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黑金帝国 > 第八十六章 跌向深渊
    虽然中日两国都对外界和媒体保持了低调,均没有对发生在钓鱼岛的冲突予以评论,但世界各地的媒体们还是对此予以了关注,一些消息灵通的媒体甚至连冲突的具体过程都进行了报道。

    “中日在东海钓鱼岛发生激烈冲突!”

    “日本一艘驱逐舰被中国战机击沉!”

    “中日在钓鱼岛大打出手,东海局势面临升级!”

    “中国两个特混编队驶往东海海域,中日大战一触即发!”

    ……

    未及国际社会对此事发表评论,中日两国的股市率先做出了反应。第二天一开盘,日经225指数暴跌八百多点,东京交易所的东证股价指数也同时暴跌近一百点。一个小时后,中国股市开盘,上证综合指数开盘既跌落到1100点附近,比上个交易日下挫两百多点,深圳成分指数也跟随下跌了五百多点。受两国股市的影响,周边的香港、韩国和新加坡股市也纷纷下跌,一时间,人们对战争的恐惧立时在股价上反映出来。

    但是不到十分钟,上海和深圳两地市场就有巨量资金进场接盘,仅仅半个小时后,两市行情就开始趋稳,上证综合指数重新回到11600点附近横盘整理,深圳市场也随之止住了跌势,并开始缓慢回升。随着两市的跌势缓解,周边市场也逐渐趋于稳定。消息面的利空影响慢慢开始被大盘消化掉了,截至日本东京市场第一节收盘时,亚洲主要交易市场的行情都已趋于稳定了。

    日本人松了一口气。

    在全球各大证券市场的标志性指数中,日经225指数是第一个突破万点的,也是第一个突破两万点、三万点,最高甚至逼近了四万点。日经225指数是东京股票交易所价格的基准指数,成份股为该交易所第一类股票中规模最大的225档股票。与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样,日经225指数并非市值加权指数,而是反映成份股股价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数的期货同时还在大阪、新加坡和芝加哥等地交易,是亚洲股指期货的主要品种。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达最高点之后,从1989年的圣诞节开始,该指数开始由38915点的历史最高位置迅速回落,并且一路下行了近十四年之久,在2003年3月12日,日经指数跌破8000点大关,收于78623点,到达1983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即跌破20年来的最低点。与1989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股市已经跌掉了80%的价值。这场全球历史最长的一次超级熊市映证了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长达十多年的持续萎靡。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股市也开始回暖,到2013年7月,日经225指数重新回到3万点以上,人们又开始憧憬着二十多年前冲击万点大关的梦想了。

    但是进入2013年下半年之后,日本经济似乎又开始旧病复发,衰退的迹象开始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为了避免经济的再度衰退,维持蓬勃发展的势头,日本政府再次祭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法宝”——政府投资。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日本政府就在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大肆兴建各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公共设施。比如投资16000亿日元在北海道山区的森林里修建一条由高速公路连接的现代化大型机场,但专家们评估,这个机场和高速公路的实际使用效率连05%都达不到,是一个典型的纯粹为了拉动国内需求而开工的项目。这样一来固然对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日本政府为此却不得不大笔举债。日本的政府公债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780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

    与政府投资步调一致的是日本的银行家们。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头五年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提高流动性,日本银行逐渐结束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紧缩政策,再度开始大规模对外放贷。截至2012财政年度,日本银行的贷款余额总共超过了1000万亿日元,约合13万亿美元。但不幸的是,在这些天量数额的贷款中,不良贷款的额度超过了180万亿日元,这还只是日本国内估计的数字,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对日本银行业的评估则更为令人失望,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帐数额已经超过36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当年GDP的5%!

    为了缓解银行业的风险和提高日本银行的信用评级,自从本世纪初开始,日本银行业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先后出现了一批诸如瑞穗控股公司、住友三井银行、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日本联合金融控股公司这样的规模排名世界前五位的超级金融集团。这些超级银团无一例外都持有着大量非银行企业的股票作为银行的帐外资产,所占银行资产的比例早已高出5%这一国际公认的银行业风险警戒线。除了公司股票之外,另一个高比例资产项目就是政府公债。日本银行当仁不让地成为日本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日本的银行体系很特殊,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主银行体系”使银行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这一体系,银行主导借款企业的集资活动,一旦银行成为某个企业的主导银行,那么该企业的融资需求就主要由主导银行来帮助解决。主导银行作为客户企业的结算中心,企业则通过将结算账户集中到主导银行等方式协助银行提高竞争力。同时,银行还是客户企业的主要股东,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银行的命运就与客户企业息息相关了。而日本主要超级银团的主要客户,也正是最近几年如日中天的房地产公司和建筑企业。

    不能否认,相对于其它国家银行与企业间缺乏高效合作的模式来说,日本这样的金融体系对刺激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泡沫也正是这样形成的,而一旦泡沫被挤破,大批的企业纷纷倒闭的时候,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就在日本市场的投资者们为行情的止跌企稳长舒一口气的时候,真正的打击在第二节一开盘就开始了。开盘不到一分钟,原本已经趋稳的市场,突然开始坍塌。打击最先落在十几只地产板块股票上。突如其来的抛售和打压使这些股票瞬间跌落到跌停板位置,并且被死死压住,丝毫没有抬头的迹象。紧接着,受到地产股的影响,其它板块也开始纷纷下跌。

    与此同时,在大阪、新加坡和芝加哥三个交易市场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也开始放量下跌,场内已经明显感到了令人恐怖的打压气氛。

    这一情况造成了最为糟糕的两市联动现象:先是股票把股指期货拉了下来,之后是股指期货反过来推动股票市场的加速下跌,从而使股指形成真正的暴跌。

    很快,东京证交所两千多只股票几乎全部开始大幅下跌,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股票都跌落到了跌停板位置。与此同时,大阪、名古屋、京都、广岛、福冈、新泻和札幌等其它七家证券交易所也纷纷暴跌,部分交易所甚至不得不宣告暂停交易。

    未等人们反应过来,第二轮更加猛烈的打击又落在了债券市场上。首先遭难的是日本政府公债。大笔的抛盘突然从数十个交易帐户上喷吐出来,几分钟内,各个品种的政府公债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跌停,与股票相仿,期货市场上的三个月日本公债期货也大幅跌落,几千亿美元的空头一时间似乎全都涌到了这些债券品种上。紧接着难逃一劫的就是住房抵押债券,随着地产板块的被击沉,这个债券品种的大跌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了。

    到当天收盘时,几乎所有与日本证券相关的品种,无论股票还是期货,全都处于深幅下跌的状态。东京证交所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交易品种处于跌停板的状况。如果说日本国内市场尚且受到跌幅限制的保护的话,那么海外证券市场中的日本股票和金融期货品种就没那么幸运了。

    当天晚些时候,欧洲和美国的几个主要金融市场中均出现了对日本政府公债、银行抵押债券、地产股、银行股、日本经济指数期货等相关品种的集体打压,这使得原本已经被国际评级机构调低级别的日本债券遭到灭顶之灾。其中所有日本政府公债,在各个市场中由近到远的所有品种都出现了空前的抛售,纽约市场的6个月日本政府债券跌幅最大,其市值已经较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跌了近百分之六十,这实际上意味着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手中握着的有超过一半是废纸!

    正在东京日本大藏省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的日本大藏省高级官员、大银行家、大财阀们不得不中断会议,集体注视着来自世界各个主要金融市场的噩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手忙脚乱地将各种指令发送给世界各地的代理人。这些经历过不少风浪的高官和大财阀、大银行家们,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目标明确的、规模空前的猛烈打击,也显得手足无措,刚开始还能较为从容地发布指令,但随着行情的愈演愈烈,发布的指令便渐渐地失去了章法,到最后只能听天由命了。

    如果说当天日本开盘时的暴跌还是由于消息面的影响而正常发生的话,那么随后而来的大面积广泛的跳水行情则明显是被人操纵了。再从之后的海外市场行情来看,这完全是一波有预谋的、实力非常强大的针对日本的金融风暴。从得到的信息来看,打击最初来自二十多家世界最大规模的欧美基金,他们在这不到二十个小时的时间内就集中了十几万亿美元的资金量,完全集中在日本的金融市场上,在期货、外汇和股票市场上发动了广泛的袭击,对日本金融进行全面、突然而猛烈的打击。

    日本人最初还以为是中国人在故意制造金融动荡,但渐渐地醒悟到,这根本不是哪一个国家、哪几个机构能够发动的行情,而是来自全球的投机基金和众多中小机构的联手打击。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已经看见了日本经济的崩塌,都想趁此机会在日本崩溃的大潮中捞上一笔。假如那些对冲基金还只是行情的发动者和中间力量的话,那么闻风而动的众多中小机构和其它较大规模的基金们则成了推动行情向深渊跌落的主要力量。

    日本,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全世界的攻击。

    这确实是意想不到的。在此之前,没人知道会在钓鱼岛发生一起小规模的冲突,更没人会想到中国东海会发生战事。一些嗅觉灵敏的大机构之前也只是注意到,那个最近在国际金融界颇具声势的格林金融投资集团正在悄悄吸纳日本的股票和债券,同时在一些市场中悄悄地搞些利空的动作,但似乎并看不出来这些动作背后的目的。随着东海局势的突然激化,战争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了眼前,这时,对冲基金们终于明白了,看来格林集团是早已得到了消息,或者察觉到了什么,已经完成了提前的布局了。

    行情最初的开始却并非由格林集团发动,发动行情的恰恰是日本人自己。当突如其来的战争呈现在眼前时,惊惶失措的日本投资者率先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和债券,这些风险投资品种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真正的风险,先知先觉的日本人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自己的企业和政府。每个人都知道,当战争即将来临时,现金才是重要的。

    。。。。。。

    三天来,日本股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暴跌,日经225指数已经从27688点跌至18831点,跌幅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并且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看着日线图上连续的三根长长的阴线,所有投资者都知道,日本股市再次崩盘了。受灾最严重的是地产板块和政府公债,百分之九十三的地产股已经经历了连续三个跌停板,三年期政府公债也下跌了近百分之十六。而由于跌幅限制,人们对后市的恐慌性预期被外溢到几乎所有相关金融品种当中。国际金融市场上,日元兑美元在三天内暴跌了25%,几乎所有与日本经济相关的交易品种都出现了巨幅下跌。

    为了挽救市场,日本政府和银行业迅速调集八千万亿日元的资金救市,但是相对于海内外超过五千万亿美元的日元经济市场来说,这点儿资金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勉强稍稍缓解一下日本国内的两个主要证券市场的危机情况。但是,面对更加庞大的海外金融市场,政府和银行的救市举措都是徒劳的,即便能在当日支撑一下行情,但夜晚欧美主要金融市场的猛烈下跌,在第二天日本国内开盘时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勉力支撑三天三夜的日本银行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有官员提出,向这样的救市行为,无异于把钱丢进水里,甚至根本不是水,而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一个恐怖的金融漩涡,正在把上万万亿的日元卷入无底深渊。

    但是日本的恶梦才刚刚开始。

    钓鱼岛事件的真实情况很快就被媒体调查清楚,消息公布出来后,在中日两国同时都引起了民众强烈的敌对情绪。这两个积怨已久的民族,再也按耐不住了,各自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活动。而两国政府对此也都并没有进行有力的制止,多少有些听之任之的态度,都想让对方知道,本国政府正面临民众强烈的开战呼吁,随时可能做出顺应民意的举动。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大批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开设了为数众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企业,范围涉及到几乎所有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现在,这些日资企业的日方投资者们开始担心了,一旦战争真的爆发,中国政府将随时可能没收这些企业,将日本人驱逐出去。

    实际上,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发生了针对日本企业的暴力事件,几天来,有超过一百多家日资企业、商店、餐厅等遭到民众的打砸、哄抢,尽管中国政府对此予以了制止并已经逮捕了数十人,但这种带有强烈民族仇恨心理的暴力事件仍在不断发生,并且正在从中、小城市向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蔓延。

    日本政府宣布暂停正提交国会讨论的关于恢复对华低息贷款援助的提案,并且建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对华援助,希望以此从经济上对中国施加压力。北京方面早已预料到日本人的这些举动,中国商务部随即便针锋相对地宣布,鉴于目前的紧张局势,建议中国进口企业取消所有与日本间的进口合同,同时对出口日本的合同延迟交货时间,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这等于向日本关闭了进出口贸易的大门。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而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随着日元兑美元的不断升值,日本与美国之间贸易额的大幅减少,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占了日本全部贸易总额的将近百分之三十,对华贸易出口已经成为日本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客观地说,中国政府的慷慨大度在经济上曾经两次挽救了日本: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两国建交之际,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在外交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慷慨地免除了日本政府高达5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对此说道: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应该为中国发展做更多的事情。坦率地说,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中日建交时,中国并没有因此提出战争赔偿的要求。中日是两个伟大的国家,又是近邻,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考虑,我们作出了不要赔偿的决策。”

    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曾经在二十世纪末对此评论说道:

    “如果当时中国向日本追索这笔战争赔款,日本需要五十年才能还清。那样的话,将严重阻碍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日本了。”

    如果说第一次对日本战争赔款的免除还只是意味着没有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设置障碍的话,那么第二次就是在日本面临经济崩溃的时候,将日本从深渊边缘挽救出来。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不断恶化,国内消费骤然萎缩,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倒退。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种种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但由于经济问题积重难返,始终没有回暖的迹象。而就在这时候,中国向日本敞开了市场大门,成为日本释放经济压力的最大场所,日本对华投资和贸易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额度。

    让日本摆脱危机、从经济低迷的困境走出来的是中国,让日本经济结束一个失败时代的是中国,让日本重新恢复信心的是中国,让日本能够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还是中国。中国对日本经济来说,早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生死攸关了!

    此时,中国这种变相中断对日贸易的举动,虽然对中国经济本身也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日本的打击则更大。尤其是在这种日本金融界陷入历史上最恐怖的灾难的时刻,中国的这一举措无异于是向正在滑向悬崖边缘的日本人身上又狠狠地踹了一脚!

    与此同时,又有未加证实的消息说,正在俄罗斯访问的中国总理已经与俄方达成秘密协议,俄方将以产量不足为借口,暂停对日本的石油出口,而全部原订通过西伯利亚石油管道输往海参威的俄国石油都将被中国以高出定价百分之十五的价格买断。如果消息可靠,这对日本来说又将是重重一击。虽然俄国石油只占到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不到百分之十,但对这个原油全部依赖进口的岛国来说,哪怕减少百分之五的进口也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日本,正在向深渊跌落,这次谁能挽救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