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确实很想借此机会在利比亚大捞一票。
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分析,这次爆炸是由利比亚境内的“北非穆斯林解放者阵线”组织所为,是一起典型的恐怖袭击。而更让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根据得到的情报,卡扎菲身边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死神”穆萨-库萨居然因政变未遂被击毙。这让麦考利政府感到很是欣慰,这一变故显然是他们多年来所期望的。所有这些迹象都显示,这次发生在班加西的爆炸看来非但不会为美国人带来麻烦,而且更预示着卡扎菲已经彻底悔过自新了。
为此,白宫很快制订出了应对方案,打算以此为由向利比亚提出恢复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设立的军事基地。
在“霍利菲尔德”号沉没之后第二天,CIA特工就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抓获了潜逃至此的卢齐-赛纳尔,并将其秘而令人惊讶的是,卢齐-赛纳尔在审讯中交待,这次袭~政府的秘密指使而进行的。
“他们要求我们必须完成这项任务,已作为接纳我们的条件。负责这次行动指挥的实际上不是哈里姆-阿明,也不是阿布扎菲的长子,赛义夫-卡扎菲。当时他就在班加西,指挥这次行动的全部过程。”
卢齐的口供让CIA很吃惊,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如果按照卢齐的交待,班加西的爆炸和米苏拉塔的刺杀行动这两起原本是方向一致的事件就变得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无法解释。
假如卢齐所说的是真的,那么这里面至少有三个要点说不通:
首先是卡扎菲政府与“北非穆斯林解放者阵线”的联盟,这让人无法想像。“北解”与卡扎菲政府苦斗了二十多年,如果算上它的前身“利比亚全国民主联盟”,那么相互之间斗争的历史则更加久远。这两个不共戴天地仇家怎么会说联合就联合?
其次是两起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让人看不懂。既然“北解”已经归顺了卡扎菲,又为什么会听从穆萨-库萨的命令派人~倾向上来看,这完全是两起背道而驰的事件,这怎么解释得通呢?
第三。如果卡扎菲真的决心重操旧业,彻底与美国反目,那么他又为什么要杀掉那个一直念念不忘与美国重新开战的穆萨-库萨呢?
看来这个卢齐-赛纳尔是在说假话。但是这个人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甚至连角色都算不上,他又何必为此撒谎呢?
一连串的疑问使美国人感到迷惑不解,始终看不清这些事情背后所隐藏着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而随后几天得到地消息更让白宫相信卢齐-赛纳尔经证实的可靠消息,作为卡扎菲上校对美国政府的一种歉意性的表示,“北非穆斯林解放者阵线”在几天前遭到利比亚政府军大规模围剿。其首领阿布-侯赛因和二号人物“北非秃鹫”哈里姆-阿明都分别被击毙,整个“北解”已经不复存在了。
由此可见,所谓利比亚政府一手策划地这起袭击事件的说法完全是不可信的,卡扎菲上校还是信得过的。
不过美国人所提出的恢复军事基地的要求还是被卡扎菲委婉地拒绝了。理由倒是也很充分,是因为最近所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利比亚国内目前的形势不太稳定,卡扎菲不想因此而引起更大的麻烦。
白宫当然能够理解上校的苦衷,只要卡扎菲那个保持这样地态度,美国人也并不急于在利比亚设立军事基地,那是早晚的事。设立军事基地不过是麦考利的一种顺手牵羊的想法,既然对方实在不肯,他也不想因此而惹麻烦,毕竟保证连任才是当前头等大事。
。。。
周奕再次与卡扎菲见面时已经真的如同亲兄弟一般了,虽然两人年纪相差甚远。卡扎菲的长子赛义夫尚且比周奕年长近二十岁,但这并不妨碍卡扎菲将周奕视作最亲近的兄弟。
通过最近这一系列令人猝不及防地事变,卡扎菲已经深信周奕这个人非同反响,而更重要的是,事实已经证明,这位罗伊-菲勒爵士的的确确是站在自己一边的。
如果不是他,现在自己早已去见真主了;
如果不是他。自己怕是至今还察觉不到深藏在自己身边地叛逆者;
如果不是他,那群让自己头疼了几十年的“北解”组织也不会这么轻易地就土崩瓦解;
如果不是他,美国人在损失了一艘船之后岂能如此善罢甘休?这位菲勒爵士不但暗中出资赔偿了美国人的全部损失,而且还力劝麦考利冷静处理这一事件,竭尽全力动用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为利比亚消除恐怖主义嫌疑。
总之,如果不是这位罗伊兄弟,现在利比亚恐怕已经是面貌全非了!
晚餐后,卡扎菲忽然向周奕提出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罗伊兄弟,你
帐篷里过夜吗?”
周奕不知道卡扎菲想说什么,模棱两可地答道:
“假期旅游的时候我倒是经常睡在帐篷里。那感觉地确很特别!”
“你看,我这里地方很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让他们再增加一张床铺。”
周奕听了这话自然是无比的受用,看来他为此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开始陆续产生回报了。
夜晚的山岗上显得格外静匿。
虽然变故徒生,但早已见惯了风雨的卡扎菲却毫不在意左右的奉劝,坚持在米苏拉塔要塞度完假期之后在回的黎波里,他甚至在要塞的帐篷外面接受媒体的采访,身穿度假服装,以远山和大海为背景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他想以此来告诉全体利比亚人:利比亚没有发生任何令人不安的事件,这个国家仍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这样的夜晚,谁也不会想到,在米苏拉塔要塞的山顶,乘着凉爽的海风,在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地帐篷里。正进行着一场将改变非洲乃至全世界命运的谈话。
“上校,现在我想咱们可以好好讨论一下石油问题了。”周奕说道。
“呵呵,罗伊兄弟,怎么,你终于对石油感兴趣了?”卡扎菲笑着说道。
“其实我一直对石油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我所有兴趣的核心所在。”周奕说道。
“哦?那你不妨说说看。”
“您应该于我同样清楚,石油已经成为足以左右这个世界的唯一的一样东西,对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都是最重要的一件东西,是这些国家最关注的对象,是他们的经济命脉,是一个国家血液。是他们全部经济乃至军事和外交政策地核心。”
“是这样。”卡扎菲点点头,给周奕的面前倒上了一杯茶。
“谢谢,上校!”周奕说道,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世界的石油就要用完了。我们地科学家最近做过一次很有意思的统计,以目前的燃料消耗增速来计算,全球现已发现的石油储量将在未来二十五到三十年之内进入极为紧张的状态,到那时,无论是俄罗斯、委内瑞拉还是沙特阿拉伯,都将没有足够的石油供给全世界。而在未来五十年之内。地球上所有需要燃料的机器都无法再启动了。
原因很简单:人类的消耗量在不断地飞速增加,但是石油的储量却在不断地减少。”
周奕说完从桌上拿过一张白纸,“可以吗?”
“请便。”
“您看,”周奕一边说着,一边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二维坐标系,
“横轴代表时间,竖轴是石油的供应量和消耗量。这是两条方向完全相反地曲线。”
周奕说着在坐标系中画出两条向上翘起和向下俯冲地弧线,在弧线的末端都标上了箭头。
“很明显,当这两条弧线相交的时候,就是能源陷入枯竭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交点将在未来五十年之内的某个时间出现。”
周奕在纸上轻轻地沿着那两条曲线的箭头方向划出一个相交的箭头。并且沿着交点向下垂直与横轴画出另一个交点。
“这么说我们的石油还能卖上五十年?”卡扎菲笑着说道。
“问题不在这儿。您应该明白,不用等到这个交点出现,只要接近这里,我是说也许是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前,比如说在这里,就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
卡扎菲没有作声。静静地看着周奕。
“当一个超级大国,或者几个超级大国出现能源危机地时候,会发生什么?”周奕一边转动着桌上的一个地球仪,一边说道,
“您可以看到,美国、中国、日本、整个欧洲,都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他们却没有多少石油储备,俄罗斯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根据我们的推算,这个国家很快就会由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当所有这些国家的油箱快耗干地时候,会发生什么?”
“你是说战争?”
“您觉得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卡扎菲耸耸肩:“有点儿危言耸听,不是吗?”
“的确有点儿,但我却看不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按照你的说法,这个世界很快就要变得不那么太平了。”
“恐怕是这样。除非……”
卡扎菲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周奕,等着他说出下文。
“除非能找到替代品,或者更多的石油。”周奕说道。
“听上去你似乎已经有答案了?”
周奕笑了笑,缓缓地转动着地球仪,说道:
“答案就在这里。”
周奕说着将手指停在了非洲大陆上。
“非洲?”卡扎菲问道,“怎么了?”
周奕站起身,用小碟子端着茶杯,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幅非洲地图旁,指着地图说道:
“未来全世界人们的眼光都将集中
。”
“是的,我同意。”卡扎菲点头说道,“实际上他们已经在注意这里了。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还有我们利比亚,都是他们这些年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这些地方并不是非洲主要的油区。与真正的产油区相比,无论是几内亚湾还是北非,产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卡扎菲愣在那里。皱起了眉头。
“你是说还有其它的地方?”
“是的,上校。在未来二十年里,人们会在这一地区发现大量地石油资源,储量超过整个海湾地区的两倍。”
周奕说着用手在非洲中部随意地划了一个圈。
“两倍于海湾地区的储量?”卡扎菲吃惊地说道,“这怎么可能?从没有人这么说起过!”
周奕点了点头,说道:
“的确没人提起,因为还没人发现。”
“未来的主要产区将集中在撒哈拉南部的大片沙漠地带,利比亚、埃及、苏丹、中非、乍得、尼日尔的大部分地区。还有马里、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地区。也就是说,是在整个非洲奕一边说着,一边用一直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很大地区域,
“实际上这些地区以前并没有石油。现在也不多。但是由于地壳内部的缓慢变动,在这一地区下面的岩层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沉降区域,这样一来,周围地石油都将流入这个巨大的地下盆地中,包括大部分海湾地区的石油,它们将通过红海下面的底层流入这里。换言之,这里将成为一个新的油库。”
卡扎菲盯着周奕,皱着眉头说道: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呵呵,上校,我们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地质学家。他们中的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新的石油资源。我们在三年前就已经在秘密开展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们已经掌握了充足地证据以证明我们的推测。不,不应该叫推测,应该说是结论。”
“难道说只有你们知道?别人都还没发现?”
“准确地说,您是第三个知道这个情况的人,上校!”
“那么另一个人是谁?”卡扎菲奇怪地问道。
“我的未婚妻。”
“这么说之前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卡扎菲更加奇怪了。
“恐怕是这样。”
“可刚才你说过你们的地质学家……”
“是的,上校。”周奕打断了卡扎菲的话。说道,“地质学家们根据我地要求的做了一些初步的勘探工作,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地质沉降、某些地区出现少量石油等等,但他们谁都不知道这些结论汇总起来意味着什么。因为目前这个盆地还在缓慢的形成过程中。谁也不会发现。”
“那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并不重要,上校。重要地是这个盆地在未来几年里会有一个猛烈的加速,在那之后,人们渐渐地会发现,目前这一地区周围的几个产油区储量都会快速下降,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储量会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而几内亚湾的石油则会几乎全部消失。因为它们全都流进了这里。”
周奕说着敲了敲地图上刚刚划出地那个区域,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目前所有周边产油区都不感兴趣的原因。现在投资这些地方都是白费力气。”
卡扎菲看着周奕,半天没说话。他实在无法相信面前站着的这个人所说的。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专家的论断,这个人简直就像是一个江湖骗子在编造一个天方夜谈般的故事。
“我很抱歉,罗伊兄弟。你说得的确非常令人心动,但是我却无法相信。你没有足够让我能够相信的证据。”
“呵呵,我没打算说服您,上校!”周奕笑着说道,“如果我能说服您,或者能够向您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这个秘密也就毫无意义了——很多人都很快会知道同样的事情,这个世界不存在任何秘密,尤其是在资源方面。”
“那么你是什么意思?”
“我们得赶在别人发现这个情况之前做好准备。”
“什么准备?”
“一旦这个盆地最终形成了,我相信全世界的能源消耗国都会涌进非洲,无论他们现在住在哪里,白宫也好,克里姆林宫也好,甚至中南海,无一例外地都会竞相加入到采油者的行列。到那时候,非洲将陷入混乱,甚至是战争。这是必定无疑的!”
“如果真是像你说的那样,的确如此。”
“所以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你是说咱们?”
“是的,上校。”周奕点点头,“我知道您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非洲,非洲议会、非洲央行、非洲联盟军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