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将书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
上郡大将军府。
“蒙恬,接旨!”风尘仆仆的黑衣使者手握诏书。
黑衣使者是帝国最高级别的信使,只负责传递皇帝的旨意。接到旨意后须同时使用两匹骏马相互交替,不休不眠、昼夜不停地赶路,时速最高可以达到八十里,途中常有骏马累跨而毙命的。
其次是灰衣信使,负责全国官军的通信。这一级又根据信息的紧急程度,分成特急、加急和紧急三种。对于特急的信息,接信息后也必须立即使用两匹骏马相互交替,不休不眠、昼夜不停地赶路。对于加急的信息,接信息后必须策骏马立即出发,但只需一匹骏马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只要保证时速不低于六十里即可。对于紧急的信息,接信息后必须立即驱马出发,但只需一匹普通的马白天赶路,晚上休息,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即可。
最低级的是白衣信使,负责全国百姓的通信。这一级不分紧急程度,都按普通信息处理,只需一匹普通的马白天走两趟,一趟三个小时,其余时间休息,对行进速度没有要求。
蒙恬将军身披一玄黑色披风,带着府内众将领齐唰唰地单膝下跪,口中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黑衣使者娴熟地抖开诏书,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蒙恬,你身为大将军,带着朕的三十万精兵驻守边疆十几载,耗费多少粮草,却没有为朕开拓一疆半土。不仅如此,朕把不孝儿扶苏交给你管教。你不仅没有好好教育他,还纵使他三番五次地写信责难朕。”
念到此,黑衣使者迟钝了一会,才又缓缓接着念道:“蒙恬,你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你罔顾朕对你的信任和器重,你作为人臣却不忠信,可知罪。朕令你立刻把军权交给裨将王离,然后与扶苏一起自刎吧!”
始皇帝的旨意,连黑衣使者都有些始料不及。更别说是众将领,还没听黑衣使者宣完旨,早已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起说法来,“怎么可能?陛下怎么能这样对待大将军?”
这样的旨意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蒙氏家族一直以来都是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祖父蒙骜、父亲蒙武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蒙恬将军的信义和勇猛更是家喻户晓,百姓称赞为“中华第一勇士”,深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大秦帝国建立后不久,他就领始皇帝之命统率三十万最精锐的将士北击匈奴,迅速扭转了匈奴对大秦帝国长期骚扰和不断蚕食的局面,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走大漠以北七百里,而且彻底摧毁了匈奴的信心,使匈奴再也不敢南下而牧马,彻底消除了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
如此信义勇猛,如此丰功伟绩,天下人皆知。即使蒙恬再怎么没有教育好太子扶苏,让扶苏屡次触怒龙颜,也不至于到让他自刎的地步。
虽然众将领纷纷为他感到不忿,但蒙恬将军却“铿锵”一声拨出腰间的宝剑,说道“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便欲将宝剑往颈上划去。
众将领见状,急忙抢过宝剑,劝慰道:“将军,且慢,这里面可能有诈啊!”
“我不许你们乱说。这是陛下的亲笔诏书,怎么会有诈?是我罪该万死。我身为大将军,本该为陛下开疆扩土,尽心辅助太子殿子,是我辜负陛下的厚爱!”蒙恬与众将领早已是泪流满面。
蒙恬顿了顿,仰天长叹一声道:“只是我害了太子殿子,他还要继承帝国的大统啊!”便欲再次挥剑自刎,却又被众将领死死抓住双手阻止。
蒙恬泣不成声,自言自语道:“太子殿下啊!是微臣害了你!上天啊!太子殿下死了,这大秦帝国真要落入那些整日沉迷酒色的昏庸之徒手中吗?”
“大将军,大将军,你别这样。待我等众将领上书陛下,求他收回旨意。”一名长相俊秀的年青将领跪在地上,紧紧地抱着蒙恬将军,泣声哽咽。
“是啊!大将军。要是陛下不从,我等愿陪大将军一同共赴九泉。”众将领合声劝慰道。
“众将领,万万不可。你们要好好活着,还要为大秦建功立业。”蒙恬拭去眼泪,转身跪趴在黑衣使者身前,哀求道:“我蒙恬死不足惜,只求使者大人不杀太子殿下,他是帝国的唯一希望啊!”
眼前此情此景,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不已,但作为黑衣使者,他们的使命就是百分百地传达贯彻始皇帝的圣意,容不得丝毫怜悯。
黑衣使者每次传达的旨意,都是始皇帝的重大决定,不是破格提拔,就是赐人死罪。他们见惯了接旨者的欣喜若狂或生死离别,早已变成了无情无义的传话筒,世间的任何情感仿佛都不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但这次,黑衣使者真的有些迟疑了,蹲下身来扶起蒙恬将军,劝慰道:“蒙将军一门忠烈,而太子殿下仁慈不阿,世人皆知。大秦有蒙将军和太子殿下这样的人,是大秦之幸,也是百姓之福。只是圣意在上,微臣不敢违背,也不知如何是好啊。”
“只求使者大人帮帮殿下,怜悯天下百姓,留下殿下的命。蒙恬万死不辞。”蒙恬还是苦苦地哀求道。
“只是陛下那边,活要见人,死要见人头啊!”黑衣使者露出一脸难色。
“请使者大人帮帮太子殿下。”众将领见黑衣使者不肯答应蒙恬将军的请求,纷纷叩首哀求道。
“只是……”黑衣使者不知如何是好。
“陛下糊涂,若一定要杀殿下,我也不想活了,我愿与蒙将军一同誓死保卫殿下。”那名长相俊秀的青年将领忽然站起身来,拔出腰间的佩剑,愤怒地吼道。
其他将领见状,纷纷拔出腰间的佩剑,合声吼道:“我等愿与蒙将军一同誓死保卫殿下。”
“王离,这是大逆不道,万万不可胡来!”蒙恬抓过青年将领手中的剑,用力插回剑鞘中。
蒙恬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令众将领收回佩剑。顿了顿,恢复了往常身经百战的淡定,平静地对众将领说道:“我蒙恬一人的过错,就由我一人承担。众将领不得胡来。”说毕,便挥剑自刎。
众将领欲再次阻止,但已来不及了,顿时鲜血四溅,蒙恬魁梧的身躯轰然倒下。顿时,大将军府哀哭声四起。
“蒙将军,不要啊!”闻讯慌忙赶来的扶苏哭喊着冲进大将军府。但为时已晚,见蒙恬将军已倒在血泊中,扶苏全身瘫软倒在地上,抱着蒙恬痛哭道:“蒙将军,是我害死你啊!”。
说毕,扶苏“铿锵”一声拨出腰间的宝剑,吼道:“蒙将军,让我陪你九泉下同行吧!”便要挥剑自刎。
众将领见状,奋力夺过扶苏的佩剑。
“殿下万万不可啊!将军希望殿下能好好活下去,为了帝国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好好活着!”王离紧紧抱住扶苏,一哽一咽道。
“是我害死了蒙将军,我怎敢独自苟活下去啊!”扶苏早已泣不成声。
不知是被眼前的一切所触动,还是忽然心生怜悯。黑衣使者好像已经忘记自己的使命似的,也赶紧拉住扶苏劝慰道:“殿下,你万万不可自杀啊!容微臣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在黑衣使者和众将领的再三劝慰下,扶苏终于放弃了自刎的念头。
由于根据大秦的典律,无论王侯将相,还是皇亲国戚,被赐死的一律不得立碑丰葬。当晚,众将领在黑衣使者的吩咐下,匆匆把蒙恬将军的尸首埋葬。又在一旁弄了一个空墓,当作是埋葬太子殿下的。
第二天清晨,黑衣使者挑选了一个与太子殿下有几分相似的死刑犯行刑,带上死刑犯和蒙恬将军的头颅,策马飞奔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