计算失误,不仅仅战斗的目的达不到,甚至有可能发生事故。
苏佳现在就想知道一个事情,这些是否都是孙韶峰算好的。
“你怎么的知道战机实际升限?”苏佳没有问他“是否知道”,而是问“怎么知道”的,因为苏佳的直觉告诉他,孙韶峰就是知道。
孙韶峰手上的动作不停,通过多功能显示屏看着刚才随着01号坠落时的战机数据,依然淡定的说:“战斗之前感觉战机加力较慢,于是看了下引擎压力状况。六个增压舱,工作功率都在95%以上,算出来的。”
听到这里,苏佳被惊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然有人在战斗之前,还有时间和闲心看引擎状态。要知道,在刚才战斗时,苏佳可是全神贯注的与孙韶峰在纠缠,都差点被他抢到位置,而对面的这个人,竟然还能一心二用,同时还进行了复杂的心算将实际升限计算了出来。
想到这里,苏佳只有佩服之情。
作战室中的飞行员们也与现状的苏佳一样,除了佩服,其他的也想不到什么了。
战机引擎数据,一般是没有飞行员会去看的,战机座舱内有几百个不同功用的按钮,平时在巨大的过载中操纵这些按钮都是种困难,更别说去了解战机的情况了。
飞行员们一般只有在战机引擎出现故障或者受损的时候,才去看上一眼,然后能自己处理的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就报告地面塔台。实在不行就找个平坦无人的地方迫降或弹射。
很少有人去了解引擎的功率数据这种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东西。但是今天,就有一个人用这样的数据,完美的策划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论是从过程和结果来看,都注定会写进教科书里。
回到基地后,孙韶峰和苏佳二人都没有离开座舱,不过二人的战机是并列停放,相距十几米的他们,用无线电互相的聊着天。在灯火通明的机场里,看着这难的一见的风景,讨论着一会结束后……去吃点什么。
这么劳累的战斗,真的需要点好吃的东西来犒劳犒劳自己。
至于输赢,孙韶峰从第一局开始就不再关心,而苏佳,面对着现在0:2的情况,也已经放下了胜负。
第三局,就当做是发挥纯粹的战士间的较量,无关胜负。
很快,随着地勤战士们结束地面检查与加油,两架战机又一次的飞向天空。
这一次,两人又一次同时发现了对方。这次发现不同于第二局,两人完全是面对面的发现。虽然出发时都没有说出自己的战术意图,但不可否认,两人想到一起去了。都想着省去捉迷藏的时间,直接真刀真枪的用狗斗结束战斗。
一边,是已经有着两年正式飞行经验的老兵;一边,是天赋异禀的菜鸟。两人在夜空中,需要用到极多体力和技术的狗斗,最终谁能获胜,都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这次两人完全采取了搏命的打法,没有任何花哨的剪式飞行。两架战机从发现对方那刻起,就完全面对面直冲而来,中距导弹打完了,打近距导弹。两架战机在空中交错过几次后,近距导弹也全部打完,最后开始拼机炮。
这种战斗完全没有任何的花哨,但是却异常的凶险。
两架战机交错而过时,一旦有一丝的偏差,就会撞到一起。上千公里每小时的相对速度,会瞬间将战机撕成两半,飞行员甚至没有弹射逃生的机会。
战机每一次的交错而过,就是一次对勇气、胆量和反应的考验,在这么高速的状态下,真的是要凭借着运气才能击落对方。
最终,还是孙韶峰的运气好一些,或者说妖孽更加贴切。航炮的第一发炮弹就击中了驾驶舱。
看到模拟画面上直穿驾驶舱的炮弹轨迹,作战室内的飞行员们都响起了惊呼声。
这运气,逆天啊!!!
战机在告诉运动中,本身就会有一定幅度的抖动。并且两架飞机那么快的相对速度,要想击中对方的座舱,就像是在过山车上穿针引线一样困难。
而且在这么高的速度下,风向也会改变炮弹的轨迹,即使30毫米的炮弹弹丸重量不小,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第一炮就取得战果外,孙韶峰之后的几炮也全数击中了01号战机。要知道,机炮每次开炮时,战机都会受到后坐力的影响,炮口朝向有些偏移,这些偏移都是毫无规律可言的。可是在孙韶峰手里,这些偏移就像是故意的一样,正好就偏向了对方的战机身上。
经过这次的机炮对战,苏佳可谓是心服口服,一发炮弹击中那是运气,但是连着六发都集中,那就只能说是技术了。
“输得不冤”,苏佳心中对自己这样说到。
在孙韶峰与苏佳的第四组结束时,今天的战斗并没有完全结束,军中无戏言,说是安排到今天,就绝不会拖到明天。
也许,军队是最能治好人拖延症的地方吧(析木:我好像知道了什么……)。
况且,两人战斗结束时,还不到晚上八点,第五组有充足的时间战斗。
不过需要明天参加战斗的飞行员们已经提前回去了,第二天绝对是一大早就要开始战斗,飞行员们都知道养好精神的必要性,纷纷回宿舍休息。
留在作战室内的,只有第二天没有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们。
而地面上的地勤战士们,则没有多少的想法。地勤每天三班倒,大家按照正常排班即可。
漆黑的夜色中,两架闪着灯光的战机,静静的飞翔在平静的海面上,神秘,却又那么的美丽。
=============================================================================
电脑出问题了,昨天该上传的章节,现在才拿别人的电脑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