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荀湛能成为袁绍谋主,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袁绍突然这般表现,他自然能够猜到想到其的可能,虽然不知道对不对,也不敢贸然去开解袁绍,但他相信自己的猜测十之八九是真相。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这样的问题,对于荀家是不复存在的,对于荀家早早分家,所以一直没有发生过家族内部争斗的情况,非但如此,家族之间反而非常团结,谁家如同出现困难,反而还会倾囊帮助。
在这样的家族环境与熏陶之下,似荀家子弟对这类的情况,还真没发生过,所以也很难明白为袁家家族内部什么会发生这类的情况发生,不理解,都是一家人,到底有什么是不能坐下来谈的?
他们荀家和袁家,差距有十万八千里之多,能在当世被称之为举世公族,其影响力之大,可能也汉王朝差了些,好像在现在的乱世之,荀家算是家族再次合并也不可能有袁氏兄弟今时今日的地位,他有时候也会想,如果袁家兄弟没有内斗,而是联合在一起,那体量,在当世绝不会再有人能够与之抗衡,可能早几年之前已经匡扶汉室,大汉朝也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
痛心,真的是非常痛心,在荀湛心思飞往天外之际,袁绍终于开口了:“你能理解我今天做的决定吗?”他说这话的一刻,荀湛瞬间点头,其实袁绍的年纪也大不了多少,但此刻从他的眼神之,荀湛再也没有看到以往那种凌厉的霸气,取而代之的分明是似那种耄耋老人看待晚辈时的慈祥目光。
此刻,如果不是因为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清楚袁绍心想些什么的话,这样的眼神几乎等于袁绍已经失去了争霸天下匡扶韩式的野心,没有了野心的男人,绝对不会走得太长远。
但因为知道袁绍在想些什么,所以这样的眼神反而更容易打动他,让他突然发现了袁绍的另一面,可这他又可以确定,这一切都是他的转变,而绝不会是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他怀疑这其的原因,当然他更怀疑这样的改变是不是与袁绍对袁术态度的转变有所关联。
“卑职愚鲁。”荀湛没有把他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虽然是有可能的,但他还是不敢赌这个可能性。
“你当真不知?“袁绍目光瞬间变得凌厉起来,与寻找目光对我的一刻,后者分明看到了袁绍眼的怒火,那感觉好像是被骗,显然袁绍是值得他知道的,但自己的答案却让他此刻非常的不满,如果自己此刻慌乱,那袁绍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荀湛没有回避袁绍的目光,这个时候如果一旦回避的话,那势必让袁绍更加肯定他是知道却在与他装傻,所以他用这样的表现来像袁绍证明自己是真的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另类的暗斗,或者说是荀湛保命的手段。
荀湛的反应让袁绍相信了他是真的不知道,最少这是一个不该知道的表现,好像变脸瞬间瞬间又恢复到之前的样子,他叹了口气,道:“兄弟相争自古是祸乱之根,记得当年叔父教诲我们兄弟,兄弟要阋于墙,可最后你也看到了,我和公路却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导致袁家变成今天这个情况,我深感痛心。”
寻找点点头,道:“大将军的心情卑职明白了,也终于理解了大将军的想法。”
袁术瞥一眼荀湛,微笑着摇头,道:“你真的明白了吗?你不明白,你根本不会体会我此刻的心情,这两十年来,不这五十年来,从公路出生到今日,我和公路明争暗斗着,我们兄弟相争了这么多年,这个兄弟相争头因何而起,可能世人都知道,但我身为长兄,却没能起好这个头,主动与兄弟去斗去争,这给袁家的后人们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袁绍每一句话看起来说的非常平稳,可是说到最后他却哽咽了,这让荀湛大吃一惊,没想到袁绍是如此在意兄弟之情,也没想到袁绍会因为他与袁术之间的斗争而自责甚至是内疚,他连声说道:“将军,这些事情也并不是都是您的错。”
“对,这些年话这些年一直有人对我讲,可是我们兄弟却没有一个人退让,最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怪不得别人,可你知道……”袁绍越说越激动,他想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可是话说道这里,便很难再继续讲下去了,内心的秘密,他不想让任何人窥探,而这几乎已经到了他的底线,甚至他还觉得庆幸,还好荀湛什么都不知道,不然的话他日后还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了。
袁绍无奈,说了一声我累了便挥退了荀湛,他不知道今日的决定是对是错,但兄弟相争,手足相残的事到此为止,也必须到此为止。
他害怕,他恐惧,他和袁术是同一个父亲,只不过他被过继了,可这并不能隔断他们的血缘,他现在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兄弟相争手足相残的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身为人父,对孩子必须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他们三兄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多半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所以他不能在这条路继续走到黑,必须以身作则,让他们三人知晓,兄弟算相争,也绝不能害其性命,所以他不会落进下石去与曹操一同攻打袁术,不仅如此,他可能还会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虽然如果他真的称帝,袁绍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他加入真的走投无路,袁绍会给他在冀州找一安身立命之所,让他颐养天年。
袁绍的改变,正是因为三个儿子的内斗,如果没有发生这类事,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改变初衷,这一切的变化如果让刘澜知道的话,那他一定会明白,也能够理解,道理非常之简单,因为袁术兵败之后,是打算去冀州投靠袁绍的,而那个时候的刘澜更多的是认为他们终归是兄弟,算平日里斗的再厉害,真到了生死关头,还是会帮一把,不会把他逼到死路,但现在如果刘澜知晓袁绍的想法之后,可能会大吃一惊。
原来袁绍的改变,是因为自己孩子的争斗,可这不是再正常的事情吗,他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们不在互相斗下去,可如果他却一直在与袁术斗个你死我活,那袁氏三兄弟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对方,而他现在这样做的目的,其原因已经十分明显,哪怕未来三兄弟还是要斗,但有他此刻的表现,那么三兄弟相也都会收敛,最少不会在其他两位兄弟走投无路时夺其性命。
他不知道明天一早帐下武听到自己的绝对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反应,也不知道曹操在知晓了自己的决定之后会不会觉得自己妇人之仁,他都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更改。
说句实话,他如今常常听到有人私底下拿他和一个人较,那个人是项羽,这样的较非常不好,不知是否是有心人刻意为之,但是他非常明白,自己和项羽有着极大的不同。
而明天自己的绝对一旦公布,他相信这样的说辞会更为猛烈,可他心里清楚,项羽在鸿门宴不杀刘邦,和他自己在袁术称帝不出兵,都不属于妇人之仁的范畴,以他现在的实力,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更何况袁术还是自己的兄弟。
所以妇人之仁,在袁绍眼,也从来不是项羽失败的关键,韩信所谓的妇人之仁和防人之心在他看来更多的还是因为项羽他太天真,没有防人之心。
他的败,第一是天真的没去去防刘邦会‘暗度陈仓’,其次则又是没有防刘邦会“逾越鸿沟”,所以他的失败更多的是没有防人之心,才最终遭到失败,在东城为灌婴所杀,最终死于乱军之。
不过最近也不知为何会从徐州有了一些可笑的传闻,说那张飞的坐骑乃是乌骓之后,更居然说项羽在逃到乌江之后,自己不过河,而是送走了坐骑后在乌江自刎,简直笑死个人,东城离着乌江最少有几千里,他凭什么突围,还送走乌骓自杀,更是可笑。
这些事,也能哄哄无知百姓,像他熟读史书那是肯定不会被这些小伎俩所蒙蔽,当然这些他起身并不会担心,真正担心的起身还是刘澜,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对手只有刘澜,曾经是现在也是,所以他的目标也一直都是他,但是这一回因为风雪因为袁术突然的事情,可能徐州之战会变得扑朔迷离,但是这些一点都不妨碍他的计划,大不了和刘澜议和,这样的事情双方经历过太多次了,反正像现在这个局面,再去谋夺广陵是没有那个可能了,那么又何必还盯着徐州不放呢,反而不如早点放弃图谋徐州的想法,转而去对付曹操。
防人之心,袁绍要防谁,刘澜和曹操,现在刘澜以及不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任何威胁,那能威胁到他的不是曹操一个了吗。
而此时的曹操几乎是高祖的翻版,如果他真是项羽的话,那么这一回他可有再妇人之仁,但是防人之心却不能没有。
从曹操在兖州之战婉拒了北冀州,彻底归顺他的那一刻,他彻底明白了曹操的野心,但当时他还没有被袁绍放在眼里,他更相信占据优势的吕布会夺取整个兖州,可最终曹操不仅没有失败,反而还把吕布干出了兖州,自己居然扶摇直跳过了自己,成为了兖州的主官。
这如果是他所不能忍,更是袁绍开始对其从他对张邈态度的猜忌变为了提防,那么当他迎献帝之后封自己为太尉的那一瞬间,他彻底明白了曹操的野心,但以他的实力,曹操肯定不会被放在眼,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曹操虽然还是没法与自己一较高低,可别忘了当年高祖的情况不是此时的曹操更好吗
高祖能成功,曹操为什么不能,所以从那一刻起,袁绍彻底将对手从刘澜一人变成了刘澜和曹操二人,所以袁绍是绝对不会给他;暗度陈仓‘的希望,也不会让他逾越鸿沟。
黄河是他的天然屏障,他会小心不给刘澜任何逾越鸿沟的机会,在他壮大之前,将其彻底消灭。
这番话袁绍不会对第三人讲,好像他不仅不会对荀湛说出自己的心里想法,也更不会对自己的儿子去解释他的初衷,他希望他们兄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想法,能够明白自己的用意,可如果依然没有改变的话,那他不得不考虑找一个日子,把他们兄弟三人着急到一起,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讲给他们听。
但这一定是在万不得已之下才去做,他希望自己能够收获,最少兄弟三人做不到相亲相爱,也不要自相残杀。
袁绍站了起来,他需要到屋外走一走,他需要让自己的心绪平缓下来,至于三子,他不会做任何处置,也舍不得处置他,可袁尚显然是不会体会到父亲袁绍内心的无奈,甚至他此刻袁绍还要生气,而这便是世人所谓的持宠而娇,在邺城在整个冀州,敢这样对袁绍的人,除了袁尚,再没有第二人。
对于父亲的袖手旁观,袁尚无法理解,设置在离开之后闫志闪过了以沫嘲讽之意,浓厚的不屑神情其实已经足以说明了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妇人之仁,这是他父亲。
他是绝对不会学父亲,任何事情都必须要用雷霆手段。
而这是此刻袁尚的内心想法,不管父亲如何对待袁术,他都会不遗余力的阻止,直到为伯父报仇!
也许会非常难,尤其是在没有了父亲支持下,更难了,可是他不会放弃,伯父的仇必须要保,至于父亲的迂腐表现,他会想办法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