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午后,杨纵英独自一人坐于房中,取出凤翎剑仔细研究。如今正逢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之时,屋外蝉鸣不绝于耳,烈阳高照,山中万物都被烤得炙热。唯独手中这把凤翎剑,剑刃寒气逼人,触之一阵凉气深入骨髓。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忽听门外有人高声道:“屋内有人吗?”
杨纵英忙收起宝剑,起身快步走到门口,将门推开,屋外热气“呼”地涌入房间。
用手遮着阳光向外观瞧,却见一年轻人,身穿道袍,头顶方巾,此刻满头大汗,想是热得不轻啊,正坐在门外,筋疲力尽。再看他浑身是土,衣服破损,狼狈不堪。
“终于见着人家了,没想到这深山里还有人住啊。。。”
“阁下是?”
再看那道士,起身行了一礼,道:“哦,我乃是青城派弟子,马明钧。今日进深山来采药,不料翻开一块石头之时,里面窜出一条毒蛇,险些被咬到。我一时惊慌,滚落山崖,迷失了方向。故此落得如此境地。。。”
“快请进,来里面避避酷暑。”一听是青城派高徒,又是道家同门,杨纵英哪敢怠慢,忙将马明钧让入屋内。
大致清理一下,又打来水洗把脸,喝了几口茶,这马明钧方才缓过劲来。
“感谢老弟啊。。。但不知您是何来历,为何隐居于此深山之中?待我回去,准备一下,改日定当登门道谢!”
“不必客气,其实咱们也算是同门。我乃是武当派弟子,去年武当惨遭灭门之祸,幸亏我逃了出来,也无处可去,便来青城山隐居修行。”
“哦。”见杨纵英说的坦白,那弟子便也点了点头。
二人随后又畅谈一番,直至日渐黄昏,气温下降,这才依依惜别。
杨纵英对此事并未挂心,却不料,两日后的晌午时分,那马明钧又来拜见杨纵英。说一番感谢之语,送些特产,便开始说正题。
“杨贤弟,我那日回青城派,将我的经历向掌门余涯子道长一一讲明,掌门道长闻听你乃武当高徒,又隐居与青城山中,对你很有些兴趣,想请您去道观一叙,故派我来请。”
杨纵英一听,欣然应允,简单收拾下,便随着马明钧一同上路。
一路无话,走了能有两个多时辰,终于到了青城派所在之地。
顺着石阶缓缓上去,迎面便是青城派大门,大门上挂一金匾,上书三个大字:常道观。两侧有对联一副,曰:
胜地冠两川,放眼氓峨千派绕;
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再看,庄严的殿堂与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起落,把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四周峭壁陡岩,群山拱揖,建筑与自然山水交相映衬,分外幽雅。
进得门来,三清大殿便赫然现于眼前,这便是青城派主殿。此刻,那青城派掌门余涯子正在殿内等候杨纵英到来。
通禀一番,杨纵英正准备入内,却见殿内一道长主动迎出门来,一见杨纵英,满面笑容,拱手行了一礼,道:“武当高徒前来拜会,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杨纵英举目观瞧,但见这位道长:
仙风道骨,高不过七尺,细条条的身材,面如晚霞,花白须髯散满胸前,高绾牛心发卷,金簪别顶,身穿青色道袍,手执拂尘。身旁边还有一举剑的小道童。
这位,正是当今武林赫赫有名,青城派掌门,人送外号飞仙剑的余涯子道长!
见掌门亲自出来迎接,杨纵英受宠若惊,忙施以大礼。
随即,二人客套一番,余涯子将杨纵英让入殿内,双双坐定,又有道童端来茶水,三口下肚,余涯子道:“你的身世经历贫道已听马明钧说过,去年那场浩劫不仅险些使武当派灭门,更是中原武林的极大损失啊,张真人所创太极绝学险些就要失传。所幸张真人如今又回到武当山重整门派,实乃武林幸事。又有阁下幸免遇难,选中青城山修行,但不知你这武当派的武功已经练至何种境界?”
杨纵英忙起身回道:“回禀道长,我年纪尚轻,练武时间不是很长,这武功也只能算是入门阶段。此番来青城山,主要是想远离世俗,只身一人过些清净日子,权当是躲祸避难而已。”
“哈哈,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已如此深藏不露,还跟我这客气啊!”
“在下不敢。。。”
“罢了,武当派和青城派也算是同根同源,都属道家。虽说青城派历史悠久,沉淀厚重,但是,却不及千年出一个张三丰!你们那张真人,创立武当派,武当武术这些年早已独树一帜,傲视天下。更被誉为内家之宗,其内功心法,轻功,拳,剑,刀,阵法,皆是独步武林。真真是难得啊!”
听余涯子夸奖师父,杨纵英心里美滋滋的。其实自己对青城派武功也是有些了解,并不似余涯子所说那样,看来这老道还真是谦虚。
“余真人过谦了,武当武术讲究实用性,但说到修身练气,还是青城派更胜一筹。”
余涯子闻言,点点头:看来这小子还是有些见识的。随即说道:“说到青城派的内功,那可是由“天师”张道陵祖师爷一脉相承的,与武当太极功法有所不同,本门派所练乃是玄门太极功法。
祖师爷曾说:采补之道,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则我命亦不不坏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
从中便可看出,武当派主要讲究修炼自身,通过个人修炼来不断提高身体能级。而青城派则讲究与大自然的和谐交汇,充分融于自然万物,与天地万物共生。。。”
二人又聊了很多,期间气氛十分融洽,也算是慢慢熟识,互相有了些了解。
眼看时候不早,杨纵英起身就要告辞,余涯子便又亲自来送杨纵英。来至大门外,余涯子道:“你就在山上踏踏实实住着,有何需要帮忙之处,随时可以来找我。”说罢,将手轻轻搭在杨纵英肩头。
杨纵英一拱手,正要低头施礼道谢,却忽然感觉肩头上那只手化作万钧之力压了下来,一股排山倒海的气流由肩头传遍全身。如若常人,经这一下便会五脏俱损,瞬间倒地身亡。还好杨纵英也算是练过,忙将全身力气汇聚于肩头,死死向上抵抗。
力量越来越大,杨纵英实在无法抵挡,只得往下一栽歪,算是认怂了。
旁人当然不知这里面的玄妙,还以为杨纵英比较腼腆,躲了一下。
再看余涯子,哈哈大笑,对杨纵英也是拱手行礼,道:“阁下路上小心,恕贫道不能远送了。”
杨纵英连作三个揖,转身头也不敢回,慌忙离去。
余涯子望着杨纵英渐渐远去的身影,微微一笑,对身边道童小声道:“武当高徒也不过如此嘛,还以为是何高人来山里修炼,看来不足为虑,且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