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村居清贫乐 > 第12章 允婚
    杨雪本来以为自家老爹是全村因为下雨欢喜得最癫狂的一个人,哪知道站在栏杆前极目四望,整个村子十之八九人家的大门都打开了,人们举着火把在雨幕里奔跑狂呼,乐此不疲。

    “老天爷,你终于开眼了,下吧下吧,下他个三天三夜,把所有的田地水塘都灌满吧。咱们有活路了,老天,你慈悲啊,我给你磕头了!哈哈哈——”村东头一位老人,一边扯着嗓子嘶吼着,一边不要命地在晒场上磕头作揖。

    隔得太远杨雪看不清是哪位长辈,只看到他干瘦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不断地以头点地,完了又双手向上望天声嘶力竭地呼喊。他这般不要命地折腾,杨雪真怕他下一刻就一头栽倒在雨雾当中,那可真是乐极生悲了。

    老天仿佛听到了老人的喊声,一道异常闪亮的闪电过后,天空响了一个炸雷,原先稍显稀疏的雨点密集起来,最后终于转为倾盆大雨。

    这场大雨一直持续到天明才变小,此后的四五天,老天一直断断续续地下着雨。杨元本亢奋地戴着斗笠成天穿梭在田间地头,随时报告着蓄水情况。溪水涨到了多高,哪座山塘积满了水,哪座还差些。

    杨雪家的水田之前只是田里没水了,但泥土还是湿的,并不算真正地遭到了干旱,谷子的长势没有收到影响。如今有了这几天的雨,溪水塘水都足够,即便老天再不下雨,挺到谷子成熟也根本没问题。

    压在村民们心头那块沉重的大石终于搬走,人人喜笑颜开。天放晴之后,杨家姐妹又去窝沟扯了一回猪草。也难为了姜达,因为之前的下雨,杨家姐妹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去窝沟,原本以为今日不会碰到这家伙,没想到人家一早就守在那里。

    杨雪一看到这货,自动和姐姐分路走,她可不想做讨人嫌的电灯泡。姜达劈头就问捕头他们来姜家湾是怎么回事,杨霜三言两语解释给他听,姜达听得嘴巴大张,根本不敢相信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是两个姑娘家促成的。

    杨霜才不管姜达相信不相信,搬出之前杨雪的说辞,严肃地警告姜达不能和任何人说这件事。直到姜达拍着胸脯再三保证才放心。

    姜达似乎被上回的波折吓住了,这回直接告诉杨霜,说自己已经和家里大人说了,他家爹娘听说姜达看上的姑娘是杨家塘杨元本的闺女,直夸儿子有眼光,二话不说就同意请人上门提亲。因为担心杨元本和白氏瞧不上自家儿子,正头疼媒人请哪一个把握大些。

    杨霜的意思是还再等等,等到入冬了再提这事更稳妥。姜达怕夜长梦多,坚持立马提亲,问杨霜哪些人在杨元本和白氏跟前比较说得上话。杨霜说自己回去好好想想,下次来扯猪草的时候再答复姜达。

    晚上杨霜就这件事商量杨雪,杨雪想了好一通,最后提议杨元根的妻子姜氏。杨霜却不同意:“三伯母笨嘴拙舌的,从来就没见她给谁做过媒人,她哪行。而且她又是姜达的远房姑母,太不合适了。”

    杨雪恨铁不成钢地道:“姐姐真是糊涂!那隔得老远不怎么熟悉的人家提亲,才需要舌灿莲花的媒婆。咱们村和姜家湾这么近,姜达家境如何,家里人如何,祖母她们自己完全打听得到。这种情况下他家若是请个巧舌如簧的媒婆上门,反倒惹得爹娘反感。

    姜达就需要三伯母这样的实诚人来替他提亲,你想,三伯母是咱们堂伯母,祖母平日里也比较喜欢她。她出面替人提亲,只要那人过得去,爹娘祖母都不好驳她的面子,所以姜达家请她提亲把握是最大的。”

    妹子自来主意多,而且她说的这番话也不无道理,杨霜最终还是同意了。半个月后,姜氏代表姜达家来杨家提亲了。许闺女可是大事,杨家人当然不会立马同意,而是说要商量考虑一下,三天后给答复。

    这是规矩,没有谁家是媒人一上门就答应的,不然显得女方太不矜持,闺女太廉价。姜氏让姜达安心地等着,姜达哪里能安心,这三天心里真是猫抓一般地难受,想约杨霜问一问,又苦于找不到机会。

    不同于当初杨雨亲事的有志一同,关于杨雪的亲事,杨家三个大人之间的意见却不一致。薛氏是同意这门亲事的,白氏和杨元本却都不同意,不过二人不同意的理由又不相同。

    白氏因为这场大旱,充分认识到靠种庄稼过活的可怕之处。老天爷一不高兴,一家子就有饿肚子的危险。自家闺女模样不错,最好是像大姑子那样嫁到镇上或者县城做买卖的人家去,那些行当不是靠天吃饭,稳妥些。所以对于姜达的提亲,白氏是不想答应的。

    至于杨元本,却是嫌弃姜达是姜家湾的人。这一回干旱,若不是县太爷及时派了捕头来巡视,姜家湾一堵堤坝,两个村的那一场死架是避不开的。

    这一回侥幸逃过,谁知道往后哪一年老天爷会不会又发脾气不下雨呢?下回不见得有那么幸运了,二丫头嫁到姜家湾,往后万一两村打起来,难不成自己这个做丈人的要死在女婿的手上不成。翁婿相残的事情,他在戏台上倒是看到过不少,可不愿意这样的人伦惨剧落到自家头上。姜达这后生本身还是不差,可他千不该万不该是姜家湾的人。

    儿子儿媳两个人反对这门亲事,薛氏一个人同意这门亲事,小一辈的凭着二比一的人数占了优势,老一辈虽然只有一票但可以依靠辈分逼迫小辈同意,杨家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

    薛氏守寡掌家多年,很少使用高压政策,这一回自然也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儿子两口子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同意这门亲事。在姜氏上门替姜达提亲的第二天晚上,孙辈们都睡着了之后,薛氏召开了家庭会议。

    薛氏先让儿子儿媳妇说出自己不同意这门亲事的理由,然后一一辩驳。对白氏的想法,薛氏毫不留情地兜头就是一瓢冷水:“你就看到种庄稼靠天吃饭一遭灾就可能饿死,可你知不知道做买卖的风险?”

    白氏嗫嚅道:“我当然知道,不就是折本赔钱,可这回赔本下回赚回来就是,总不至于赔尽家产吧。”

    薛氏冷笑道:“怎么没有赔得倾家荡产的?你看你大姐夫家那二叔无儿无女,靠着你大姐夫养活,你知不知道人家当初有多威风?告诉你,人家的买卖当初都做到京城去了。结果呢,因为中了奸人的圈套,连媳妇闺女都保不住!”

    大姑父的叔叔竟然有这样不幸的遭遇,难怪每次去大姑姑家看到那位老人家,都是佝偻着腰面容愁苦的模样。杨雪猜到今晚祖母要避开孙辈召开家庭会议,所以拉着杨霜假装入睡,回头姐妹两个却悄悄地溜下楼来躲在廊下偷听。堂屋内大人说得入神,丝毫没察觉外头有人偷听。

    “做买卖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二丫头不是三丫头,脑子不是那种灵光的,做商人妇根本不合适。好在勤快节俭,老老实实地做个乡下妇人最好不过。你别被今年这场大旱吓住了,这样的干旱又不是年年会发生。那姜家水田均摊下来跟咱们家差不多,那后生也是个踏实肯做的,二丫头嫁过去,亏不着她。”

    白氏被婆婆一通长篇大论说得哑口无言。解决了儿媳妇,薛氏转而说服儿子:“元本你也是挨边四十的人了,怎么这点见识都没有。这个县太爷既然这次能因为六十多年前,咱们两村打过架死过人派人来巡视,往后的县太爷遇上这事自然也会注意到咱们两个村而派人来,你又何必担忧翁婿相残之事会发生呢?”

    杨元本老老实实地道:“呃,娘说得对,是儿子想岔了,儿子错了。”

    薛氏叹息道:“你们身为霜姐儿的爹娘,一心想着让她嫁户好人家,一时考虑不周,又有什么错呢。你们还是听听我同意这门亲事的理由再说吧。”

    重头戏来了,外面杨霜杨雪为了听得清楚,整个身子恨不能贴到木壁板上。

    “咱们冬哥儿还只十一岁,又没有兄弟,自己又是个懒惰做事不利索的,我早就打定主意,三个丫头至少要有一个要嫁得近,这样遇上那等重一些需要出大力气的活计,喊一声,孙女婿就帮忙来了。不然你老了,单靠冬哥儿自己,哪里吃得消。”

    这个问题,杨元本和白氏之前没想过,如今听到老娘这么一说,觉得还真是这么个理儿。杨雪听到这里,立马暗赞了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屋内薛氏继续阐释自己同意亲事的理由:“姜家湾和咱们村紧挨着,那后生性子不错,家里有兄弟三人,不缺劳力,乃是最好的人选。冬哥儿姐弟四个,二丫头是最护着冬哥儿的,她嫁得近于冬哥儿来说最好不过。我说的话你们觉得合不合理,若是觉着合理,明日就应了这门亲事。”

    薛氏话音刚落,杨元本就道:“娘说得在理,儿子都听您的。”

    白氏也忙不迭地点头:“我也听婆婆的。”她虽然心疼闺女,但更看重儿子。杨霜嫁给姜达,显然对杨冬更有利,明白了这里头的利害关系后,白氏焉有不同意这门亲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