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十四章 大儒蔡邕
    “回主公,给蔡邕蔡中郎准备的礼物已经准备齐全了,邴大人命卑职前来问主公是否即刻起程前去拜访?”一名贴身侍卫快步走到公孙易秋身旁轻轻问道。

    “好,我们即刻起程,陈烽现在何处?还没有回来么?”

    “回主公,陈烽已经回来了。是否请他进来呢?”侍卫回应道。

    公孙易秋点点头:“还是让陈烽与我一起前往蔡府,我有话问他。”侍卫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在邴原与赵云等人陪同下,公孙易秋走出客栈大门,目注长街。一派繁华热闹景象,街面中虽然临近傍晚,天色将晚,但依然是人群穿梭不停,灯火将大街映照得明如白昼,真不愧是名都大邑的通街闹市。街道两旁布满各行各业的店铺,酒楼,食店等,林立两旁。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热闹。尽显帝都风范。

    “蔡大人府邸距离此处远近如何?”公孙易秋见街中如此繁华,夜间景色非常优美热闹,很想步行,因此转身问身旁的陈烽道。

    “蔡大人官邸距离还有一段距离,这条洛水,把都城一分为二,成南北两部分。街、坊、商家均分布在城南和东部。北城则是皇宫所在之地,而北城又分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皇城内东西有四条横街,与南北三直道交错,中央大道居中轴线,丞相、相国,公卿王侯等官邸分别排列在大道两侧的横冲,众星拱月般,不离皇宫左右。而宫城则是皇帝所居住接见大臣之地。蔡大人府邸就在皇城之中。请主公上马车吧。”陈烽见公孙易秋问到自己。连忙近前解说一番。

    “既然这样,那就坐马车去吧,礼物一定要带齐全。陈烽你跟随我左右。与我说说那苻衣与徐晃的情况。我们边走边聊。”说完,公孙易秋也不在坚持,纵身跃上早已经准备妥当的马车上,将头探出车窗外吩咐前来送行的许楮与鱼儿姑娘道:“许大哥,易秋去去就回,客栈中的事情就摆脱许大哥了,鱼儿姐姐也就拜托你多多照顾。鱼儿姐姐,小弟走了。”众人挥手告别。

    一行四十多人由赵云带领下陪同邴原保护着公孙易秋直奔西城而去。

    “陈烽,今日午间所碰到的苻衣与徐晃是什么来历?快与我说说。”车窗纱帘掀起,公孙易秋探头出来道

    “回大人。果然不出大人们所料,此苻衣来头甚大,在偌大洛阳中可以算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名气甚大。乃民间街坊之间流传洛阳四少之一。而那徐晃乃车骑将军杨奉手下校尉据说能为了得,是一员猛将,曾经立下赫赫战功。”

    “哦,洛阳四少,这苻衣为其中之一,那另外三人你可曾打探过吗?”公孙易秋听到那苻衣果然有些来头,不免好奇之心更加浓厚,对于洛阳四少其他三人也是非常在意,继续问说。

    “这个小人也已经打探清楚,其他三人则其一为袁熙,乃中军校尉袁绍次子,隶属当朝权贵国舅爷大将军何进一脉,气焰极为嚣张。其二董祀乃蔡大人门生也是司徒王允心腹,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甚得王允喜欢。其三为越骑校尉伍孚,实力超群,武艺高强,乃军旅出身。”

    “啊,原来这洛阳四少背景都非寻常,这苻衣有隶属那一脉呢?相信也绝对不比其他三位逊色吧。”

    “是的,这苻衣的确来历不凡,乃当今一手遮天十常侍之首张让的义子,帝都有数富豪之一苻氏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富可敌国。”陈烽的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原来这苻衣居然有如此背景,难怪并不在意大人您的身份。此人既然是买卖人出身,那大人可要好好结识他了,也许此人对于我们辽东将有莫大作用。”与赵云并辔同行与马车另一侧的邴原听到陈烽这番话,不禁插言说道。

    “邴先生所言极是,他身后代表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觑。看来我们还要小心应对此人,既然我们在京城中还要耽搁一段时间,苻衣的事情以后在谈吧。陈烽,我们距离蔡府还有多远呢?”公孙易秋点点头,心中对于这洛阳四少都留下深刻印象,毕竟这四人分别代表了京城中不同的势力,心中知道这些人必定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也打定主意要逐个会一会这洛阳四少究竟有何能为。想到这里公孙易秋将言辞一转,将话题转移到即将要面对的蔡邕身上。

    “转过前面的街道,再行过横跨洛水的洛阳第一桥天津桥就进入北城地界,也就到了王公大臣居住之所了。”陈烽打量着周围环境,凭借白天的记忆为公孙易秋等人解释说。

    “那么这位蔡大人名声如何,陈烽可曾打探清楚么?”

    “公孙大人,关于这蔡邕其人,下官倒略知一二。”邴原见公孙易秋提及蔡邕,忙接口。见公孙易秋将头扭向自己后,邴原继续说:“这蔡中郎乃陈留圉人,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乃文学界泰斗人物。下官极为钦佩,同知交好友谈论时,时常会提及此人。管大哥与下官都甚为尊重蔡中郎,视为偶像。恨不能时刻聆听教诲。尤其此人书法极为了得。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乃当世文学。书法大家。没有想到今天,邴某居然可以与文学界传奇人物会面,真是没有想到哦。”

    “原来这蔡中郎居然有如此高的名望,连鼎鼎大名,闻名天下的一条龙头都这样尊崇。易秋也要好好见识,见识。爷爷结交的朋友果然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平日中虽然听说过此人,但易秋的确没有想道蔡邕其人居然在儒生士子中有这么大的名望。”公孙易秋见邴原对于蔡邕如此推崇,颇感意外。对于爷爷公孙宏德嘱咐一定要到达京师后,第一步就是要拜访此人,而且一定听从蔡邕安排的作法有了一丝了解。想着想着,爷爷公孙宏德等人身影逐一浮现,公孙易秋思绪流传很远…………。

    行进中的马车停顿下来,“大人,蔡府已经就在眼前了。”陈烽沉稳清晰的话语传到公孙易秋耳中,蓦地将公孙易秋唤醒:“哦,那快快叩门,递上拜帖。”说完,整了整衣衫,步下马车来到蔡府门前。

    "老爷,门外有自称辽东故人公孙之后前来拜会,大人是否接见。”家仆蔡忠急匆匆自门外跑进书房,高声禀道。

    忧心朝中琐事,郁郁寡欢的蔡邕正茫然立于窗前。朝中奸权当道,宦官横行,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与当朝大将军何进,何皇后一脉整日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灵帝刘宏身体日渐衰落,却依旧酒池肉林,寻欢作乐。纵容常侍卖官敛财,横行霸道。满朝文武稍有忤逆必遭横祸,满门屠戮。如果这样长久下去,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基业,终丧于阉人之手。无尽感伤自己壮志难酬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唉,蔡邕长叹一声,大汉皇帝刘宏近内侍,远贤臣,荒淫无道,长久下去由此可见这大汉基业社稷距离崩倒不远矣。正忧虑间,听到家人说辽东故交公孙之后前来拜访,心头一阵大喜,将朝中烦恼暂时丢弃一旁。猛然转身急切道:“快,快,有请,老夫前去更衣,请他们客厅相见。”

    客厅中摆设虽然简单,却显得格外干净儒雅,步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之中都是满壁书法篆帖,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公孙易秋等人完全被满堂字画所迷,由衷发出阵阵感叹。真是巧夺天工,妙笔生花。

    “诸位大人。我家老爷正在更衣,请诸位品茶。老爷稍后就到,请上坐。”蔡忠将公孙易秋与邴原引领坐好,一旁家丁早已经将香茗奉上。赵云傲然站立公孙易秋身后。

    一阵略显急促脚步声音传来,内房门帘一挑,里面走出一位白杉儒服老者,中等身材,相貌清瘦而又圆润,两鬓添霜,宽广的额头显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静中却隐带一股忧郁表情,文静儒雅,儒者学人的风度。令人望而生畏,高不可攀。

    公孙易秋知道此人定是自己此行所要拜会之人,蔡邕蔡中郎。急忙起身,抢步上前,撩衣双膝跪倒,恭声叩拜:“辽东故交之后,小子公孙易秋奉辽东公孙氏宏德公之命特来拜会。小子这厢有礼了。”三个响头磕于地上“砰,砰”有声。

    “啊,难道说你就是宏德公的后人不成,快快请起,我们坐下说话。”蔡邕见公孙易秋如此大礼连忙伸手相搀,牵着公孙易秋的手,上下打量着。

    见公孙易秋起身后,蔡邕命公孙易秋落座。在他对面仔细端详良久,才微微一笑开口道:“你自辽东而来,自称公孙易秋,莫非就是近年来威震辽东,率领辽东军民大破鲜卑异族侵略的少年英雄吗?”

    “蔡大人过誉了,小子愚笨。不过是机缘巧合,全赖我大汉军民骁勇善战,齐心团结,才得以击退强敌,保得平安。一切都是爷爷的功劳,小子年纪幼小,尚不堪大用。不敢当英雄之称。”

    “哎,不要蔡大人如此叫法。显得非常生分,当年我父与宏德公交情莫逆,世代至交,我与你干爹公孙康也是交情决非泛泛,老夫年纪稍长几岁。易秋叫伯父即可。”

    “是,小子遵命,那小子就恕罪遵命了,蔡伯父。”公孙易秋见这当代大儒,如此亲切的口气,清楚晓得蔡邕已经将自己当作子侄一样看待了。点头称是,扭头将邴原与赵云唤至身畔为蔡邕引见。

    “蔡大人您好。学生邴原有礼了。蔡大人才名誉满神州,学生今日得见真三生有幸。”邴原快步来到蔡邕面前,一躬到地,略显激动的说道。

    “什么邴原,难道是有龙尾之称的邴原吗“。

    “惭愧,正是学生。”

    “素闻华夏一条龙,分龙头,龙腹,龙尾三人各个有经天纬地之才,博学广闻,天下闻名。今日老夫居然在自己家中得见,真一大幸事,哈哈。不知道邴先生旁边这位将军又是何人呢?”

    “末将常山赵云现主公麾下效命听差,赵云拜见中郎蔡大人。”赵云龙行虎步,器宇轩昂也走到蔡邕面前躬身见礼。

    “赵将军器宇不凡,英伟挺拔,如此英雄人物,老夫阅人无数,赵将军这般人物却是少见。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易秋贤侄手下真是高人名士辈出,有邴学士与赵将军这样才子,豪杰辅佐与你,前途不可限量!将门出虎子,看来宏德公公孙一脉将由贤侄手中发扬光大了。”蔡邕挨到椅背处,轻捋胡须,拍桌油然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