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将书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
赵政从尉缭那里得到了有关张良的所有情况: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好云游四海,广结豪杰,自小聪颖过人,琴棋书画皆精通,尤其是在围棋方面更是天赋异禀,能够一人同时对弈十人而轻松获胜,后又偶得黄石公《太公兵法》真传,潜心研习,深明其中韬略,可谓是一个文韬武略、不可多得的旷世贤才。
尉缭还向赵政讲述了张良得黄石公真传的一段轶事:
一天,少年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愕然,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把鞋捡了上来。没想到,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把鞋穿上。
此时的张良正值血气方刚的时候,哪里受得了这等欺负,心中早就想挥拳揍他,但见老人慈眉善目,神仙道骨,因而还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穿好鞋后,老人非但没有感谢他,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一脸茫然,望着老人远去的身影,呆视良久,却见那老翁走出里许地后,又返回桥来,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一头雾水,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早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就扬长而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还是晚到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心想这老翁是在故意刁难他,心生不服,索性半夜就早早到桥上等候。
这次,老人终于无话可说,于是送给他一本书,道:“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
天亮时分,张良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惊喜万分,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
这件轶事让赵政大呼惊奇,他立即下令全国各地官府找寻张良此人。
此时的大秦各地虽动乱不断,但此前李斯建立的户籍等制度依旧非常完善高效,不久官府就在通城县山野一带找到了张良,将他立即送到咸阳。
得知张良到达咸阳,赵政亲自带着满朝文武百官在城门前迎接。
此时的张良既无功又无名,这样的礼遇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只有赵政才能有如此慧眼识才,也只有赵政才懂得如此尊重天下的贤才。
张良受宠若惊,远远见到赵政就立刻下马跪拜叩首,道:“张良感涕陛下如此厚爱,愿穷尽毕生之才为陛下效力。”
赵政见他资质伟岸、眉目如画、仪表堂堂,果然是一表人才、不同凡响,甚是欣喜,与他略为交谈后,亲自牵着张良的手,一同乘坐六驾辇车回到了咸阳宫。
回到宫后,赵政原本想让舟车劳顿的张良好好休息后再来向他悉心请教。
张良年纪轻轻,却受如此厚待,心中早已认定赵政就是他伏蜇以待的明主,便顾不得休息,毫不保留地向赵政献出了自己对天下形势的看法和对策:
张良认为秦军不应不分轩轾地四处平乱,而应该根据天下各个势力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逐个加以击破。
他向赵政建议紧紧抓住项羽和刘邦两股不同性质的主要反秦势力,集中精力对付他们,逐步掌握平乱的主动权。
对于项羽,由于他一心只想恢复楚国,可暂时采取坚守策略,立即向章邯派出援兵,据黄河天险坚守,不主动出击,想必项羽无利可图,便会撤兵回楚地,不会轻易主动进攻关中。
而对于刘邦,势力稍为弱小,可集中全部力量对他进行穷追猛打,将他逼入困境,彻底打击他通过趁乱起事捞一把的念头,再以高官厚禄招安他。他本来就是一个现实的市井小民,又当过大秦的亭长,想必他一定求之不得。
这样一来,秦军既可以避免分散兵力与乱军进行胜负难料的多头作战,又可以有效瓦解乱军的团结,一举两得,为最终彻底消灭乱军争取时间,积蓄实力。
赵政完全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年轻人竟然对天下大势如此洞悉,策略如此精妙,大为震惊和欣喜,直呼相遇恨晚。
此前,在听到有一个小小的亭长刘季自立为“汉王”的报告时,他就极为震惊,同时也感到忧心忡忡。当年,就算是陈胜、吴广起乱,也是假借“楚国”名义,而现在竟然有凭空自创王位的,如果不及时遏制住,天下人恐怕会纷纷效仿,那后果将不敢想象……现在,张良向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对策。
但是,赵政马上想到王离全军已覆灭,而亡命铁军丢尽帝国的颜面,统领章邯不可再用,自己如今缺兵少将,拿不出什么力量来实施张良的妙计,不无感慨道:“可惜……”
未等赵政将自己心中的难处讲出口,张良就已如同神卜般,开口道:“陛下想必是为帝国如今兵稀将少发愁吧!”
“是啊!”赵政露出一脸惊讶,叹息一声,道:“王离的大军刚刚覆败,而章邯统率的大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不顾帝国颜面,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朕不得不严治章邯,以儆效尤,振奋士气。只是……这样一来,我大秦真是无将可用了啊!”
“臣觉得这很好办。陛下只需大赦章邯将军即可。”张良直言道。
“张爱卿果真觉得章邯可恕吗?这败军之将不重用的道理自古有之。我秦军之所以长久以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奖赏分明。对这种贪生怕死,不顾帝国颜面,仓皇逃命的败军之将是必惩无疑。”赵政疑虑道。不知不觉间,他已将张良看作帝国的九卿重臣。
张良也注意到赵政对他的称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加轻松地侃侃笑谈起来,直言不讳自己对章邯败走的不同看法,“臣认为此一时彼一时,不应食古不化。帝国现正值危急之时,若此时治罪章邯将军,不仅不能振奋士气,反而会严重打击正在前线与乱军浴血厮杀的将士的心,恐怕到时更会溃不成军,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陛下此时若是一反常态,大赦章邯将军,反能提振他们义无反顾救国图存的决心。再说了,章邯将军客观上也保存了秦军的有生力量……”
“张爱卿,……只是……朕怕是……来不及……”未等张良把话说完,赵政已是一脸惶然,慌忙令道:“快,快传令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