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咸丰北狩
    僧王爷可以拿自己的高贵血统发誓,八里桥之战开打之前,自己是下定了决心要和洋人决一死战的,决心那怕打到只剩下最后一兵一卒,甚至付出自己高贵的生命,也要杀退洋人,保护北京城里的咸丰大帝和八旗子民的安全!

    事实上僧王爷也差点就做到了这点,当骑兵大队溃败时,僧王爷仍然还在努力,还没有放弃,还试图指挥右翼的那马善率军向英法联军的阵地结合处发起冲击,围魏救赵为前军整军再战争取时间,只可惜那马善所部贪生怕死,英军骑兵又抢先发起了冲锋,僧王爷的战术没能得手。

    然而,直到这一刻,僧王爷仍然还是没有想过什么逃跑保命,仍然还在决心与英法联军死战到底,决心那怕战死沙场,也要维护科尔泌郡王的尊严!

    最终害得僧王爷丢脸逃命的,是该死的吴超越吴小买办!

    当法军步兵排着密集横队向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时,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恐怖画面,僧王爷下意识的就想起了与吴超越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了吴军将士列队逼近敌人阵地三十米内方才开枪射击的亡命狠劲,深知这种战术厉害之处的僧王爷才不由自主的掉转马头,疯狂催马北逃,从始至终都冲在逃命的第一线,从武官员就已经知道了僧王爷在洋人面前惨败的消息,所以被景阳钟召唤入宫之后,不等咸丰大帝上殿,文武百官就已经老实跪下,战战兢兢的等待咸丰大帝的雷霆之怒。

    对这些官员来说还好,咸丰大帝已经在僧王爷的身上发够了脾气,被安德海搀上金銮殿时已经连吼都已经吼不出来,只能是沙哑着嗓子问道:“众位爱卿,僧格林沁丧师辱国,兵败通州,英夷和法夷的洋兵距离京城已经只有十几里路程,随时可能兵临北京城下,接下来如何是好,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死一般的宁静,文武百官都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咸丰大帝见了火气又起,忍不住提高声音喝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朕分忧么?”

    “臣等万死!”

    百官一起叩首,然后领班军机彭蕴章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事到如今,除了再次招抚之外,已经再无他法。”

    “话虽有理,但洋人会接受朕的招抚吗?”

    咸丰大帝又问,彭蕴章无言可对,只能是磕头说道:“臣也没办法,只能是尽量试一试。”

    咸丰大帝犹豫的时候,那边的绵愉绵老郡王却跳了出来,大声说道:“皇上,京城禁军尚有两万余人,丰台大营也还有精兵一万六千余人,另外再加上僧格林沁带回来的兵马,可以发动参战的京城百姓,足以和洋人一战!臣等誓死保卫北京,保卫大清江山!”

    咸丰大帝又有一些心动,盘算着问道:“但如果还是挡不住洋人怎么办?”

    “这……。”绵老郡王犹豫了,半晌才硬着头皮回答道:“那就和洋人血战到底,还洋鬼子同归于尽!”

    咸丰大帝翻白眼,心说你绵老头享够了福倒是愿意和洋人同归于尽,但朕才二十九岁,还舍不得死!更不想象崇祯一样,吊死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

    金銮殿上有的是心眼活泛的人,见咸丰大帝神色不悦,马上就有不少人猜出了他的心思是不敢和洋人拼,内务府总管宝鋆还灵机一动,磕首说道:“主子,奴才有一计,或许可收两全之效。”

    “说来听听。”

    咸丰大帝有气无力的问,结果宝鋆的回答却让咸丰大帝的眼睛一亮——宝鋆磕头答道:“奴才奏请皇上北狩热河或者盛京,暂时离开京城。以重臣留守京师,主持京城防务及招抚方略,如此一来,不管洋人是否接受招抚,洋兵是否攻打京城,皇上都可以确保安全无虞。”

    宝鋆的话还没有说完,金銮殿上就已经是一片喧哗,无数臣子愤怒质问道:“这个时候请皇上北狩,那京城怎么办?大清江山怎么办?皇上远离京城,京城又被洋鬼子包围,军机六部还如何管理地方省份?各省督抚又如何能与皇上取得联络?大清的赋税、人事、军务和政务,又如何处理?简直荒唐!”

    成为众夫所指的宝鋆一声不吭,更毫无惧色,因为宝鋆早就看出来咸丰大帝不敢留在京城等死,就算不接受自己的奏请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结果也不出宝鋆所料,咸丰大帝盘算了片刻后,果然点了点头,说道:“宝爱卿所言,正合朕意。朕北狩之后,京师守军便可不必顾忌朕的安危,可以心无旁骛的守城作战,迫使洋夷早日接受招抚。”

    “皇上,那大清江山怎么办?”无数的文武官员惊叫问道。

    “暂时就交给地方督抚替朕治理吧。”咸丰大帝想都不想就回答道:“再说了,朕到了行宫之后,还不是照样可以管理地方,署理国事?我大清的康熙帝和乾隆帝也时常南巡北狩,大清江山还不是照样安然无恙?”

    在场但凡对咸丰大帝还有一点忠心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目瞪口呆,心中惨叫,“天哪?皇上,亏你还有脸和康熙爷乾隆爷比?他们南巡北狩的时候,大清的江山有现在这么乱么?”

    文武百官再怎么反对这个馊主意也没用,贪生怕死绝不在僧王爷之下的咸丰大帝把手一挥,当场拍板道:“就这么定了!朕北狩热河,惠郡王绵愉封惠亲王,负责主持京城防务,惇勤亲王奕誴和醇亲王奕譞监国,封正副议和大臣,主持招抚。”

    百官再次喧哗,其中被点名留守京城的奕誴和奕譞两兄弟更是心中大怒,一起在心里嘀咕道:“四哥,你够狠啊,你自己跑到热河逃命,让我们哥俩留下来给洋人宰?”

    再次断然拒绝了直谏官员请求自己重新考虑的提议后,咸丰大帝看了一眼被侍卫押在金銮殿旁边的僧王爷,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僧格林沁丧师辱国,罪当斩首,念其之前薄有微功,暂时留下项上人头!拔三眼花翎,夺爵罢官,仍留原职戴罪立功,辅助惠亲王守卫京城!”

    僧王爷一听大喜,赶紧向咸丰大帝连连磕头谢恩,口中感激不尽。在场的文武百官却是几乎全都心中不服,纷纷在心中说道:“打了这么大的败仗,让洋人从大沽口一路杀到北京城下,想不到皇上竟然还舍不得杀这个成天只会吹牛说大话的僧王爷,真是苍天无眼啊。”

    不服也没用,就算咸丰大帝的狗屁圣旨即将效力大减,此时此刻还是具有法律效果,在细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情况下,咸丰大帝的五弟奕誴和六弟奕譞也只能是老实磕头领旨,战战兢兢的接过了谈判议和这个苦差使。接着咸丰大帝又匆匆决定了北上打猎的时间,还有安排了和自己一起去热河残害小白兔的帮凶,马上就下旨散朝,让相关人员立即下去安排和准备北上逃……,哦不,北上打猎。

    必须得顺便交代一句,奕誴和奕譞这对难兄难弟垂头丧气的出殿时,被咸丰大帝点名随同北狩的肃顺突然追了上来叫住他们,平时和肃顺都不怎么对付的奕誴、奕譞见了奇怪,一边心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边由奕譞开口问道:“肃中堂,有什么事?”

    “关于议和的事。”肃顺神色严肃的说道:“我家里有两个人,一个叫黄胜,一个叫郭嵩焘,是署理湖广总督吴超越派来帮我处理洋务的人。”

    急匆匆大概介绍了黄胜和郭嵩焘的身份来历后,肃顺这才又说道:“本来我准备着如果皇上又让怡亲王主持议和的话,就把这两个人派给怡亲王帮忙,但皇上既然点了名要让怡亲王随同北狩,又把议和的事交给了你们二位王爷,那我就向你们推荐一下,如果二位王爷觉得他们能用得上,我回去就让他们去你们府上拜访,让他们暂时听你们的差遣,给你们和洋人议和帮忙。”

    奕誴和奕譞一听都是大喜了,赶紧向肃顺连声道谢并立即要人,也多少扭转了一些对肃顺的恶劣印象——对旗人是不够好,但管事。肃顺则摇头说道:“二位王爷不必客气,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希望那两个人能给你们帮上忙吧。”

    “一定能帮上忙。”奕譞抢着说道:“吴慰亭精通洋务,他派来的洋务官员,肯定能给我们帮上大忙。”

    肃顺点了点头,心道:“要是小兔崽子在京城就好了,可惜湖广那边现在也离不开他,不然的话,说什么都要请主子调他来做直隶总督,这样大清江山才更有希望。”

    经过两天多时间的仓促准备之后,乘着英法联军还没有向京城发起进攻,咸丰大帝不顾众多文武官员的反对劝说,终于还是带着后宫嫔妃和一部分文武官员出城开溜了,在上万禁军的保护下直接逃往承德。

    临行前,英明神武的咸丰大帝也没忘了地方大事,给满清的各省督抚下了一道诏书,允许各省督抚财政自主,一应花消一律免办报销,不必奏请满清朝廷批准。人事暂时自主,出缺官员可由地方督抚直接保奏任命,不必再奏请批准。军事自主,地方督抚可以因地制宜自行招募组建军队,抵御洋人和镇压太平军,也不必再奏请满清朝廷批准。

    咸丰大帝的这道诏书送到全国各省后,其他省份的督抚是什么反应姑且不提,单说吴超越这里的反应,得知了诏书的内容后,咱们对满清朝廷和咸丰大帝忠心耿耿的吴小买办当场就流下了眼泪,哽咽道:“好皇上,好皇上啊!这一天,终于还是让我给等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