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黑金帝国 > 忘却的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
    七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已经成为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中最寒冷、最黑暗的一个季节,以至于每到严冬的这个时候,总会有一袭彻骨的寒流侵入一些南京人、一些中国人的心中,七十年来,从未间断过。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在此后长达数周的时间里,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疯狂的洗劫和屠杀,整个南京沦为一座人间地狱:枪击、刺杀、刀砍、强奸、剖腹、肢解、焚烧、活埋……所有能够想像出的残忍手段在这里都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保守的统计显示,共有3万被俘的中国军人和中国平民被日本侵略者屠杀。

    关于七十年前那场大屠杀的细节性报道已经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一下http://neverfrgetinan/,里面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再一一重复了。不过倒是很建议二十岁以下的孩子们能够抽出一点儿时间,详细了解一下那段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说是二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呢?因为这些孩子们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来说,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在七十年前的南京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很有必要。

    同时也很建议已经迈入或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中国人能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哪怕就一个小时,来重温一下那段已经逐渐淡忘了的历史。因为他们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决策者和领导者,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对这些即将成为各式首长或者各式老总们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为什么很有必要?为什么非常有益?

    因为中国似乎正在淡忘那个寒冷的冬季,一些中国人,老百姓和官员,已经开始记不清侵略者的模样了,已经想不起来在那个冬天里,在南京,在中国的其它地方,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甚至于已经弄不清为什么要唱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歌词了。

    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就读于上海的一所很不错的小学,然而在我的记忆中,这所学校从未在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或者其它类似的日子里举行过什么纪念活动。对于我们这代人在上一年级时就已经熟知的诸如“小英雄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抗日英雄杨靖宇”之类的故事,儿子大多是在课外故事书中得到一些模糊的印象。课本里,已经没有了。

    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大学毕业已经三年了,在一家公司里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风华正茂,生气勃勃。前些日子忽然对我说,正打算跳槽。我问他准备跳到哪里,告诉我说是一家日本公司。

    “为什么要去日本公司呢?听说中国员工在那里很不受尊重哦!”我说道。

    “那有什么?都是一样打工啦,再说那家公司同样的职位薪水是起我现在的两倍呢!”

    我无语。我想自己是无法说服一个面对两倍于目前薪水的年轻人投入日本公司的怀抱了。

    我的一位网友,也是个年轻人。谈到日本,甚为兴奋,未等我开口,便自夸为最权威的“哈日族”,对日本简直崇拜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噼噼啪啪打出的一长串名字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勉强在飞快跳动的屏幕上挤进去一行字:“你对南京大屠杀了解吗?”

    对方可能没有想到我会问这样一个令人扫兴的问题,于是停顿了一会儿之后,跳出来几行文字:

    “当然了解,日本枪毙了不少中国人。不过貌似这种情况在战争中是很正常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日本不是也死了很多人吗?广岛核弹一下子炸死那么多日本人,也没见日本人有多愤怒啊。再说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何必再在这个问题上扯来扯去。老大,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个粪青似的?放眼未来吧!!!”

    我又一次无语,除了敲上“88”之外,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我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不赞成对日本简单地以一个“抵制”或者“打倒”来看待。我感到忧虑的是,中国在还没来得及对那段耻辱的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却已经开始淡忘了。

    曾经有个浙江农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大公司,成为亿万富翁。在他家的豪华别墅里有一个小阁楼,里面放着他当年用过的锄头、扁担、竹筐等物件。每到新年之际,富翁总是会把儿子领到那间阁楼里,不厌其烦地跟儿子讲述当年贫苦的生活以及自己奋斗的历程。据说直至今日,虽然富翁的儿子早已成长为公司新的领导者,但每到新年还是会跟随父亲一起去那间阁楼里坐坐、聊聊。为的,就是不至于忘却。

    我们正在忘却的是什么?

    如果忘却的仅仅是那段苦难、屈辱的历史,这样的忘却或许还无所谓利害,甚至对人们的健康还是有益的。但是如果随着苦难和屈辱一起被忘却的还有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衰弱以及造成那种衰弱的原因,那么,下一场浩劫也就为期不远了!

    我们屡次遭受侵略、屡次经历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是“落后必然挨打,国家强大了自然就不会被欺负”。但什么是强大?是GDP么?是武器装备么?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强大,这甚至不仅仅是我们自以为的强大,整个世界都已经看到了一个正在不断强大起来的中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名列第四位。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已经被公认为不是第三也是第四。但是,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当真仅仅是以GDP和军事实力来衡量的吗?

    我们的祖先不是没有品尝过强大的滋味儿,曾经一度,中国人也自诩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面对前来朝见的外夷,是那么的不屑一顾,道貌岸然地以泱泱大国自居。可没过多久,我们的祖先忽然发现自己变得国势衰微了,居然会有那么多的外夷乘着坚船利炮冲进来抢地盘、分东西,而自己在区区外敌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

    其实无论在鸦片战争之前还是甲午战争之际,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不算差。在甲午海战时,中国海军的北洋舰队无论在舰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亚于日本。就海军经费方面来讲,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当时日本投入的少!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二十七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每年合计300万两。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年的二十六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只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然而战争却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最终留给中国的只是一份“马关条约”。

    既然国力、军力都不是原因,那么,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以为,造成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那一幕幕悲剧的,应该是中国人的国防意识。

    意识决定形态,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当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过起来的时候,却忽略了那个曾经冲进门来烧杀抢掠的以强盗为职业的邻居。更可怕的是,我们甚至还不时周济一下这位因作案而遭受处罚的邻居,以显示我慷慨大度的泱泱大国风范,以至于我们已经在经济上对这位邻居产生了相当大的依附,尽管这个邻居对我们依附得更多。

    我们期待的是什么?期待着别人化敌为友、投桃报李么?这样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可笑?用慷慨大度来换取和平,即使可以换来那也是暂时的,对强盗们来说,这除了给他们休生养息以期再次挥起屠刀的机会之外,是不会对我们心存任何感激的。

    我不是个战争狂,也不主张为了复仇而发动战争。但问题是我们太容易忘记仇恨。

    我的确有点儿担心,在将来有一天,当屠刀再次向我们挥落的时候,我们再掰着手指头计算曾经放弃了多少赔款,曾经给了对方多少喘息的机会,曾经买了别人多少辆汽车、多少台彩电,以至于使对方产生了多少利润来建造航空母舰飞机导弹,曾经引进了多少部动画片、电视剧、漫画书以至于我们年轻的一代认敌为友完全丧失了警惕……,到那时候,恐怕一切都晚了!

    太多的话想说,又担心说出来之后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所以只能希望以这篇短文引起大家的思考,多想一想,多回忆回忆,多反省反省。让我们在这个阴冷的夜晚,暂时离开一下声色犬马歌舞升平,用我们的心去倾听一下回荡在金陵城头的哀泣吧。

    谨以此文,悼念三十四万死难同胞的冤魂!

    东方欲晓,二OO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