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八章 战前准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诸葛亮兵法?兵权》

    这应该是一个对双方都比较公平的赌约。对于唐军来说,玄甲精兵就是无敌的代名词,从未有过败绩。何况对手只是成立才一年的新军。对于少帅军来说,他们的统帅寇仲就是神的化身,哪怕遇上三大宗师也能遇鬼杀鬼遇神杀神。何况对手只是战功彪勋,而武技并不见经传的李世民。所以赌约的输赢可以说就全集中在徐子陵与师妃暄身上。

    对于这一战,双方各自有自己的看法。师妃暄是慈航静斋的新一代传人,师出名门,而且出道以来就以绝世剑法震惊天下。应是新一代高手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徐子陵和寇仲一样,不过是近几年才崛起江湖的新秀,误打误撞的从长生决中悟出了一套武功。虽然也罕有败绩,但是大多都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

    少帅军的将士则认为徐子陵和寇仲一样,长就长在每每能于不可能处创造奇迹。例如二人斩杀任少名的成名战。硬是在敌人众高手环视下,让武功高于他们不只一筹的任少名饮恨手中,并安全突出重围。而且二人每一天都在进步,没有知道对上他二人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江湖上的传闻是:二人联手三大宗师都要靠边走。最重要的是,在大家心中,如果是单打独斗的话寇仲恐怕都要略逊徐子陵一筹。

    根据双方的约定,三场比斗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场李世民的玄甲精兵对寇仲的亲卫军,第二场李世民对寇仲,第三场徐子陵对师妃暄。前两战之间有很大程度的联系,不管在那一场中,如果双方主帅李世民和寇仲有伤亡几乎也就决定了另一场比试的结果。所以一方面寇仲并不愿意占李世民的便宜,另一方面李世民也考虑到如果出现一场仗都不打就退兵的情况,实在难以向李渊交代。因此定下了这个交战顺序。

    玄甲精兵于亲卫军一战定在第二天拂晓时分,剩余两战的时间均在上一场比试完毕后再行确定。定下这些规则后,双方各自归营准备第二天的战斗了。

    回道彭城城内寇仲召开了本次大战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自然是明天的万人大战。

    寇仲的亲卫军是其亲自在双龙帮和少帅军中挑选的精英,经徐子陵和寇仲二人联手训练而成。亲卫军人数为三千人,全部由骑兵组成。基础武功是经徐寇二人加工修改过的“血战十式”和二人由跋锋寒处习得的御马术。忠诚和战斗力问题方面都绝无问题,最大的隐患就在大战经验的缺乏。

    由于玄甲精兵的人数原因,双方约定的是各带五千人,所以少帅军除了派出寇仲的亲卫军外,还必须再派两千军士参加。这两千人自然来自于平时训练战绩最好的两府。

    “亲卫军平时不和其他军士一同训练,因此不宜将五千人混编,只能分成两军。亲卫军由我亲自带领,剩下的就交给徐子陵了。”

    “玄甲精兵作战,李世民大多只是阵后指挥。少帅最好也不要亲上战场,我愿替少帅冲锋陷阵。”担心寇仲在混战中受伤,抑或是没受伤也会消耗大量体力和内力影响后面的决战,故宣永出言劝阻少帅。

    “我们现在最缺乏就是临场的经验,我和徐子陵必须在阵中用自己的经验弥补这个缺陷。否则这一仗不用打也就败了。”

    “少帅在阵前,指挥恐有不便!”陈长林亦进言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一仗我和子陵不指挥。”

    “那谁来指挥?”宣永等一概大将均迷惑不解,只有徐子陵知道寇仲的意思微笑不语。

    “在士兵面前是一回事,在这里是另一回事。大家不用忌讳,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实在我之上,加上在洛阳我们曾多次交手,他对我可谓是了如指掌。因此这战如由我指挥,胜面并不大。”

    “但是这里最了解李世民的人,也非少帅你莫属。”高占道接道。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自己‘知己知彼’,而对手‘只知己,不知彼’。胜算岂不是更大。李世民和玄甲精兵天下闻名,相信在座的各位对他都很熟悉。但是我们这里有一个人却是任何敌人所不熟悉的。”说到这里,寇仲略一停顿,眼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到宰相虚行之身上。“对,就是行之。”

    “我?少帅明鉴,属下从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

    “对,这就是你的长处。若是正规的战斗,你肯定不如在场的将军们,因为没有经验会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但是这次除外。论经验之丰富,包括我在内没有人是李世民的对手。因我们不和他比经验,我们比的是兵走奇锋,谁能够出其不意,谁就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我和徐子陵在阵中,会把你发出的战略信息转化为正确的战斗方式。”

    “容属下考虑一下。”

    “宣永,明天我和子陵出城后,除了这场大战以外,彭城的所有指挥权交由你掌管。切记由行之独立指挥,不要受到其他人的干扰。此事由你保证。”

    “属下明白”

    “高占道、白文原、焦宏进、陈长林你们几人仍各守原位,听从宣将军指挥。”

    “洛其飞,城外的岗哨布置的怎样了?”

    “报告少帅,已经启用训练完毕的传风营,全部重新布置了。”

    传风营是洛其飞在双龙帮中挑选人比较机灵,轻功也有一定底子的弟子组成的新的情报营。人数不多,但根据个人的特点分别训练后,在做探子方面都有不俗的实力。

    “任媚媚,粮草方面准备的如何?”

    “报告少帅,由于去年入冬前通过梁郡购买了大量粮草。彭城自己的储备就可以支撑约半年的时间。粮草还在源源不断的由梁郡运来,五天后应该能够达到一年的储备量。而且只要和梁郡的粮道保持畅通,再打个三五年也不会有缺粮的问题。”

    “梁郡方面有什么消息?”

    “卜天志传来消息说已经做好以敌人来攻和随时支援的的准备,同时在市场上是大量收购粮草和军事物资以备战。”

    “着人通知卜天志备战以保持梁郡的正常经济发展为前提,收购粮草和军事物资的事情可以暂停。”

    “属下明白!”

    “好,大家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少帅,我有一个建议。”虚行之沉思片刻后发言,“对方如果没有限定明天交战的兵种,能不能将一千骑兵换为一府弓箭兵?”

    “协议中确实没有限定必须由骑兵出战。但是玄甲精兵并不惧怕弓箭,这样是否可行?”

    “少帅说过,此战由我全权指挥?”

    “哈哈,好,就依你所言。”

    “另外属下想借陈老谋一晚。”

    “好,今晚陈老谋和他属下的所有工事兵由你统一调配。就此解散,大家回去各自准备。所有留在城里的军士,明早早起观战助威。”

    跋锋寒来到总管府门前,报上杜伏威给的假身份,很快就得以入府进见。

    推开房门,见到的是似乎苍老了许多的大总管杜伏威。这位曾率领十万江淮精锐纵横大江南北罕有对手的霸主一身便服,标志性的竹笠斜挂在椅背上。闲云野鹤,独来独往的风采依旧,但掩饰不住的从内心透出的一股憔悴。

    不用再刻意掩饰,跋锋寒恢复原来的声音和行貌说道:“晚辈跋锋寒受寇仲、徐子陵之托前来拜见杜总管。”

    看到来人是跋锋寒,杜伏威毫不掩饰的露出失望的表情道:“锋寒不用客气,请坐。”

    “寇仲、徐子陵二人都很关心老爹的近况,见到你老人家无恙,相信他们也能放心了。”

    “呵呵,早闻你跋锋寒乃桀骜不驯的人物,难得对我这么客气。传出去,我杜伏威还颇有面子。看来是托了两位好儿子的福了。你能来到这里从容的报名号求见,李世民的偷袭是没有得手了。这就对了,我儿寇仲岂是这么容易的对付的。”

    “总管,您受了内伤,是谁出手?”

    “锋寒好眼力,我还以为没有人能看得出来。看来真是老了,武功退步了。”

    “找个安静的地方,我给你疗伤?”其实除了表面的憔悴以外,杜伏威并没有异样,只是跋锋寒有心在先故出言试探。

    “不用了,我自己伤我自己清楚,一时半会是好不了了。”

    “寇仲托我带话给总管,想接您到彭城去小住一段时间。长生气乃疗伤的圣品,总管去了他们二人一定会有办法。”

    “锋寒,你觉得我们能走得了吗?”

    “走不了?我既已受寇仲、徐子陵所托,杀也会替总管杀出一条血路,保证总管平安到达彭城。”

    “呵呵,跋锋寒就是跋锋寒,你确有资格说这话。但我根在江淮,离不开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