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吉,中非共和国国防部。
国防部办公楼周围戒备森严,一个警卫连的士兵在办公楼四周五十米距离上设置了警戒线,除非持有国防部长亲自签发的特别通行证,否则即使是国防部的高官也不得进入该区域。国防部三楼的会议室门窗紧闭,每扇窗户都拉上了厚厚的窗帘。
这里正在进行的并非什么重要军事会议,而是一个只有十个人参加的小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巴拉米总统、中非国防部长、中非能源与资源开发部长、罗伊-菲勒爵士、核物理学家奥拉-维京、核电站建设总指挥托马斯-扬科尔、地质学家丹尼尔-布鲁斯、冶金专家大卫-克里斯托弗以及菲勒爵士的高级助理爱德华-恩格哈特。
正在发言的是地质学家丹尼尔-布鲁斯博士。丹尼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今年四十三岁,长着一副登山者的身材,皮肤黝黑健康。他主要研究地质矿层和地质勘探学,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顶尖的水平,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勘探家。作为一名研究非洲地质的专家,丹尼尔在过去十五年间曾经来过非洲二十三次,对非洲大陆的许多地方都非常熟悉。
丹尼尔与周奕结识是在一年多之前巴拉米总统的一次私人宴会上,当时他是作为巴拉米总统的私人朋友出席那次宴会的。结果在宴会上与周奕不期而遇,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之后不久,周奕又邀请丹尼尔去了南美安第斯山进行一次旅游性质的科学考察,并与在那里从事研究工作的一些格林集团的科学家们一起对很多专业问题进行了探讨。随后他们又组成一支六个人的考察小组乘坐“威廉大帝”号前往南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活动。打那以后,丹尼尔就与周奕成了挚友,并且成为格林集团研究机构的一名科学家,领导着一个八人的地质学小组,专门从事地质勘探方面的工作。
托马斯-扬科尔则是周奕通过维京博士介绍后认识的。这位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客座院士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曾经被好几个国家聘请作为核电站建设的高级顾问。托马斯以前曾经是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一名建筑工程学教授,与维京博士在念书的时候就是好友。一年多以前,周奕与维京博士一道秘密会见了扬科尔博士,邀请他参加这个核电站项目,并且希望由他来担任整个建设项目的总指挥。这是托马斯-扬科尔长期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事,双方一拍即合,托马斯很快就辞去了在丹麦科学院的工作,随同周奕等人来到非洲,着手进行博那吉罗核电站的建设筹备工作。
此时,丹尼尔正对着大屏幕投影仪向众人讲解对博那吉罗周边的钍矿资源勘探的结果。
“我们对瓦卡河、乌班吉河和科托河围成的这个广大区域进行了详尽的勘探。根据我们勘探的结果,这一地区应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钍矿资源。而且,作为钍矿的伴生物质,这个地区铜精矿的蕴藏量也很大。乐观的估计,这一地区的钍矿蕴藏量应当在五千万吨左右,而伴生的铜精矿则高达八千万矿吨以上。”
“从我们对在不同地质层面上采集到的矿物标本的分析来看,这是一个富矿带,品位平均都在千分之八以上,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钍矿中品位最高的也只有不到千分之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地区的钍矿几乎全部都是以类质同象形式伴生在铜精矿中的,这意味着将来的冶炼和提取将十分便捷。”
其实对于丹尼尔-布鲁斯博士的这番讲解周奕并不感兴趣,丹尼尔所说的这些在他的存储资料中都有记载。周奕也正是根据手机存储资料的信息才会选定在博那吉罗附近修建核电站的。根据那部手机中的资料,这一矿带的储量远比丹尼尔已经查明的要丰富得多,其实际储量至少在一亿吨以上。
“那么布鲁斯博士,矿层的分布是什么情况?”在座的中非资源开发部部长问道。这位部长也是一名地质学家,早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矿业学院的地质学专业。
“根据目前的勘探,整个矿带由三个不同的矿层构成,其中距离地表最近的是在地下一千八百米深度,最深的则在两千五百米左右。”
“怪不得这么大储量的矿床在此之前没人发现!”资源部长说道,“在这个深度上钍矿的磁场几乎不会对地面产生影响,常规的勘探方式当然也就不会有结果了。”
“但是这么深的地方如何开采呢?”巴拉米总统问道。
“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常规的地下采矿法进行开采,只是矿井、矿道的深度需要达到一千八百米以下。不过这个深度并不可怕,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这么深的矿井。据我所知,在非洲最深的矿井可以达到地下三千米的深度。”
“是的,丹尼尔博士指的是南非西部深井矿区,那里最深的一条采金矿道在地下三千五百米以下。”资源部长接着说道。
“可那里不是热带雨林。”巴拉米总统说道。
“这没有关系,在那样的深度开采中,地表是沙漠或者雨林对地下已经毫无影响了。”丹尼尔笑着对总统解释道。
“实际上我担心的是我们在这个地区开采出的矿石如何消耗的问题,总统先生。”周奕坐在一旁说道,“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矿井建成之后每月的产量也可以达到五万吨以上,这就需要有大型的冶炼厂来消化这些矿石,同时也是提炼和采集钍原料所必须的。”
巴拉米总统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可以利用我们现有的冶炼厂吗?”
周奕没作声,而是扭头微笑着看了看大卫-克里斯托弗博士。
大卫-克里斯托弗来自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是一名杰出的冶金学专家,尤其在稀有金属冶炼方面更是处于世界顶尖的水平,他发表的多篇论文都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指导性教材。
克里斯托弗博士看了看众人,微微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在过去几个星期里,我先后考察了这个国家的5家冶炼厂,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家符合钍矿的冶炼要求。”
克里斯托弗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道:“不过其中三家倒是可以进行改造,但这得花费比较大的资金。”
“资金不是问题。”周奕说道,“您估计整个改造需要多少资金?”
“这个……呃……”克里斯托弗翻开一个笔记本说道,“如果要达到年产一百吨高纯度钍的话,我估计需要大约一亿五千万美元以上。”
“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完成改造呢?”
“如果资金充足、技术力量能够保证的话,只需要不超过半年就能完成。”
周奕听罢点点头,说道:“克里斯托弗博士,如果给您五亿美元,您能够将它们改造成为多大的产能?”
克里斯托弗一下子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个……我倒是没有测算过,不过如果那样的话,我想……我想可以至少达到三百吨以上。”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呢?”巴拉米总统问道。
“只要资金到位,今天下午就可以开始!”这次克里斯托弗博士回答得倒是相当干脆。
。。。。。。
※※※※※※※※※※※※※※※※※※※※※※※※※※※※※
委内瑞拉,卡贝略港。
海关检查员胡迪-埃斯科瓦正在12号堆场进行每天例行的关内检查。
所谓关内检查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无非就是对当天从船上卸下来的货物进行抽检,看看是否有混进码头的走私物品。但是通常来说这种工作极少能有任何成效,因为所有货物在进港之前就已经在船上被彻底检查过了。
不过对刚刚穿上这身笔挺海关制服的胡迪来说,这里的任何一项工作对他都有足够的吸引力。今年二十二岁的胡迪是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凭着自己的努力,他刚刚读完了大学课程,并且被海关录取,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现在,他终于可以告别故乡马拉瓦卡山区的贫穷生活,在这个富裕的港口城市安身立命了。
出于对得来不易的这份工作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胡迪对任何工作都一丝不苟。每天早晨,当他对着镜子穿上海关制服准备出门的时候,他都会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嘿,胡迪,你得好好干,十年之后你将是受人尊敬的埃斯科瓦关长!
根据胡迪手上的清单,十二号堆场里堆放着大约五百件集装箱,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今天刚刚从“巴伦西亚”号货轮上卸下的。他需要对这些集装箱进行简单而仔细的抽查。
胡迪走到堆场前,两个搬运工模样的人正站在那里与一名穿着体面的男子说笑着什么。远远看见胡迪走过来,三个人似乎有些奇怪,互相小声说着什么。过了一会儿,那两个搬运工走上前来,笑呵呵地与他打招呼。
“你好,老兄!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其中一人说道。
“你好!这些货柜是今天刚刚卸下来的吧?”胡迪问道。
“对,没错,这边的一半都是。你是新来的吗?以前好像没见过你。”
“我是海关巡检员,”胡迪说着颇为骄傲地将证件亮给那两个人看了看,说道,“根据海关条令,我要对这些货物进行检查。”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其中一人说道:“这些是免检货物,不过免检证书还没拿到而已。”
“那就是说不能免检。”胡迪干脆地说道。
两人互相看了看,说道:“好的,没问题,请这边走。”
“这些货柜都是日出贸易公司的,都是些机械零件什么的。你知道日出公司吧,他们的东西都是免检的。”那人一边走一边向胡迪介绍道。
这时,胡迪注意到另一个人走到那名穿着高级西服的男人身边,悄悄地耳语了几句,那个男人马上拿出手机不知在给谁打电话。
这些都引起了胡迪的高度警觉。
“这种天气可真苦了你们这些巡检员了!不想一起去喝一杯吗?”那个陪伴着胡迪的搬运工一边走一边唠叨着。
“不,谢谢,我还有工作。”胡迪一脸肃然地说道。
“啊,您可真是位令人尊敬的官员,您一定会前途无量的!”那人走到前排的几个货柜前说道,“那么打开这几个看看?”
搬运工说着走上前去准备打开一个货柜的柜门。
“好的,谢谢!”
胡迪站住身,警惕地盯着那个搬运工的每个动作。
搬运工熟练地打开了柜门,拿出插在门里面的一张货物清单递给胡迪。胡迪接过单子,与自己手里的文件对照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于是走上前去查看柜子里面。
柜子里放着几十个板条箱,根据清单上注明的,里面装的是一些机械零件。
“请打开这个箱子。”胡迪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个板条箱说道。
“好的,请稍等。”搬运工说罢转身对另一个人喊道,“拉斐尔,把铲车开过来!”
铲车很快开了过来,将上面的板条箱搬了下来。打开之后,里面确实装的是些机械零件。
“很好,谢谢!”胡迪点点头,说着向后面走去。
他走到后面第三排正中间的几个货柜跟前,指着最下面的一个柜子说道:“请把这个柜子打开。”
正在这时,那名衣着考究的男子走了过来,伸出手笑着对胡迪说道:“你好!我是日出公司的货运经理,我叫多米尼克。”
胡迪看着多米尼克,满脸狐疑地与他握了握手。
“这些货物是供应给委内瑞拉海军的,我这里有海军方面的合同,您可以带回去审查。”多米尼克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很大的信封递给了胡迪。
胡迪两眼盯着多米尼克,接过了信封,感觉里面鼓鼓囊囊的。显然,除了一份合同书,还有些其它的东西在里面。
胡迪打开了信封,里面果然是一份日出国际贸易公司与委内瑞拉海军部的采购合同。他又将信封倒过来,从里面滑落出两叠一百美元面额的钞票,看上去应该是两万美元。
胡迪吃惊地抬头看了看,只见多米尼克侧身对着他,眼睛望着远处的吊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发现了什么,另外两名搬运工也背对着他正在热烈地讨论着昨晚的足球赛。显然,这些人都希望胡迪拿起信封一走了之。
可是胡迪不愿意这么做,他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要为自己十年后的工作负责,他必须抵制住这种明目张胆的贿赂行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关卫士!
“抱歉,多米尼克先生!请拿回你的合同。这里必须接受检查!”胡迪严肃地说道。
多米尼克惊讶地看着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什么?”
“请你们把这个柜子打开!”胡迪转身对着两个搬运工命令道。
“不,这不行!”多米尼克有些气愤地说道,“没有军方的许可,谁也不能打开这些柜子!”
两名搬运工惊讶地愣在那儿一动不动,等着胡迪知难而退。
“这么说我得叫些帮手来了?”胡迪说着掏出了别在腰上的对讲机。
多米尼克盯着胡迪,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好吧,给他打开。”
多米尼克不希望这事儿闹大,如果真过来一帮人,局势可能会失控,那样就更麻烦了。
货柜被打开了。里面依旧是一些板条箱。
一个搬运工递过插在里面的装箱单请胡迪核对。
“你最好逐项核对装箱单的内容,以免发生差错。”多米尼克勉强笑着说道。他希望这样可以拖延一些时间。
“我当然会的!”胡迪接过装箱单,冷冷地说道。
胡迪仔细地查看了装箱单的内容,还是一大堆型号不一的普通机械零件,与他手里的报关文件完全一致。他又抬头看了看那些板条箱,与刚才那些箱子不同的是,这些板条箱的里面都是用金属蒙皮包住的,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请打开这个箱子。”胡迪指着其中一个板条箱命令道。
两名搬运工互相犹豫地看了看,又扭头看了看多米尼克。
“您看,巡查员先生,您已经检查过这个柜子了,没有任何问题,对吗?”多米尼克说道,“如果海军的那些人发现有人打开过这些箱子,他们会很不高兴的。”
“可这是我的职责,”胡迪坚决地说道,“也是我的权力!请马上打开!”
一名搬运工悄悄把手伸进衣服里,握住了藏在里面的一把手枪,打开了保险。
就在这时,胡迪手里的对讲机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