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也想到了这个方法,却没料到你们用得如此彻底。”楼云瞟了一眼李墨兰的面妙,知道季大雷是防着他对李墨兰有不轨之心。他干脆地站了起来,似笑非笑地看着季大雷,“唐坊里,你的对手不少吧?她这样的女子恐怕不只你一个人喜欢?你为她不要命了,结果可是便宜了别的小子。”季大雷一声不吭,只是紧盯着他。“……死脑筋。”楼云笑骂了一句,倒也欣赏这小子的悍勇之气。他瞟了一眼自己脚下被打晕的李墨兰,又看看阵眼里的部属:楼已一刀压在了万根生头顶,离着季大雷只有两步远。……楼云看着这两相僵持的形势,回想着刚才李墨兰被他捉到的过程。那时因为误伤了万根生,他追丢了李墨兰,他便也懒得再费功夫。他如同闲逛一般在两个俘虏面前走了几步,最后还是站在了万根生的身前。“李姑娘,只要你不阻碍我出阵,让我离开,你多的是时间来替他治伤。否则这小子就算不死在这里,将来伤重难治也不能怪我了——”四面仍然漆黑寂静。他刚才那一脚踢得有多重,李墨兰不可能不知道。就算他的伤药能保住这唐坊坊丁的元气,但如果不早点送回山下去治伤,这小子将来到底如何,只怕是难料。年纪轻轻成了个废人也不是不可能。季大雷着急发怒的样子,当然不可能是全装出来的。李墨兰想必也会担心。“我只数三下——”他耸肩一笑。楼已随之而动,在手里挽了个漂亮的刀花,刀锋一顿,压在了万根生的头顶上。他刀下的万根生当然根本出不了声,他仍是晕迷着。努力向外面吐着血泡儿。季大雷一声不吭,紧紧抱住万根生的头,林子里李墨兰还是没有出声,楼云对着林子深处,不紧不慢数到了第三下。楼已的刀还没有动,他们终于听到了一声冰寒女声。这声音从他们的身后响起。道:“住手。”一瞬间,他听出了她的声音沙哑,带着些让人心神摇动的意味。并不是月光树林里的生蕃女子叽叽喳喳,连比带划和他说话时的清亮。他转头看去,就见一个欣长修美的身影站在了林影之间。出了阵法。李墨兰离他不过只有十步左右。因为距离太近,他当然没有和再继续谈条件。临阵反悔直接去捉她,顺手把她打晕抱回来——于他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李墨兰出来时,应该早就料到这样的结果了。只是他没有料到,季大雷这小子对她死心踏地到如此地步。……“你是觉得楼已的刀不快?”他笑着双手抱胸,站在李墨兰身边打量着季大雷,“还是你们唐坊的火器。果真足够厉害?”“……你们退到林子里,我就把路告诉你们。”季大雷不回答,只是盯着他。嘶声叫着,“走远点,退到林子里去!”“……你还真是不怕死。”楼云笑了起来,他们都退到到处是油的林子里,当然就更不能把他怎么样了。否则他随时会把火弹爆出来。同归于尽。而他楼云,刚才他抱着李墨兰停在在隔火带的边沿。也是防着季大雷。他看了一眼和季大雷只隔了两步远的楼已。有他在,他们虽然不至于完全被季大雷胁迫。但唐坊的火弹到底是什么程度,他没有把握。他不由得笑了起来。因为有三个家将在唐坊被围。为防万一,他本来是要抓拿下这一女两男。将来也好从那女坊主手里把几个家将换回来。没料到这三人却居然有这样自保的本事。所以他没再坚持,只是瞟了一眼李墨兰脚上的鱼皮靴。他确认那靴子里没有机关,不会让她的身材平白无故长高半寸。她绝不是她。“……我们走。”他向家将们打了手势,让他们随他离开,楼已压后。他当然已经摸深了出林的方向。不需要季大雷的指路。天色是黎明前的漆黑,桉树林离驻马寺很近,家将们分散着纷纷向寺院东侧门暗潜而去。山路曲折,他远望着佛寺的塔尖灯光。眼看着驻马寺侧门在望,楼春追在他身后,低声道:“大人,楼蟋儿他们从唐坊逃出来了。”残月扑面,他知道,楼蟋儿就是陷在唐坊的三个家将之一。两个时辰前,他们暗袭季家小院不成,而被围在东坊。“季辰虎倒也没有失言。”他深知其中有季辰虎的掩护,笑问着,“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直接从西山道上驻马寺,已经和楼铃会合了。”“……还算是不笨。”他眼神一动,“让楼铃来引路,让他们三人去取信吧。”“是,大人。”清凉的凌晨山风中,楼春应命时是一脸笑意,楼已听到这里,也暗暗松了口气:今晚的事情总算开始顺利了……楼云越过驻马寺墙头,踏进空空的寺奴寮,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楼铃,而是谢国运身边的小厮谢药头。同一时刻,季青辰离开了秋荻院,终于到达了空明大师的圆止佛斋。廊板上是六间相连的板屋,她看到了法止僧官的房间里,有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法止和法显都已经在等着她了。斋里的寺奴打着手式,暗示着这佛斋里还没有外人潜入。而最后的那间斋房里。佛灯明亮。她移步走了过去。当眼看到的,还是空明盘坐在蒲团上,苍老的身影。“……慧空来了……”她爬进屋,忍着泪,慢慢挪近到了他的面前。她感觉到了。这曾经给予过她温暖的老宋僧,确实已经停止了呼吸,“慧空来晚了……”她轻轻握住了他冰冷的,还缠着佛珠的老手。眼泪落在了他苍老脆薄的皮肤上。“慧空很快就要回大宋了,我还没有告诉你,我在金国买了一座大宅子和十几个田庄。”她哽咽着。说着她在金国洪灾地贱时,托黄七郎给她买下的户籍和田地,比起嫁到陈家,她回大宋还有她必然要去办的事情。“等我去了金国,就把你送回五台山。你高兴不高兴……”……隔壁屋子里,直柱灯盆上油灯明亮。姬墨向法止、法显两位僧官深施了一礼。“多谢两位大师。”板屋中,两个寺奴抬出一口旧黑木大箱放在屋子中央,箱盖陈旧的莲花纹铜锁口上挂着一把重锁。姬墨取出了季青辰给她的钥匙,上前轻轻地开了锁。团子一样肥胖的法显也盘坐在蒲盘上,看到他手里的宋制钥匙。这年轻却福气团团的和尚有些皱了眉。虽然这钥匙应该只有一把,也不是普通锁匠能复制。但他记得两个月前,师兄法止差人去了国守城。他请了一个铜匠回寺里。说是为了修补重华殿中的铜佛像。法止以往是不关心这些寺务的。而他也听说。那国守城里的老铜匠曾经和宋匠学过治铜治锁的手艺。姬墨揭了箱。箱中也并没有他猜测的珠光宝气。堆满的全都是一册册旧佛经。僧衣磨响,探头过来看的不仅是四面的寺奴、库丁,还有法显僧官。他看到佛经便惊噫了一声。回头看向了蒲盘上的另一位年轻僧官——师兄法止。法止生得面色清淡,额头有一颗天生的肉圆痣,正捻着佛珠为师尊默念往生经。在灯光下,果然是宝相庄严。“都是梵语佛经。”法显告诉他,法止僧官似乎早有所知,便也只是点了头。姬墨看那梵话佛经书页上。不时有几个汉字的旧印章,便也知道它们的来历。这些佛经。都是老宋僧多年来收集到的流失佛经。它们本来是中土僧人,经由万里跋涉。从天竺圣境带到中原的。又经过了战乱,才流失到了海外。不过,他也在箱子一角看到了两个堆叠在一起的小铁木箱子。并没有上锁。他伸手再打了开去。第一只铁木小箱子里果然是银光满眼,让他吃了一惊。他也是唐坊里见过无数珍奇的老手了。他一眼就认出,小箱子里是一整套纯银佛器。粗粗一看,就有银水钵,银摇铃,银佛牌,银香炉座、银泊莲花等物。更少见的是,这些银器都是古物。他伸手取了一只,在灯下细看,有一只银摇玲法器上还印着东大寺鉴真师的佛印。他知道,这位是唐末时东渡扶桑传法的高僧。这就是空明给她准备的嫁妆了。果然不菲。至于下面第二只铁木小箱子,他只要伸手一拿,就知道里面是上百封的信件。当然都是大娘子写给空明的书信。“大娘子说,这些也不带走了,就准备在老禅师面前焚化了。”正说着,外面的脚步声杂,圆止佛斋外走进了两排的小沙弥,在念着超渡经文。他们来接空明的法体到前殿佛会,颂经追魂。法显和法止同时站起,颂了一声佛号。院子里的火缸前,还堆着空明大师要求焚化的各类遗物,及各院寺送来的祭礼。而姬墨知道:十二位老宋僧里,包括空明大师在内,有五位老宋僧是希望归葬山西五台山金阁寺旧地的。另外七位,包括大娘子十分感激的一位不知名老武僧,却并不在意。按他们的愿望,大娘子早已经把烧化的舍利撒在唐坊外的东海中了。一念起,一念灭。无牵无挂。(未完待续)p:鞠躬感谢童真无暇的粉红票,鞠躬感谢d12的5张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