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8</p>
那几天的事情我真的记不大清了。</p>
对答案没什么好怕的。我坐在家里很快就算出了总分的范围,出乎意料的好。我爸不肯相信,非要拿着我自己做的那份答案去学校再让张平帮我估一遍,还把我默背着写下来的英语和语文作文都拿到他认识的市教研员那里去估分。</p>
结果估算出来依然不错,比去年的重点本科线高出好几十分。</p>
我爸妈小心翼翼地琢磨了很久,在给我报志愿的问题上不知道操碎了多少心,招生会去了无数个,我爸把脑子里还记得的那点儿博弈论的知识都用上了,我只是无动于衷地坐在家里。</p>
他们问我自己想去哪儿,我说都行。</p>
只要是北京。</p>
谁都不知道余淮的情况。我问过朱瑶,也问过徐延亮,没有任何人听说过。</p>
上交志愿表的那天,我走进张平的办公室,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将表交给他,然后一直站在办公室角落等着他身边叽叽喳喳的家长和同学们一拨一拨地来,一拨一拨地散去。</p>
他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将志愿表理了又理,临出门才看见我。</p>
“耿耿,你怎么没走?”</p>
“张老师,”我努力让自己不要显得情绪太激动,“我想问一下,你知道余淮去哪儿了吗?”</p>
张平垂下眼睛。</p>
“余淮复读了。”他说。</p>
即使我猜到了,真的听到这句话时,还是有锤子砸在心里的感觉,疼。</p>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不要抖:“那他在哪儿?”</p>
张平叹口气:“他已经不在振华了。余淮也属于高分复读生,他的成绩上清华肯定是没戏了,他又不想报其他学校,所以咱们邻市的实验中学就重金把他挖走了。你也知道的,那个实验中学最喜欢花钱挖振华的高分复读生,为了帮他们学校冲击清、北名额,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个状元呢。余淮去那边是个好选择,复读班是住校全封闭的,他可能已经入住了。”</p>
我说:“我知道了,谢谢老师。”</p>
张平点点头,有些担心地看着我。</p>
他说:“耿耿,别难过。”</p>
你知道什么啊,就让我别难过!</p>
我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但直到今天,闭上眼睛都还能记得起那一刻张平的眼神。</p>
确切地说,是他不忍心看我的那种眼神。</p>